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哈爾濱 150028)
歷數黑龍江省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在波及范圍、反應速度、影響深遠上,均以2002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典型。黑龍江省雖然在抗擊和處理疫情及事件的過程中總結并積累了一系列經驗,且形成了一套關于政治動員的工作機制,但其中仍有進一步需要完善的空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地方政府作為治理重大公共危機的政治動員中樞之一,如何在此過程中積極響應、統一步調、無縫對接、同頻共振,成為調研的重點議題。
1.堅持黨的領導,發揮政治優勢
黑龍江省在重大公共危機治理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部署,為歷次公共危機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明確要求各級黨委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1]。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始終堅守抗疫指揮前線,動員調動全部醫療資源和力量在最短時間內到位到崗,并抽調精英團隊馳援湖北,同時動員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下沉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抗疫工作。此外,還采取網格化防護和地毯式管控,使黨員干部的先鋒帶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為黑龍江省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2.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群眾力量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群眾路線,并將其作為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解決公共危機的過程中發動“人民戰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動員程度非常高,社區村屯等自治組織按照國家和省里的部署進行統一行動,迅速高效地對轄區內的人民群眾進行動員宣傳,并設置義務監督員輪崗輪守,使抗疫工作有條不紊、層次分明,同時樹立了一批抗疫先進模范人物,曝光了一些反面典型,使人人成為抗疫的一分子參與到抗疫斗爭中來。
3.統一思想認識,目標引領行動
一是通過宣傳戰線普及防疫知識,進行防控文化輸出。二是動員各方力量懸掛抗疫標語,通過液晶屏滾動播放、擴音設備語音輸出等方式進行防疫常識的無死角覆蓋。三是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正能量,喚起社會同理心。四是在全省宣傳防疫無小事、居家隔離也是貢獻等理念。僅據2020年上半年黑龍江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一個月的不完全統計,宣傳戰線就提供了有關防控主題的文藝作品16436件,而微博、微信累計關注觀看的人數更是突破了1687萬人次,征集視頻8278條,總播放量超過7500萬次。這些做法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政治動員與社會輿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輿論監督的積極性。
4.成立應急機構,初步整章建制
黑龍江省自2007年就開始著手編制《“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黑龍江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并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等,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法律文件先后頒布了100余部,各職能部門也構建起相關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根據中央部署成立了應急管理廳,這些都為黑龍江省的政治動員工作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法律依據,使政治動員逐漸規范化為專門動員、依法動員。
1.響應精度不夠
據對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工作觀察,黑龍江省于1月25日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疫情初期,黑龍江省的政治動員大多停留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宣傳普及上,對流動人群、密聚場所以及社區村屯的管控防疫缺乏有力的全口徑動員,政治動員大都采取以言語規勸為主,沒有相應的懲處措施,這也導致黑龍江省的疫情一度出現高發態勢。事實上,黑龍江省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根本原因并非其政治動員響應速度慢,而是其政治動員響應工作的精細化程度還不夠。因此,只有提升政治動員響應精度,才能夠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真正成效。
對于東海天然氣而言,通過上式計算得出Δη=10.74%,即:傳統燃氣鍋爐每燃燒1Nm3天然氣產生的水蒸氣帶走的汽化潛熱占燃氣低熱值Qdr的10.74%,這意味著在傳統鍋爐中,有很大的熱損失是由于水蒸氣中所含有的汽化潛熱造成的[13-15]。同時,該比例可用來表示若將該部分汽化潛熱利用,可以使鍋爐效率提高的百分比。
2.信息溝通機制不完善
2003年非典疫情后,國家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公開披露作了明確規定,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對此類事件不得遲報、緩報、瞞報、漏報。而在黑龍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對于感染人群的信息披露確有不當之處。事實上,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一旦出現溝通不暢或者信息不對稱,各種不實的信息就會對公眾產生誤導,這也給政府的政治動員響應工作造成了阻礙。因此,及時有效的信息發布與溝通,對于地方政府政治動員響應工作的開展極為重要。
