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鎮像是土壤,戲劇像是種子,經過戲劇人和觀眾長久地灌溉形成了現在的豐茂之態,有了如今眾人所熱愛的烏鎮戲劇節。烏鎮戲劇節就像是一場大型的環境戲劇,烏鎮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每一位遠方來客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成為烏鎮戲劇節的有機組成,與烏鎮與戲劇共同締造了一場關于戲劇的狂歡。
“一個小鎮,有了戲劇的味道,就有了生活的深刻表白。是人生,也是舞臺,戲劇靈魂的魅力,擺渡了我們生活底板的悲歡,我們互相客串角色,體驗永遠。”烏鎮戲劇節發起人、主席陳向宏的這句話,恰到好處的點出了烏鎮、戲劇以及“我們”之間互相成就、協同生長的關系,在這里“我們”不止是看戲,也是在生活。每年的十月下旬,在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烏鎮,都會上演一場關于戲劇的狂歡盛宴。這里是青年戲劇人的“造夢空間”,是戲劇迷的“理想之地”,也是一個如夢似幻的“烏托邦”,吸引著上萬人的涌入,感受“靈光”。
2021年,第八屆烏鎮戲劇豐茂展開,10月15日開幕到10月24日閉幕,十日內,23部共計64場特邀劇目演出、18組共計60場青年競演演出在烏鎮西柵的十余個劇場精彩上演,2000余場古鎮嘉年華表演,10場小鎮對話、5個戲劇工作坊、10場朗讀會以及貫穿9天的戲劇集市,劇場內外高潮此起彼伏,似乎永不停歇。因為疫情,今年缺少了與國外劇團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但也如戲劇節發起人、常任總監賴聲川所說,“我們可以有機會停下來看一下,我們現在國內的整個戲劇成長到了什么程度。”
青年舞臺
10月23日,蚌灣劇場外排起了大長龍,知道的都明白這是在等著看青年競演的決賽,不明就里的游客路過時也總會說一句,“怎么排這么多人!”當工作人員走向隊伍后方,告知等待的觀眾確實是排不進去的時候,隊伍幾乎紋絲不動,只要還沒進場,他們似乎都不愿意放棄已經花出去的四五個小時,幾乎年年如此!觀眾對青年競演的熱切也助推著想要在這一方舞臺綻放的青年戲劇人,他們互相期待著見到對方的那一刻,在舞臺上在戲劇中。
青年競演一直都是烏鎮戲劇節最受矚目的板塊,在這里會走出一批優秀的戲劇人,也激勵了更多青年走進來,看到他們就可以看到戲劇在燃燒的生命火光。今年的青年競演是以“樹、面包、過去”三個元素為命題創作,共有571個作品,橫跨13個省市、覆蓋18個城市,但最終只有18組作品入選,獲得在劇場競演的機會。經過激烈的對決后,小鎮獎“最佳戲劇獎”被《電子煙灰》與《公主與殉情》共同摘得,《一切從海浪開始》摘得小鎮獎“最佳個人表現獎”。
《電子煙灰》像是現代生活隱秘的一角,意外死亡的女孩與她的數字化人格朝夕與共,在虛擬化的世界里感受著生活的余溫,但一切又都不是那么真切,虛擬與真實的對照不正是我們的日常嗎?身處信息化時代的我們置身其中,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公主與殉情》以劇本創作為原點,與劇中人物與觀眾以及創作者本身對話,誰又能“控制”誰,誰又能不受限制的釋放真我呢?對于創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糾結的過程,他們的表達和表達方式需要如何才能使得劇本不止是字符,而是活著的人生呢?《一切從海浪開始》的切口是愛,是一對夫妻關系,在日常和想象之間飛躍,從海浪開始也在海浪中落幕。
青年的表達,總有一種生猛勁和新鮮感,這也是青年競演備受關注的原因,永遠都有新的枝葉在生長,永遠都會帶來新的生機,他們為烏鎮戲劇節創造了別樣的光彩,也因為烏鎮戲劇節獲得了一番成長。在烏鎮戲劇節的八年來,青年競演共迎來了八千多名戲劇青年,很多往屆的參賽人也都在此后奉上了新的作品,又回到烏鎮戲劇節,成為烏鎮戲劇節主要的演出團體之一。如陳向宏先生所說,“戲劇之神一直眷顧著烏鎮”,在這里戲劇在繁茂向上,青年亦是如此。
萬象百態
第八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23部,分為“云上天開”“疾風勁草”“滿天星斗”“風聲水舞”“萬物破曉”以及“遠在眼前”7大板塊,釋出了多重維度的戲劇漩渦,帶領觀眾走向戲劇的世界。
“云上天開”是賴聲川與“戲劇新生活”異想天開的專場。《曾經如是》的史詩敘事,展現了對人生、時間和命運溯源的思考;而走出《戲劇新生活》的六位戲劇人則帶來了《巴西》《養雞場的故事》《心臟》《倒影》《關于23號星球》五部口碑佳作,再次演繹了關于戲劇的新生活。“明暗之間”是孟京輝的《紅與黑》和金星的《日出》,這是一場文學與戲劇、過去與當下的碰撞,在亦明亦暗之間,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疾風勁草”是中生代戲劇人的空間,“他們可以疾如風,也可以勁若草,柔韌生長,碧色連天”。《圖多蓋洛與斯派克》凝視了日復一日的生活,在看似很微小的事件中道出了年輕一代普遍面臨的困境;《鄔達克》是以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傳奇的一生為主,試圖講述“故土是回不去的故土,異鄉卻永遠是異鄉”的現實;《原野》將“原野”化作了一個莫比烏斯環,展現了生命與人性的幽深;《世界旦夕之間》取材于法斯賓德的同名科幻電影,關于未來也關于現實;《狗還在叫》以攝像頭的視角體察了人與人距離在當代的改變······
“滿天星斗”里有《春逝》《游戲男孩》《雜拌、折羅與沙拉》《霹靂》,是新鮮力量的聚合;“風聲水舞”是舞劇默劇肢體劇的棲息地,《五聲》《七竅生煙》《野草》以身體敘事,揮灑著內在的能量,如風如水;“萬物破曉”里有《哈姆雷特 藏語版本》《虛假丫鬟》,是來自校園學子的觀察和表達,用青春詮釋古典;“遠在眼前”是國外戲劇同行的放映專區,因為疫情原因而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在烏鎮戲劇節,雖遠也近。
在這些特邀劇目中有太多生活的洞見、人生的百態、創意的表達,戲劇的張力與小鎮的古樸不斷交互,迸發出蓬勃的生氣······除此之外,小鎮對話、工作坊、朗讀會、古鎮嘉年華、戲劇集市也都在不同程度的裝點了烏鎮戲劇節的小鎮情調,戲劇與生活緊密銜接,深刻與浪漫、詩意與夢幻隨處可見,在這里,總有奇遇。
10月24日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閉幕式在烏鎮北柵絲廠——夜游神音樂現場舉辦了閉幕式,十日的夢在此時正落下帷幕,“在一個沒有結束的逗點,烏鎮醞釀著新劇新的起點”,一年一度之約往后依舊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