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翔龍/河北省秦皇島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秦皇島市動物衛生監督所)066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畜牧業發展逐年呈良好的態勢。豬養殖是畜牧業養殖中的支柱性產業,也是農村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豬養殖數量的逐年增多,養殖企業越來越朝著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我國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得到一定的成效。隨著養殖數量的增多,豬病仍然是危害、制約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性因素。在畜牧生產中,豬產科病近年來在各地區均有報道,發生的頻率較多,對母豬危害較大,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治療,部分母豬就會喪失繁殖能力,失去養殖價值,給畜牧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為此,充分了解、熟悉、掌握豬養殖中豬常見的產科疾病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治療給藥、預防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母豬產出胎兒后,一般在1~3h均可正常排出胎衣,但在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時間內將胎衣完全排出稱為胎衣不下或胎衣滯留。該病可危害母豬的生殖系統,造成母豬的繁殖性能降低。
1.1 病因一是母豬在妊娠期間飼養管理不當,飼料中缺乏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維生素,營養素鈣、鎂、磷的比例失調;二是母豬在妊娠期間的運動量不足,母豬體質過弱或體況過肥,降低子宮的緊張性;三是所產胎兒體型過大或胎水過多使子宮過度擴張而收縮無力;四是母豬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布氏桿菌等),發生子宮內膜炎,引起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粘連難以分離,進而造成胎衣滯留;五是環境因素也可造成母畜的胎衣不下,由于外界環境的干擾而引起應激反應,抑制子宮的正常收縮。
1.2 臨床癥狀病豬都會表現出精神緊張,拱背不安,回頭顧腹,舉尾或努責;食欲飲欲明顯減退,陰門排出惡臭腐敗液體或惡臭組織,體溫升高,脈搏數量增加。在獸醫臨床中,胎衣不下分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具體表現為:全部胎衣不下是從陰門垂下部分帶狀胎衣,多為尿膜、羊膜,表面光滑呈淡紅色且常被糞土污染;如不及時治療,胎衣很快腐敗,甚至引起敗血癥,引發母豬死亡;部分胎衣不下是殘存在母體胎盤上的胎兒胎盤仍滯留在子宮內,經2~3d 后腐敗的胎衣即同惡露一同排出,常伴發子宮內膜炎。
1.3 治療
1.3.1 藥物治療可根據病情程度選用垂體后葉素或縮宮素注射液,豬10~50 單位,或己烯雌酚注射,也可用10%氯化鈉溶液200~300mL 子宮灌注。
1.3.2 手術剝離帶滅菌手套后涂抹適量凡士林用手指將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分離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術前保定好病豬,用0.1%高錳酸鉀將陰門及周圍、陰道沖洗干凈。并向子宮注入10%氯化鈉2000~3000mL。術者的手指指甲簡短、磨光,手臂消毒、涂油。剝離時要由遠及近,由上而下,輕輕地從母體胎盤上剝離。注意不要把母體胎盤弄破,在操作中還要注意病豬子宮努責的狀況。胎衣排出或手術剝離后,為預防術后感染,選用四環素、青霉素、紅霉素等抗菌藥物進行陰道內沖洗。