3.響應形式不完備
這主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黑龍江省各級政府的政治動員響應不夠靈活。在新冠肺炎疫情攻堅階段,各類文件與行政指令層層下達,雖然禁止性規定很多,但監督力度卻不夠,在某種程度上將政治動員轉變為問責條款,導致公眾在心理上并未重視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因此也無法實現令行禁止的動員目的。二是沒能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與社會各界的力量,在激發高新技術企業、高校、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的高質量有序參與防控方面,缺少亮眼的舉措。三是各級政府的政治動員響應內容不明確。黑龍江省部分城市在交通和商業管制上的動員干預朝令夕改,個別縣市甚至出現禁售酒水又撤回的指令。
基于上述分析,在總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查找短板和不足,為進一步強化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完善科學研判決策流程,保證政治動員響應既快且精
其次,精心準備,積極行動,邀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豐富一線工作經驗的專家、學者集中深入研討,列出問題清單,亡羊補牢、防微杜漸。同時,利用巡回演講、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應急管理知識,從而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
最后,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識優勢,甄選相關專家學者,建立應急管理咨詢小組和聯絡員制度。在工作內容上:一是深刻解讀黨和國家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政治動員部署,并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省情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二是積極參與對黑龍江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政治動員部署。三是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四是要注重政治動員響應工作的時效性。
2.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保證政治動員暢通高效
一是當突發事件上升為公共事件時,應根據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級,確立相關地區行政負責人發言制度。相關的行政負責人要盡可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根據公共事件的不同性質作出相應處置。二是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機制。(1)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公開的信息要經得起推敲和質疑,避免因為信息不實而導致缺乏權威性。(2)要確保信息的有效性,去除無效信息對公眾的影響。三是要提高信息的人文關懷,對被披露者的個人隱私要予以保護。
3.堅決遏制政治動員中的形式主義,保證政治動員工作落到實處
首先,黑龍江省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在政治動員部署后,派出督導組巡察動員成效,杜絕機械動員、消極動員、表面動員,重點要關注動員目標是否在人民群眾中達成共識,動員部署是否轉化為具體措施,動員過程是否取得現實成效。對于其中推諉扯皮、弄虛作假、陽奉陰違、折衷曲解、權力責任倒置的單位和領導干部,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其次,同級黨委和政府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發布的政令,必須向上一級黨委和政府報備。其政治動員的工作部署,要求務必對方案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進行嚴密審慎的研討與論證,避免不當決策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影響,這也可以避免出現朝令夕改、前后矛盾、邏輯不清的工作局面,進一步推動政治動員工作穩定有序地開展。
再次,高度關注政治動員的可持續性,在制度化前提下,建立突發公共事件補償機制。對受損群眾的家園重建、心理重塑等問題,要動員各方社會力量予以扶助,確保受損群眾的物質與精神利益得到補償,從而保障危機后的經濟社會穩定。
最后,對身處一線的基層干部給予更多關懷。政治動員能否落在實處,歸根結底還要落到基層干部身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許多基層干部舍生忘死、殫精竭慮、勇于奉獻,為取得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要對基層干部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其中表現突出者要予以嘉獎。
4.激發人民群眾與社會各界力量的創造性,豐富政治動員響應形式
首先,要隨時了解高校及校企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遇有突發公共事件,可立即向其尋求科技支持,并在機器人、通訊工程、追蹤定位、人工智能等便民服務領域給予政策性支持,引導科技創新在應急管理中的成果轉化。
其次,要引導培育志愿者組織、動員普及應急管理常識、灌輸應急管理法律法規,使其成為公共危機治理中政治動員的生力軍。 對于志愿者組織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參與行動,必須在應急指揮管理部門的領導下進行,這是因為:一是保證統一有序參與,二是保證專業人士參與,三是避免秩序混亂造成其他損失。
最后,要善于向人民群眾學習,從民間汲取智慧。國內外突發公共事件的經典案例表明,公眾所提供的一些建議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公共危機治理中,要積極動員廣泛征集民間意見,進而尋找公共危機治理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