編輯:鐘平成、姚燚垚 翻譯:王雷 美編:安宏宇
就讓我們來解答困擾你許久的攝影問題吧!
總是遇到無法解決的攝影問題?滿腦子的疑惑卻無人可問?
以下2種方式皆可參與:
一、在微博發布問題@影像視覺雜志 并添加標簽#專家指導#;
二、將問題發至郵箱hanyao@gaozhimage.com。

ANDREW JAMES
Q我購買了一支廣角鏡頭,但是一直糾結于構圖,特別是前景。能幫幫我嗎?
—Connie Franks
A盡管廣角鏡頭對于任何一位風光攝影師來說都是實用利器,但它確實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是因為它會讓你在拍攝時納入太多的元素,這就意味著你很難簡化場景,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主次關系。
使用廣角鏡頭時的主要考量之一是前景,因為它可以輕易占據照片的很大一部分,也就是說用戶必須仔細考慮使用什么作為前景或興趣點,以及如何將它與畫面中的其余部分聯系起來。
當你使用豎構圖方式拍攝時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舒服的構圖,因此我會建議你每次都嘗試一下豎構圖,而不是每次都用傳統的橫構圖方式持機拍攝。
當我用廣角鏡頭拍攝時,我真的非常喜歡利用能夠找到的前景元素構建畫面。這些年來我用過各種簡單的元素,例如蘆葦、草、舊船、巨石、花卉和水坑作過前景。即使相對無關緊要的小細節有時也能讓畫面看起來十分有趣,因此不要低估任何景物,一定要舉起相機把它納入構圖并查看它是否與廣角鏡頭搭配良好。

在廣角拍攝中前景元素十分重要
技術專欄縱橫比
當我們談到照片的初始形狀時,并不是所有相機都一樣
1 什么是縱橫比?
縱橫比是由相機生成的照片的寬度與高度的比值。它是由相機內部影像傳感器的寬度和高度決定的。所有的全畫幅和截幅傳感器數字單反相機,以及許多無反相機,都具有3:2的長寬比。換句話說,當正常持機時,影像區域的寬度是高度的1.5倍。然而所有M4/3相機,以及大多數緊湊型數碼相機,長寬比是4:3。
2 我的相機的長寬比是多少重要嗎?
并不是很重要!如果你習慣于使用4:3長寬比而不是3:2,反之亦然,那就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簡單地涉及當你進行畫面構圖時可用的空間而已。
3 我能改變相機的長寬比嗎?
部分相機廠商,例如佳能,允許你改變拍攝時的長寬比。典型的數字單反相機允許你自行選擇切換4:3、16:9或1:1,盡管根據機型不同其原本的長寬比也各不相同。如果你拍攝JPEG文件并改變了長寬比設置,保存下來的文件就會符合設置的長寬比,但是如果你選擇拍攝RAW格式文件,不論如何設置長寬比,RAW格式文件本身都將以相機的原始長寬比進行存儲。

相機的長寬比影響相機使用的原始畫面形狀,但是可以通過后期裁切改變圖像的長寬比
當你透過光學取景器觀察時看不到任何差別,但如果你使用實時取景模式或通過電子取景器觀察,大部分相機將會顯示你選擇的長寬比,不管是原始長寬比還是裁切后的長寬比。
在尼康相機上,你可以在拍攝照片后改變其長寬比,但不能在拍攝過程中直接更改。
Q去年我到一座城市度假,滿心希望能拍到很棒的照片,結果趕上一連幾天都是陰天。請問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充分利用平淡的天空和昏暗的光線?
—Bob Hopkins
ABob你好,老實說,我在城市環境拍攝中真的不介意這種情況。沒錯,你說的情況確實缺少強烈的對比和戲劇性的光線,但這恰恰意味著你可以集中精力尋找城市中的所有微小細節。
你可以使用從35mm到200mm的焦距,四處走走,在更緊密的構圖中尋找有趣的紋理和形狀。不論你身處的城市是現代化的還是老式風格(兩種環境都非常適合采用這種拍攝手法)。雖然不佳的光線條件會降低拍攝成功率,但這并不是壞事,因為你會從容易忽略的區域發現新趣味點。

我尤其喜歡使用的一項技巧,尋找有趣的門然后試著利用周圍環境創造構圖,納入路過的行人或是與之產生聯系的事物。樣片就是這么來的,這張照片拍攝于意大利,構圖非常簡單,我試著用對稱方式構圖,再加上傾斜的自行車增添趣味。感謝平淡均勻的光線,讓我能夠真正充分利用木門上的大多數細節。
Q有朋友邀請我去他的花園,為當地雜志拍攝一組專題。我該怎么拍呢?
—Lucy Hillier
A首先你應該翻閱一下這家雜志的過刊,看看他們傾向于選用哪種類型的圖片。如果可能,也可以向雜志的設計者索取一份簡報。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希望通過各種照片來展示一座格外有趣的花園。
近年來,我國對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主要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在我國防洪和降雨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建設質量與安全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建設質量有問題,無法保證其質量,則無法發揮水利工程建設的作用,最終將會失去它的價值,而安全在任何領域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有效構建極其重要。
這意味著你不光需要用緊湊的構圖拍攝五彩斑斕的花朵,還需要更廣闊的視角來展現層層灌木與鮮花,這樣讀者才能真正了解到花園的整體布局是什么樣的。這與拍攝風光照片其實沒有什么不同:只要在花園里尋找有趣的構圖與細節就行了。
當然,用光與時機也非常重要。問問你的朋友,他們認為花園在何時達到最佳狀態,并確保你能夠在光線合適的時候立即到場——為了光線更加柔和,如果可能的話請選擇在早晨拍攝。我建議你使用三腳架拍攝,這樣就可以利用充分的時間完善你的構圖。


