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此起彼伏的不確定不穩定,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國有企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繼承發揚國資央企與生俱來的聽黨話、跟黨走的優良傳統,就是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實履行好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國資委暨中央企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對國資委、中央企業黨委(黨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了動員部署。國資央企積極行動,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國資委黨委要求,堅持突出央企特色、突出學用結合、突出惠及群眾、突出擔當作為,精心抓好各項任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紅色是國資央企與生俱來的顏色,國資央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凝結的紅色文化、形成的紅色資源是開展黨史學習的寶貴素材。
13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寶武見證了中國鋼鐵工業從幼稚走向成熟、從羸弱走向強大。要凝聚持續高質量發展動力,需要激發老一代鋼鐵人和新一代寶武人的情感共鳴。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國寶武深入挖掘130年歷程中的紅色經典文化故事,提煉萃取紅色文化基因,進而把歷史轉化為課程、把史料轉化為教材、把遺址轉化為課堂,將“看、聽、思、悟、行”融為一體,有效激活了紅色資源。開展的“鋼鐵榮耀鑄夢百年”宣傳教育系列活動以鑄牢鋼鐵初心、弘揚家國情懷、追尋精神血脈、當好“中流砥柱”為主線,引導干部、員工從歷史的源頭追尋精神原點,堅守思想家園,堅定文化自信。
2008年那場特大地震,摧毀了東汽的廠房和設備,卻沒有震垮東汽人。他們憑借著自身特有的堅韌和全國上下的勠力同心實現了企業的鳳凰涅槃,東汽文化也因這場“戰役”得以升華。在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中,東方電氣集團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東汽”為主題,以“深入漢旺老廠區地震遺址,職工代表講微黨課”的形式,從東方汽輪機職工的親身感受出發,講述東方汽輪機在發展歷程中,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指導、各級政府鼎力支持、國企兄弟全力支援、部隊官兵頑強奮戰、用戶朋友大力幫助、社會各界慷慨解囊、全集團齊心協力、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攻堅克難的生動事例,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華民族舉國同心的團結偉力,以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高昂的斗志開啟“十四五”新征程。
中國航天事業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成長起來,對航天人而言,航天“藍”是黨旗“紅”最靚麗的襯托。一代代航天人以國為重、接續奮斗,形成了從航天“三大精神”到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系列化的精神圖譜。圍繞這一主題,航天四院策劃開展了“藍色”使命講堂系列活動,以展館改造提升、重走創業路、講述三線故事、老中青座談、參觀型號試車等形式,讓青年一代感受老一輩航天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業歷程以及航天固體動力事業的發展成就,自覺在崗位上傳承先輩作風,積極擔當強軍使命,讓航天“藍”更加閃亮奪目。
紅色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從中國移動依托福建建寧紅軍無線電通信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組織廣大干部、員工回顧黨的通信事業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引領新時代移動人堅定信念、愛崗敬業、勇擔使命,到中國中車通過展示黨領導下的中車人、中車事、中車成果,讓廣大員工在緬懷先烈中尋根固魂,再到大慶油田集團公司啟動“黨史下的石油史、石油史中的黨史”專題研究,挖掘石油工業發展史的紅色資源,點燃黨員干部員工信仰之火……廣大國資央企立足本企業、本行業特色,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切實推動了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精神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絕不是字面上的“學”。學黨史,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總結經驗,然后對照當下,推動工作,讓學習成效在實踐中發揮最大功效。
基層黨支部是和人民群眾聯系最為密切的組織,建好黨支部對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反映群眾意見具有重要作用。中冶生態環保集團南方地區水務公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緊緊圍繞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以黨組織創“四強”、共產黨員爭“四優”為標準,以“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為主題,舉行“黨員先鋒項目”創建活動暨“黨員突擊隊”授旗儀式,引導黨支部找準對接點和著力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黨支部帶黨員創效、黨員帶員工群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紅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顏色。發展紅色旅游不僅具有獨占優勢的教育作用,也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國商飛成都航空使用國產ARJ21飛機,先后開通了成都-延安、成都-西昌、成都-遵義、延安-西昌-遵義等系列紅色旅游航線,為建黨100周年獻禮。2021年5月11日,隨著國產ARJ21飛機平穩降落井岡山機場,紅軍萬里長征之路的井岡山、遵義、西昌、延安四大紅色航點得以全面貫通,為國人追尋紅色印跡、傳承革命精神搭建起了便捷空中橋梁。在此基礎上,成都航空還推出研學交流、紅色觀光等多款紅色旅游定制產品,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紅色文化旅游需求。
做好國有企業改革,對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增強深化改革的自覺性主動性,以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動力。今年一季度,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2%,凈利潤同比增長194%,創歷史同期新高。
學中干、干中學,知行合一、學用結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始以來,從中鐵六局建安公司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項目部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工匠精神,克服冬季施工環境惡劣等困難,全力確保了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保時保質保量投入運營使用,到華僑城集團各級黨組織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和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緊密結合,引導有關企業立足實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提高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度與參與度……廣大國資央企結合行業特點,聚焦主責主業,突出創新驅動,切實推動了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發展動力。
