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20年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于預期。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 015 986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10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了新的大臺階。
2020年,農業生產克服疫情沖擊、洪澇災害等影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生豬產能快速恢復,禽蛋奶產量穩定增長,農業生產好于預期。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生豬生產持續較快恢復。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 949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產565萬噸。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 639萬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產量672萬噸,增長0.8%;羊肉產量492萬噸,增長1.0%;禽肉產量2 361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3 468萬噸,增長4.8%;牛奶產量3 440萬噸,增長7.5%;豬肉產量4 113萬噸,下降3.3%。2020年末,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31.0%、35.1%。
1月19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動物防疫和畜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畜產品穩產保供工作,中高風險地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因地制定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各項責任措施,強化涉疫村莊包場包戶管理,加強統籌協調,幫助養殖場戶解決好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畜牧業平穩有序發展。
《通知》要求,中高風險區涉疫村莊要在嚴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排核酸檢測陰性人員做好畜禽養殖和動物防疫,其他人員不得進出生產區或畜舍,實行畜禽封閉飼養管理。落實動物疫情監測排查、強制免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及其產品運輸車輛管理及消毒等措施,重點加強涉疫村莊畜禽養殖場所的全面消毒。保障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物流暢通,將出欄畜禽和肉蛋奶產品納入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圍。中高風險地區出欄的畜禽,經檢疫合格實行“點對點”調運。
1月20日,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在成都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研究推動全省“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四川省委副書記、領導小組組長鄧小剛主持會議并講話。
鄧小剛指出,過去一年,全省“三農”戰線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統籌推進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農業多貢獻”年度任務,切實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好中央今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堅持用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始終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加快推動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要全力抓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進一步完善防控體系和應急預案,加強返鄉人員網格化管理,嚴格落實“三不舉辦”要求,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要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抓好糧食和生豬等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10+3”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深入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五年建設行動,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動“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當前,要重點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菜籃子”保供穩價、農作物田間管理服務、農村防災減災、重點人群關心慰問等工作,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為今年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1月19日,四川省委農辦主任,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廳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組長楊秀彬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四川省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12次會議精神、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第36次會議精神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當前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安排部署農村地區和機關大院疫情防控工作。
會議指出,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把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形成上下合力,同頻共振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確保農民朋友過上一個安全、安寧、安定的春節。會議強調,要強重視、高站位,切實擔負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全廳要高度重視、高度戒備,時刻繃緊疫情防控潛在風險這根弦,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慎終如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四川省克服非洲豬瘟影響,以超常舉措千方百計推進生豬加快復產。建立超13萬人的縣鄉村非洲豬瘟防疫隊伍,完善“3+1”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落實“防、控、封、堵、消”措施,全力降低非洲豬瘟對復產的影響;率先出臺“豬八條”,將“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中生豬占比提高到70%,推動縣委書記擔任縣級生豬復產指揮部指揮長,對新增能繁母豬給予300元/頭補助,對生豬出欄給予10元/頭補助;完成2 438個項目建設,鼓勵發展“樓房養豬”等新模式,“抓大不放小”帶動中小散戶養豬;深入開展“瘦肉精”“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飼料抽檢合格率98.7%。2020年生豬出欄5614.4萬頭、全國第一、恢復到2017年(即非洲豬瘟發生前)的85.3%,年末生豬存欄3 870萬頭、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存欄任務。
2021年1月7日,川豬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在四川梓潼召開。會議傳達了2020年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現場推進會精神,三臺、江油、梓潼、蒼溪、劍閣等五個項目實施縣(市)及綿陽、廣元市作了交流匯報,專家組對項目實施相關情況及下一步重點建設方向交換了意見。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趙勇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對項目實施提出四點要求:一要加深認識。深刻理解集群建設對整個產業發展的深刻意義、內在要求和建設標準,聚集上下游一二三產業特點形成各有重點、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產業高地。二要加快進度。目前全省項目整體基礎較好、建設進度較好,各地要進一步加快項目實施,確保各項建設任務按期完工。三要加快撥付。對于完工的項目要及時組織驗收,同時加強監督指導力度,盡快將項目資金按規定撥付到位,防止資金沉淀。四加強監督。要切實做好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建設質量。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全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定向好。
據介紹,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4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7.6%、98.0%、98.1%、98.8%、95.9%。抽檢的畜禽產品中,豬肉、豬肝、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合格率分別為99.5%、99.6%、99.4%、99.3%、98.9%和97.1%。
農業農村部已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對監測發現的突出問題進行督辦,要求地方農業農村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農產品及其生產單位。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381號公告,審定通過25個畜禽和蠶,四川省蜀興1號肉兔、大恒799肉雞等5個新品種及配套系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其中,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自主培育的“蜀興1號”肉兔配套系是四川省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國家審定的肉兔配套系,由省畜科院肉兔育種團隊,歷經10余年連續5個世代的持續選育而成,是我國首個適宜早期上市的鮮活消費型肉兔配套系。綜合繁殖性能好,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符合當前我國肉兔生產需要和配套系推廣的客觀實際,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十三五”全省畜禽育種攻關成效顯著。下一步,四川將繼續支持科企融合,整合資源,大力開展區域聯合育種攻關,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為實現全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種源基礎。
2021年1月16日,由國家獸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的“2021獸藥創新及發展戰略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領導、行業同仁3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本次論壇,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獸藥科技信息發布活動,發布合作信息150余項。論壇采用現場發布、網上直播、會刊登載、聯盟網站發布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成為我國獸藥科技轉化又一創新合作形式。
2021獸藥創新及發展戰略合作論壇的舉辦,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農業科技創新重要指示精神,讓獸藥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具體實踐,促進了科研機構與獸藥生產企業的交流合作,促進了已有產品轉化、已有項目與資金對接,為科研機構承接企業委托項目,為企業尋求科研機構承接攻關項目、尋求定項培訓機構搭建了橋梁。對促進我國獸藥產業發展、推動我國獸藥行業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我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生豬期貨上市后,與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體系。生豬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豬肉貿易商等生豬產業各主體可以利用期貨市場,將購買原材料(玉米、豆粕等)價格或銷售產品(生豬)價格事先鎖定在較理想的水平,規避現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從而增加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經營的穩定性。據了解,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中糧肉食等上市公司均被納入生豬集團交割倉庫及分庫,進入大商所指定交割庫名單。
廣元市利州區完善獎補政策,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
一是品牌培育。成功注冊豬產品標識的、獲得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或產品認證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獲得綠色畜產品認證或四川著名品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獲得有機畜產品認證或中國馳名品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二是品種改良。新建規范化的種豬場,一次性獎勵二級擴繁場業主10萬元、一級擴繁場業主20萬元;新建人工授精站補助3萬元;對種豬企業經批準從國外引進純外血原種豬的,由區級財政給予不超過4 000元/頭一次性補貼;從國內引進祖代(純種)種豬50頭以上,由區財政給予不超過1 000元/頭補貼。三是標準化生產。獲得市、省、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的,分別一次性獎勵1萬元、3萬元、5萬元。規模養殖。新改擴建存欄生豬500只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新建圈舍不超過300元/平方米,改擴建圈舍不超過180元/平方米。新改擴建的適度規模養殖戶,家庭農場按照圈舍標準化程度給予適當補助或給予種母豬補助,補助額度不超過規模養殖場補助,科技推廣費10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