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所)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空工業、航空產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和航空工業集團的文件精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與探索。
科學家精神是建設科技強國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接續奮斗的結果。”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征程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利于筑牢科技領域共同的價值理念和思想基礎;有利于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
科學家精神是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航空工業、航空產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指出,要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創新發展,再接再厲、大力協同,確保項目研制成功,繼續為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目標而奮斗。弘揚科學家精神體現在航空領域就是要傳承“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這是全體航空人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的精神指引,也是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凝聚的不竭動力。
科學家精神是實現航空裝備研制跨越發展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到航空工業沈陽地區考察時指出,“強軍就要靠這些優秀裝備,這還得靠你們來努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增強全體科研人員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有助于深化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加快技術升級換代,為軍隊提供實用精良的航空裝備,為實現航空裝備研制跨越發展筑牢思想根基。
《意見》明確科學家精神的內涵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航空科研人員為國奮斗的精神境界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感人事跡和生動事例有效支撐了科學家精神。
沈陽所成立于1961年,是我國最早的飛機設計總體研究所。從建立之初就肩負著“研制先進戰機,護航美好生活”的使命,承擔著為國家研制先進航空武器裝備、培養航空人才的責任。沈陽所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意見》精神和航空工業集團要求,按照馬克思主義“認識-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形成了弘揚科學家精神“理念認同-實踐感悟-評價激勵”的實踐循環,進而打造生態體系的實踐模型。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講,該模型從理念認同入手,不斷加強科研人員的認識,再通過實踐感悟,將理念認識付諸于實踐,通過評價激勵機制不斷總結反思,強化認識提升和實踐導向,形成良性循環。
從管理角度講,創新成果=創新意愿×創新能力,在一定時間內,創新能力水平相對穩定。弘揚科學家精神就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提升創新意愿,并長期培養提升創新能力的意愿,最終形成合力,促進科學家精神轉化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弘揚航空報國精神,提升科學家精神的理念認同
講政治,跟形勢,強化理想信念。一是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面向國家和軍隊需要,將“國企姓黨”貫穿一切工作始終,提出了黨委“抓黨建、把方向、帶隊伍、揚正氣”的總體工作思路,相繼規劃實施了基層黨建“三步走”工程和黨員能力提升三年計劃,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科研工作的全過程。二是通過形勢任務宣講會和所長、書記講黨課等多種形式,及時向員工講解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宣講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明確當前的主要任務目標,不斷夯實廣大科技人員的理想信念,為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講歷史,聚精神,傳承優良傳統。一是重視黨史、新中國史、航空史、所史等的學習、研究和借鑒,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夯實了科研人員的思想根基,對于完成型號任務,提升科研水平和培育科研人才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二是注重史志綜合利用。在行業內率先提出編修所史的理念,形成了所史、型號史、技術發展史等一系列系統完善的史志產品,教育和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傳承老一輩院士、專家的精神,不斷激發全體科研人員為航空事業獻身的熱情。
講故事,樹典型,倡導見賢思齊。一是樹立科學家典型,持續激發正能量。深入宣傳以“兩院”院士顧誦芬,工程院院士管德、李明,科學院院士李天,工程院院士楊鳳田、孫聰等6位院士為代表的著名科學家,選樹以羅陽同志為代表的航空報國英模,以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為代表的航空事業開拓者,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向院士和榜樣學習,不斷喚起廣大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激情。二是通過多種渠道,講好航空故事。以身邊人、身邊事引導科研人員向他們學習,形成學典型、做模范的良好風氣。
融入科研型號任務,促進科學家精神的實踐感悟
在裝備研制中,感悟忠誠奉獻的擔當。沈陽所堅持把愛國和奉獻作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和關鍵。一是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克事關國家安全、人民幸福的航空核心關鍵技術,為打贏未來戰爭做好充分準備。二是積極倡導“干驚天動地事,做默默無聞人”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在型號攻堅中培育奉獻精神。
在技術研究中,感悟守正創新的堅持。沈陽所堅持把求實和創新作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源頭與內核。一是崇尚學術民主,堅持學術面前人人平等,鼓勵提倡學術討論,瞄準世界前沿和基礎研究,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開展不同學術觀點、專業領域內、跨專業領域的交流碰撞,形成不同學術觀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環境氛圍。開設總師講壇,每年舉辦20余場專家講解和技術分享課堂。二是堅持真抓實干,傳承以“敢想、敢說、敢干”“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為主要內容的“三敢三嚴”工作作風,促使領導班子堅持問計于廣大科研人員。三是組建聯合攻關團隊,優先給予創新專項支持,針對重大關鍵技術整合專家力量,建立協同攻關、跨界協作機制,激發團隊創新潛能。