“關鍵小事”很可能就是群眾的“頭等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群眾的實事有沒有干實,是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績的重要標尺。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支付已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它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但對于一些不擅長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來說,生活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中國電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2.4萬家自有營業廳增加“無健康碼”登記綠色通道、老年人愛心臺席、現金/銀行卡支付繳費、終端應用輔導4項基礎服務內容。組織科技助老微講堂4200場,服務老年人8萬人次。客服10000號熱線設立尊長專席“一鍵進入”人工客服服務。公司還發布“愛心翼站”服務品牌,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和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休憩補給等有溫度的愛心公益服務。目前“愛心翼站”基本覆蓋31個省份的所有地市。
為幫助農民致富增收,新疆移動巴州和靜縣分公司結合互聯網優勢,以“春耕信息化服務”為切入點,在黨支部書記劉虎的帶領下,組建了“春耕服務”紅色先鋒黨員小分隊,全力做好草莓文化旅游節網絡通信保障,在現場采用“和商務直播”方式幫助村民們通過互聯網營銷直播帶貨,售賣草莓和各類農副產品。“草莓節”當天觀看直播人數高達2萬人次,幫助當地80余戶草莓種植戶售出草莓和各類農產品500余公斤。
為響應全民接種新冠疫苗工作的號召,切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基層、落到實處,在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站前1標,中鐵四局為千名農民工現場接種新冠疫苗,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確保了鐵路一線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聽民聲、察民意、解民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從秦山核電與海鹽縣政府合作的重要民生保障項目——核能供暖節能工程示范項目開工建設,為破解我國南方供暖難題提供“海鹽方案”,到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黨委組織太平嶺核電項目專職消防隊赴周邊供水緊缺的鄉村開展愛心送水活動,再到中建一局嚴格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在項目專設法律援助長期聯系點,隨時為工友提供法律咨詢,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國資央企立足本職崗位為人民服務,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推動了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惠民實效。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認清國有企業肩負的歷史重任,從而在“十四五”新征程中更好地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須振興。中國石化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決扛起央企責任,在助力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中,計劃全系統投入幫扶資金不少于15億元,年均消費幫扶不低于8億元,在甘肅東鄉開工的藜麥加工產業園,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首個產業幫扶項目。
作為第一家提出在2023年實現碳達峰、積極做好能源保供的企業,國家電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定把光伏產業做好”的重要指示批示,采取一個黨支部與一個縣“一對一”結對的方式,開展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在安徽省鳳陽縣,國家電投開發建設清潔用能100%、秸稈綜合利用100%、污水垃圾等無害化處理100%的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這一項目,既助力當地發展循環經濟,也能有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
糧食,是國之根本。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中糧集團結合集團實際和農糧行業特點,著眼發揮央企“國家隊”作用,制定包含5大類、30余項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工作重點。為解決農戶種糧后顧之憂,中糧岳陽米業與農戶面對面交流,簽訂了6000畝糧食的收購訂單,并選派技術能手進行實地指導,促進農戶豐收增收,推動農業提質升級。
履行好國企“三大責任”是黨和國家賦予國資央企的光榮職責。從中車大同公司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鐵路國民經濟動脈同頻共振、深度融合,重點強化服務防疫應急物資及能源等重載運輸的維保,到國網甘肅電力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新能源發展、踐行“雙碳”目標結合起來,全力服務新能源并網,加快建設建強智能電網,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積極打造能源電力大規模、大范圍配置平臺,不斷提升供電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再到南方電網圍繞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統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數字電網建設、優化完善現代供電服務體系等重點工作,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供電服務……國資央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感悟責任擔當,心懷“國之大者”,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新業績的強勁動力。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黨史學習教育是思想養分的補給、是崇高精神的洗禮、是政治品格的錘煉。面對新的“趕考之路”,國資央企也必將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更加堅定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聽黨話、跟黨走,賡續鼎新、接力奮斗、涵養初心、逐夢前行,為全面開啟的“十四五”新征程貢獻國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