1.4 預防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給妊娠母豬要配合全價日糧,日糧中的VA、VD、VE、VC、鈣、磷的比例要適量,指導妊娠母豬產前的適量運動,根據生產需要調節產子季節,保持分娩時周圍環境的安靜,做好接產時的注意事項,避免人為因素對母豬的傷害。
2.1 病因一是日糧中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圈舍飼養的母豬運動不足或是陰道有陳舊傷及體況過瘦或肥;二是母豬發生難產或助產不當,造成陰道內損傷,子宮發生脫出或扭轉;三是腹中的胎兒過大,胎水過多造成的韌帶伸張致使子宮韌帶和會陰部結締組織松弛,而引起陰道脫出;四是母豬發生便秘、腹瀉、陰道炎以及分娩及難產時的陣縮、努責也可誘發陰道脫出。
2.2 臨床癥狀病豬表現為不安、拱背、回頭顧腹、做排尿姿勢。部分脫出: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半球狀陰道皺襞突出于陰門外,粘膜潮紅或暗紅,站立時則自行縮回。完全突出:可見形如排球到籃球大的球狀物突出于陰門外,其末端可見子宮頸和粘稠的子宮塞。脫出的陰道,初期為粉紅色,后由于靜脈淤血,尾根的磨損而變成紫紅色,水腫、發亮,進而出血、結痂、干裂或糜爛,并被墊草及糞便污染。
2.3 治療
2.3.1 部分突出站立時可自行縮回的病豬,一般不需要整復和固定。需要加強運動,補充營養和減少臥地,保持在后位高的位置上,配合中獸藥補中益氣湯劑,一般可治愈。補中益氣湯組方為:黃芪90g、白術60g、當歸60g、陳皮60g、炙甘草45g、升麻30g、柴胡30g。
2.3.2 完全脫出應進行整復固定、配合藥物治療。整復時,將病患豬保定于前低后高的地方,可用2%明礬水、1%食鹽水、0.1%雷夫奴爾、0.1%高錳酸鉀,清洗局部或其周圍。有水腫嚴重時,可熱敷擠揉或用針頭扎刺并擠壓,使水腫液液體流出。隨后用已消毒或涂抹有抗菌藥液的紗布把脫出的陰道包蓋。趁不努責時,將脫出的陰道送回,并用消毒的粗縫合線于陰門上2/3 行紐扣狀縫合。病畜強烈努責,影響整復的進行,可作硬膜外腔麻醉。當遇到頑固性病例時,可采用坐骨小孔縫合固定法;當遇到嚴重感染的病例時,可配合應用磺胺類或抗生素藥物進行全身療法。
2.4 預防改善飼養環境,給予豬全價配合日糧,能量飼料、維生素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要充分配合,不飼喂過多粗糙的飼料,加強運動;防止損傷陰道及過度勞役;預防和及時治療能引起腹壓增加的各種疾病。
子宮脫出是子宮的一部分或全部翻轉、脫出于陰道內或引導外,多發生于產后數小時內。
3.1 病因一是母豬在妊娠期間營養不良,缺乏營養素等物質,或是運動不足,瘦弱經產多的老年豬;二是胎兒過大,多胎或胎水過多使子宮過度伸張,引起子宮松弛;三是母豬產道干燥,子宮粘膜黏裹胎兒;四是助產時操作不當,迅速拉出胎兒造成子宮脫出;五是母豬發生難產和胎衣不下時的強烈努責,易發生子宮脫出;六是腹瀉、便秘、疝痛以及產后長期站立于后傾斜的床欄,均可引起腹壓增大,誘發疾病。
3.2 臨床癥狀該病在獸醫臨床上分為部分脫出和完全突出兩種。部分脫出:病豬無外表癥狀。如翻入子宮頸口,病豬表現為不安、減食、舉尾、努責及類似疝痛的癥狀。陰道檢查可見子宮角套疊于子宮、子宮頸內。完全脫出:可見從陰門脫出長橢圓形的帶狀物,可達跗關節。粘膜上常有未脫落的胎膜,初期為紅色,后變成為紫紅色或灰色,隨著水腫而子宮增厚,多被糞土污染、結痂、干裂、出血、流出滲出液,甚至發生糜爛。
3.3 治療本病的治療以整復為主,配以藥物治療為原則。對于部分脫出的病例,應該立即整復,術者的手消毒后涂抹油后,伸入陰道內及子宮內輕輕向前推壓套疊部分,直至使其復原。對于完全脫出的病豬,整復后,應向子宮內投入抗菌藥物,必要時還可在肌肉注射子宮收縮,或使用補中益氣散進行灌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