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波 張懷柱 柳 明
(1.淮南師范學院 后勤保障與基本建設處,安徽 淮南 232038;2.淮南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煤炭資源的持續開發,部分落后產能礦井不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或開采成本高、虧損嚴重,面臨關閉或廢棄[1]。尤其是近年來實施的煤炭去產能政策,促使一批資源枯竭及落后產能礦井瀕臨淘汰、亟待轉型開發。淮南礦區開發歷史長、地質條件復雜、安全風險大、經營成本高,新莊孜煤礦便是其中典型代表。新莊孜煤礦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斷裂構造十分發育,煤與瓦斯突出、地壓、水患等地質災害嚴重,礦井開采條件日趨復雜。加之國際煤炭需求、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國內煤炭價格總體維持低位運行,導致企業效益嚴重下滑,礦井經營形勢雪上加霜。為了貫徹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決策和部署,安徽省于2017 年關閉新莊孜煤礦等生產礦井 。國內外對于廢棄礦井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已具有大量案例和理論基礎[2-4]。相比傳統的廢棄礦井,新退出產能礦井在遺留的井下和地表資源方面都更為豐富,基于新退出產能礦井進行資源綜合利用,能夠深刻挖掘豐富的礦業城市文化內涵、科普價值和歷史意義,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色,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民生就業,助推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
新莊孜煤礦退出產能后,遺留煤炭、煤層氣等地下資源豐富,在地面生產生活設施、自然地理條件、城市基礎設施、人文科普內涵方面也具備良好的資源條件,有利于礦井退出產能后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首先,礦井退出產能后遺留的煤炭資源較為可觀,保有資源儲量可待以后市場經濟條件允許、遺煤開采技術條件成熟再合理利用。除了煤炭資源,該礦煤層氣和地下水資源也較為豐富,可利用的地下空間巨大。礦井關閉后還遺留下面積近0.3 km2的工業廣場及其附屬的辦公樓、生活樓、培訓樓、水上餐廳、浴池等建筑物,水、電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完備。
其次,礦井地表地貌屬山前斜坡和沖積平原,西、南兩側為八公山山脈,向東、北地勢平坦、低洼,淮河自西北向東南斜穿而過。歷經六十多年的開采,采空區上方地表形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塌陷積水塘。塌陷區水域與農田、淮河相互交織,與西南端八公山景區交相輝映,風景優美,形成了優良的自然濕地條件。
此外,礦井距淮南市八公山區市區不到2 km,周邊城區生活設施完善,商業基礎良好,因礦而建的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具備較好的經濟發展潛力。礦井周邊交通便利,公路、鐵路、水運設施俱全,能夠直達省內外重要城市,商業、旅游開發潛力巨大。此外,作為淮南礦區的標志性礦井,在新莊孜礦開展遺留工業設施的保護性開發極具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首先需要對區域內的去產能煤礦煤炭資源、工業遺產的數量、分布和保存狀況進行普查摸底,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價值綜合評估,建立煤礦工業遺產資源財產清冊,初步確定煤礦工業遺產資源的分布和保護范圍,并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規劃,精準策劃綜合開發主題,做好整體規劃和遠景規劃。此外,還應積極推動與礦井周邊其他旅游資源的整合和融合,借助大數據、云計算、5G 通訊、區塊鏈技術等前沿科技手段,實現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的優勢互補、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大力發展工業遺產資源綜合開發符合國家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思路和要求,也與區域經濟結構和方式升級、環境保護和優化相適應。因此,應從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角度切入來帶動以新莊孜煤礦為代表的工業遺產資源綜合開發,大力爭取國家、省級資金和政策扶持,還可以考慮制定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開發煤礦工業遺產旅游項目,出臺有利于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促進礦井去產能后大量閑置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同時,可以考慮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積極爭取國家科研資金支持,開展相關理論和應用研究,推動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修復持續發展。