還有一件事需要考慮,那就是雜志是否希望你為圖像配上文字——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在拍攝構圖時為后期搭配文字留出足夠的空間。
Q我沒有微距鏡頭,但依然希望拍攝昆蟲。我沒法離得非常近,這關系大嗎?
—Tim Freeman
A使用微距鏡頭——或者在標頭上使用倒接環——可以讓你獲得非常近的拍攝距離,當然會幫助你捕捉昆蟲世界的細節,但對于昆蟲攝影來說并不是全部。我經常用長焦鏡頭拍攝稍大一些的昆蟲,例如蝴蝶、蜻蜓和一些蜘蛛。
不同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各不相同,但是中長焦鏡頭絕對是昆蟲攝影的選擇之一。并不能稱之為微距,但依然是近距特寫,還有一項額外的好處是你可以與被攝對象保持合理的距離。
對于微距鏡頭,你自然而然會傾向于盡可能讓鏡頭抵得更近,從而獲得更大的放大比率。用長焦拍攝是無法做到的,這就強迫你創造性思考,把昆蟲放在畫面中的什么位置,以及它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我下面這張蜘蛛的照片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覺得不應該用微距手法拍攝這張照片,而是選擇了200mm的長焦鏡頭,這意味著我要納入蜘蛛周圍的大量區域,因此我努力尋找興趣點,最終在逆光下完成拍攝。

用長焦鏡頭同樣可以完美捕捉微小的生物—而且會迫使你尋找更具創意的畫面。

Q本人是索尼全畫幅無反用戶,想買一支兼顧畫質、便攜性和性價比的超廣角鏡頭,請老師推薦。
— Jelly
A姚燚垚的回答:在無反相機快速發展的當下,市場上對于高性能無反相機專用的全畫幅鏡頭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在性能、體積、產品類型豐富度,以及多系統兼容性等特點上,無反相機系統的用戶擁有充足的選擇空間,而這其中,適馬全新開發設計的無反相機專用鏡頭系列非常值得推薦。
作為建筑攝影利器的適馬14-24mm F2.8 DG DN|Art,是專為無反相機設計的大光圈超廣角變焦鏡頭。通過在鏡組中使用1片FLD螢石級低色散鏡片以及5片SLD特殊低色散鏡片,抑制了超廣角鏡頭常見的倍率色差。除了超級多層鍍膜技術,適馬還在這支鏡頭里加入了新開發的NPC納米多孔鍍膜,在面對如逆光等具有強入射光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炫光和鬼影。從中心直至畫面周邊都擁有高分辨率以及壓倒性的解析力,F2.8的大光圈可以保證足夠的進光量以縮短曝光時間。在光學設計上充分利用了短法蘭距的優勢,實現了緊湊的鏡身與銳利的畫質共存。

適馬14–24 mm F2.8 DG DN|Art鏡頭

Q最近剛購入了一支超廣角鏡頭,想拍攝一組建筑照片,請問老師如何利用超廣角鏡頭拍攝建筑作品?
— Alex
A姚燚垚的回答:對于喜歡拍攝建筑題材照片的攝影初學者來說,這里有一些經典的拍攝角度分享,以及拍攝時廣角鏡頭的使用原則,可以提供給大家學習借鑒。
一般的建筑物本身都十分龐大,這就需要我們尋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機位。首先,可以嘗試從一個相對于建筑物低的角度向上拍攝,這對于大多數攝影愛好者而言會更易控制,不受高點建筑物的制約,拍攝也會更為自由。這時由于拍攝位置通常距被攝建筑物較近,超廣角鏡頭的廣角端就是很好的拍攝焦段。利用超廣角鏡頭,既能夠為建筑物帶來高聳的視覺效果,也可以減少畫面的干擾,使建筑局部能夠充滿屏幕。
其次,拍攝群體建筑或拍攝單體建筑全貌,很多時候利用高機位拍攝可以展示建筑的總體風格。利用廣角鏡頭的寬視角,可以很好地表現建筑物的全貌,通過較高的機位,利用俯拍的方式進行創作。這種拍攝方式的難點是選擇合適的拍攝高點,這需要提前進行地點勘察。
另外,單體建筑還有個表現手法,就是平視角拍攝,采取被攝建筑物中心的對應位置,這時可以很好地表現該建筑物的結構與細節。所以在很多高樓式的建筑物拍攝中,很多攝影師喜歡這種平視角拍攝方式。但這種拍攝需要廣角鏡頭輔助完成,不然很難拍攝全建筑的整體面貌。
最后,拍攝建筑無論是仰拍還是俯拍,應注意要盡可能地拍攝建筑的更多架構面,通過小光比的環境效果,表現出更多的結構和肌理。
當然,拍攝者也可以尋找特殊的角度,將畫面中的各種建筑局部組合到一起,因為不同建筑的材質紋理或者設計都不盡相同,組合出的畫面會變得十分新穎,帶來不一樣的觀感。
其實,建筑物的拍攝角度沒有過多變化,利用好上述拍攝角度以及廣角鏡頭使用方式,既可以找到合理的創作機位,并合理利用鏡頭的夸張或修飾作用,還可以將建筑物拍攝得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