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茜/西安市奶牛育種中心 710075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消費者對于肉、蛋、奶等動物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在乳品龍頭企業的帶東西,規模化、集約化的奶牛飼養場的數量和養殖規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擴大,牛乳的產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奶牛因多種原因造成的不孕不育現象較為常見,繁殖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出現長期不發情的奶牛,無形中增加了許多的養殖成本,但卻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生產性能,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同期發情是對奶牛的發情周期進行同期化管理,換言之是利用一些激素制劑對同群奶牛的發情過程進行認為調控,從而實現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集中發情、集中配種。這樣能夠更有計劃的組織配種,利于人工冷配授精的實現,從而實現奶牛的品種改良,提高奶牛繁殖率。
奶牛的發情周期可以分為卵泡期和黃體期,卵泡期是指周期性黃體退化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逐漸降低,卵巢中的卵泡開始快速發育,最終卵泡成熟,實現排卵。這一期間奶牛會出現行為上的變化,也稱為發情期,此時的奶牛會接受公牛的爬跨,表現出十分興奮。卵泡期結束后,破裂的卵泡將發育成為黃體,進入黃體期,在這一期間,黃體分泌的孕酮會抑制卵泡的成熟,一般情況下沒有授精的母牛黃體往往維持16~17d 后逐漸退化消散,進入到下一個卵泡期,表現出發情。正是由于奶牛這樣的生理周期是由激素控制的,所以孕激素能夠起到抑制發情的作用,只有當孕激素水平較低時,卵泡才能快速發育,表現為母牛發情。飼養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合理的使用激素,使同群奶牛的黃體期在同一時間終止,即同時進入發情階段,實現同期發情。
目前,實現同期發情的主要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延長黃體期,也就是說對待處理奶牛使用孕激素,抑制卵泡的生長,使用一段時間后根據實際需要停藥,停藥后機體的孕激素水平驟降,卵泡快速發育,進入發情期。另一種是縮短黃體期,常用的藥物是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夠溶解黃體,讓黃體無法分泌孕激素或分泌量降低,這樣機體就提前降低了孕激素水平,垂體的促性腺激素釋放,進入發情階段。縮短黃體期還可以不使用藥物,而是通過直腸直接用手指按碎黃體,當黃體組織受到破壞時,將失去分泌孕激素的能力,改變奶牛機體內孕激素的水平,實現同期發情。以上兩種途徑雖然使用的激素不同,但其原理都是改變動物機體的孕激素水平,從而達到使不同奶牛個體的發情周期同期化的目的。
可以用于同期發情的藥物按照性質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抑制卵泡發育的藥物,如氯地孕酮、甲地孕酮、氟孕酮、黃體酮等;第二種是溶解黃體的藥物,如前列腺烯醇等;第三種是促進卵泡發育和排卵的藥物,如孕馬血清、人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其中,前兩種藥物是進行同期發情控制的基礎性藥物,最后一種藥物是為了促進奶牛發情有比較好的同期性而使用的,經常與前兩類藥物合用,例如,在使用孕激素停藥后,立刻使用孕馬血清,能夠提高奶牛的受胎率。
3.1 孕激素處理法其本質是使用孕激素來延長奶牛的黃體期,延后發情時間,實現同期發情。在規模化奶牛飼養場的生產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陰道栓法、埋置法、口服法和注射法。
陰道栓法是能夠讓孕激素持久的作用于陰道中,但可能由于奶牛的活動導致藥塞發生脫落,造成處理失敗。陰道栓的制作是用一塊清潔柔軟的海綿切割成直徑10cm 左右厚2cm 的圓柱狀,用細線捆綁后消毒,將嚴格消毒的海綿置于孕激素內,使其充分吸收孕激素,而后用長柄鉗插入奶牛陰道出,直至子宮頸口,將海綿放入子宮頸口附近,線垂于陰門之外,放置數日后取出,此時,陰道黏膜會不斷的吸收孕激素,從而使血清內孕激素含量升高,達到延長黃體期的目的。孕激素使用的劑量約為:孕酮400~1000mg,甲地孕酮150~200mg,氯地孕酮60~100mg,放置時間為9~18d 不等,放置時間較短多用于同期發情率較低但受胎率較好的牛群,放置時間較長多用于同期發情率較好但受胎率低的牛群。
埋置法是用18~甲基炔諾酮裝進塑料軟管或埋置器內,在用套管針將軟管或埋置器埋于奶牛的耳背處,經過12d 后取出,同時皮下注射雌二醇,取出時肌肉注射孕馬血清,處理后的奶牛經2~4d 后發情。
口服法是將孕激素均勻的與飼料混合,連續飼喂數天后停止飼喂,這一方法在規模化養殖場較難實現,是由于規模化養殖場同一牛群的牛數量較多,很難控制孕激素的用量。
注射法是每日進行孕激素的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段時間后停止用藥,通常停藥后幾天奶牛就會進入發情期,但這種方法較為繁瑣,反復注射也容易對牛群造成應激。
3.2 前列腺素處理法前列腺素及其類似物能夠起到溶解黃體,縮短黃體期,降低機體孕激素水平的功能,在生產實踐中可以通過肌肉注射或子宮內注射的方法實現同期發情。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應當用于發情后5~18d的未受胎奶牛,且直腸檢查可以觸摸到卵巢上有黃體存在,對于沒有黃體的奶牛,進行前列腺素處理不能起到同期發情的作用。為了確保同期發情的成功率,可以在第一次處理后11~13d 再進行第二次處理。有研究表明,經過2次前列腺素處理的奶牛同期發情率和受胎率都要遠高于第一處理的奶牛,經過2 次處理的奶牛通常2~5d 后會進入到發情期。
4.1 與胚胎工程配合使用在進行良種牛擴繁工作中需要通過胚胎移植的方法使奶牛受孕,此時需要供體牛和受體牛處于同意生理時期,兩者的發情時間差應當小于1d,如果發情時間相差過遠,奶牛體內的激素水平差距較大,會影響受胎效果。此時就需要對供體奶牛和受體奶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以確保胚胎移植的順利進行。
4.2 人工授精工作的推廣由于規模化奶牛飼養場養殖規模普遍較大,進行人工授精時應當對奶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這樣能夠減少同群奶牛人工授精次數,也更便于管理,大大節約了奶牛場的人工技術成本的同時還能夠獲得較高的繁殖效率。同期發情配合人工授精能夠很好的計劃奶牛的分娩時間,對于有季節性流行的疾病來講,起到了較好的預防作用,應當進行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