要因地制宜,依靠自身擁有的煤礦工業遺產的資源特征來開展各類開發項目的創意、策劃,容產業開發與旅游、教育、文化市場挖掘為一身,突出特色,打造煤礦資源綜合開發的升級版本。保存好礦井原始風貌,挖掘文化教育內涵,打造好吸引游客參與的體驗型項目,結合礦區當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以及政府的財政能力,選擇適合的開發模式多途徑綜合開發,實現煤礦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發揮其生態、科普和經濟價值,打造煤礦工業文化產品的特色品牌,提振礦業城市的品位和活力。
以礦井地表綜合旅游開發為例,開發過程必須注重配套設施的建設。(1)完善公共網絡、休息區、餐飲售賣點、文娛表演點等布置,提供給參觀者休息、飲食、休閑等人性化服務。(2)做好景區旅游交通和衛生服務,科學規劃和配備多種游覽車、共享單車及其站點,合理布置公共衛生設施。(3)還要抓好服務管理人員培訓工作,使其掌握專業的礦山與旅游知識,深入了解礦業遺跡和礦山生態環境的特點,懂得礦業遺跡的保護和礦業科普宣傳與環境教育等知識,著力培養熱愛礦區、專業過硬、溝通能力好、服務意識強的高素質管理隊伍。
(1)統籌做好去產能礦井遺留多種資源的保護和遠景利用規劃
首先要考慮井下煤炭和其他資源的保護,把去產能礦井遺留多種資源的保護開發納入到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之中,針對可以井下復采的煤炭資源必須控制好地面建構筑物建設,確保地表資源的開發不得影響井下資源的遠景開發,充分走資源開發和城市建設一體化道路,避免不同資源的無序開發導致的技術、經濟等多方矛盾。其次,淮南市多年以來以煤炭開采行業為支柱,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5],應參照國內外礦山公園開發經典案例,結合礦井周邊地理、經濟狀況,加強地表資源整合開發的綜合規劃,分步適度推進。此外,建議大力爭取國家、省級資金和政策扶持,制定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并依托城市區域內煤炭科研院校以科研項目形式獲取國家經費支持,實現項目的遞進式開發實施。
(2)依托城市文化底蘊,創新礦山公園的開發模式
新莊孜煤礦周邊具有良好的旅游地理條件,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特別是地表水系景觀特征突出,距離城市市區距離近,市政基礎設施較完善,商業開發潛力巨大。礦井周邊幾十年來形成的煤礦文化一脈相承、氣氛濃厚,市區及周邊城市的礦業類高校云集,專業教學實習教育需求持續。因此,建立容旅游、商業、教育科普、文化傳承于一身的礦山公園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園區建設可定位于在安徽乃至華東地區獨特的城市旅游和休閑公園,開發過程中宜將在傳統的旅游產業基礎上更多地融入礦業文化,向綜合性旅游產業發展,其功能包含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會議會展、拓展訓練等,結合前沿信息科技打造智慧園區、搭建智慧旅游平臺。此外,礦山公園開發應與淮南礦區文化創意、科普、教育等相關產業相結合,融入古生物化石、療養基地、科技培訓等旅游產品、文化制品以及淮南特色美食等,以不斷完善礦山公園的產業鏈,提高礦山公園的整體效益。
(3)加強宣傳,打造特色礦山旅游品牌
通過電視、網絡、自媒體、平面媒體廣告等多種宣傳方式,利用多種營銷途徑,樹立起品牌效應,體現獨特的礦井旅游特色和礦區文化特征,爭取周邊游客嘗試淮南礦山公園的特色文化和旅游服務。建議針對不同目標市場、不同階段、不同媒體,推出不同主題口號,以完善和強化旅游形象。建議的宣傳主題為:縱覽華東百年礦井,徜徉淮河奇秀山水;穿越兩億年的時空夢想——淮南新莊孜礦井之旅;回味春秋古戰場豪情,體驗現代能源城風貌。
新退出產能礦井在地表和井下設施方面并不等同于一般的廢棄礦井,新退出產能礦井不僅遺留了大量的煤炭資源,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地面交通、工業設施、辦公條件,甚至部分礦井擁有優越的地表旅游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礦業旅游的綜合開發相比一般的工業遺跡資源開發更具優勢。本文以淮南礦區新近退出產能的新莊孜煤礦為例,介紹了礦井退出產能后遺留的優越資源條件,提出了進行綜合性資源開發的原則,并就其資源綜合利用模式進行探討,提出了可行建議,為退產能礦井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了開發參考,有助于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和民生就業,助推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