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感悟薪火相傳的力量。沈陽所堅持把協同和育人作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要義和基石。一是遵循科技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著力打造高層次、高質量、新生態的人才發展目標。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建立“型號、預研、基礎和管理”的“3+1”人才隊伍結構,大力實施百名技術帶頭人、百名創新人才、百名體系運營專家、百名博士的“四百工程”,完善領航、護航、啟航的“三航”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專業完整的人才隊伍。二是按照“集團抓總、主機牽頭、體系保障”的總要求,強化主機牽頭作用,實現全壽命周期、全供應鏈的體系協同。聯合建設創新聯盟,面向全行業開放,形成具有示范推廣價值的創新成果體系。聯合建設人才聯盟,建立聯合培養、人才共享的人才發展平臺。
形成科學激勵機制,強化科學家精神的價值導向
以評價指標強化實踐導向。構建三維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任職資格體系,建立分類分級的任職資格標準,建立橫向分類、縱向分級的矩陣式職業發展通道。構建高潛評估機制,建立體系運營專家、技術帶頭人、科技創新專家潛力模型,開展高潛人才識別評估工作,設立破格提升使用綠色通道。
以績效考核檢驗實踐效果。優化績效管理體系,按季度進行階段考核,年度進行綜合考評,科學設定績效等級指標,形成“動態能力工資+動態績效工資”為主體的二元薪酬體系,實現員工能力與績效成正比、組織與個人價值同步提升的發展格局。
以激勵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探索實施固定能力工資、即期工作薪酬、全產業鏈利益分享、中長期成果轉化回報、組織貢獻獎勵選配的激勵模式,有效提升激勵效能。
打造科研生態體系,助推科學家精神的創新發展
依靠平臺支撐,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搭建舞臺。面向“十四五”,研究所以“三大中心建設”為抓手,通過建設裝備研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和能力建設中心,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提供科技創新生態架構,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
依靠制度保障,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提供依據。針對前瞻性、先導性創新項目,按照最簡化原則實施研制管理流程,項目責任人具有項目經費自主權,切實激發創新活力。制定《沈陽所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管理辦法》,暢通創新與應用轉化渠道;探索對賭協議制度,實現個人利益與研究所利益綁定;建立科研人員誠信評價機制;制定科學的科研管理制度流程。
依靠體制創新,為弘揚科學家精神增添動力。一是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項目主戰、部門主建、體系保障”的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實行“三線、四層、全要素”項目管理,提高了項目推進效率。二是堅持將黨的領導在融入研究所治理的各環節,使黨的領導在制度上有規定、程序上有保障、實踐中有落實,有效發揮黨組織在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
裝備研制成果豐碩。沈陽所先后沈陽所先后承擔了殲8、殲11、殲15、四代機和無人機等五大系列共40余個航空武器裝備重點型號的研制任務,實現了從二代機、三代機向四代機的延伸,從陸基飛機向艦載機的跨越,從有人機向無人機的拓展,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的多個第一,被譽為中國“戰斗機設計研究的基地”。
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豐碩。沈陽所先后培育了以六位院士為代表的著名科學家,培育了以“航空工業英模”羅陽為杰出代表的高素質航空科技人才,“十三五”期間新增集團首席技術專家5人、特級14人、一級17人,是由國資委授予的行業內唯一一家“中央企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示范企業”,被譽為“航空英才的搖籃”。
獲得榮譽成果豐碩。沈陽所先后榮獲國家和省部級以上成果獎近600項,其中,四型飛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最高獎。榮獲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航母工程建設重大貢獻獎、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弘揚科學精神的基本經驗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沈陽所弘揚科學家精神取得的成績表明,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以黨和國家的大局為重,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科研工作的全過程,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引導廣大科研人員保持政治定力,筑牢廣大科研人員共同的思想基礎,為實現個人價值與祖國需要高度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始終堅持體系保障。沈陽所弘揚科學家精神取得的成績表明,工作開展離不開體系保障,要通過完善制度體系和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通過豐富的載體活動,扎實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實落地,解除廣大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的后顧之憂,在所內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始終堅持賦予科學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沈陽所弘揚科學家精神取得的成績表明,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科研單位要與時俱進,賦予科學家精神新的內涵,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大膽突破藩籬,瞄準未來發展趨勢,釋放創新潛能,聚集創新要素,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助推科學家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本文系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2020年度優秀課題成果二等獎)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本研究課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以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蘊含的深邃內涵,系統研究剖析航空工業沈陽所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的實踐探索:弘揚航空報國精神,提升科學家精神的理念認同;融入科研型號任務,促進科學家精神的實踐感悟;形成科學激勵機制,強化科學家精神的價值導向;打造科研生態體系,助推科學家精神的創新發展。課題提煉出航空科研單位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體系保障、始終堅持賦予科學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等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基本經驗,為央企科研單位打造技術創新生態體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科技創新提供了富有成效的實踐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