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要求“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國有企業因黨而生,聽黨指揮,是黨一手締造創建的,始終堅持服從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跟黨銳意前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要深入學習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改革奮進力量,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馬克思主義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確立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回顧百年歷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取得的一次次輝煌成就、實現的一次次理論飛躍,有力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究其根源,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機統一起來,真正做到既不忘經典,又講出許多新話。國有企業跟黨創業、向黨而興,始終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力拼搏、勇挑重擔,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立卓越功勛,并孵化培育出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深潛精神等一系列國有企業先進精神,涌現出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以孟泰、王進喜等為代表的全國勞模,以王啟民、徐振超等為代表的改革先鋒,以羅陽、黃群等為代表的時代楷模……一代代央企工作者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在能源、科技、航天、交通等各大領域進行了艱辛地探索,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創業故事,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矚目的偉大事業。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大慶油田、攀枝花鋼鐵基地、南京長江大橋、紅旗渠……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標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映照著中國人民改天換地、攻堅克難的沖天豪情。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我們在“人均鋼鐵產量只夠打一把鐮刀”的基礎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在一個“爛攤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日之中國,已經是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全世界超過2/3的高鐵軌道鋪設在中國,超過1/3的5G標準必要專利掌握在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穩居世界第一。
邁入新征程,面對新目標,國有企業要把先進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一體思考、貫通理解、統籌學習,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以思想偉力凝聚起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磅礴力量。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
一百年使命在肩,我們黨矢志為民族謀復興。在極端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我們黨把民族復興的使命扛在肩上,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國有企業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涌現出一批如中國中車、中航工業、中船重工、中國石油等具備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面對愈發嚴峻的國際競爭,國有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中最為堅韌有力的部分,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
一百年初心如磐,我們黨始終努力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在黨的領導下,國有企業一路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在恢復國民經濟、三線建設、改革開放、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勇擔重任,成為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截至2021年,國資央企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承擔行業主管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1.2萬個各類扶貧點任務全部完成,累計在貧困地區直接投入和引進各類資金超過千億元,其中無償幫扶資金超過540億元,圓滿完成各項扶貧任務,幫助貧困地區廣大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拓進取,取得的種種輝煌成就有力證明,踐行初心,就會有明確的價值指向;擔當使命,就會有強大的奮斗動力。國有企業要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根本動力,以黨的宗旨指引奮斗方向,不斷堅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作為先鋒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一馬當先、攻堅克難是職責所在。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中,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品行和思想自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無畏,是“為民請命,舍我其誰”的慷慨。這種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展現在“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新中國建設者身上。開發于荒原之上的大慶油田,當年以一場氣吞山河的大會戰改寫了新中國石油工業進程。如今,“鐵人”王進喜頭戴前進帽、身穿羊皮襖,手握剎把,目光剛毅,巍然挺立的巨幅花崗巖雕像坐落在黑龍江大慶市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國有企業干部職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艱苦創業。
這種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激揚于新時代1800多名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戰的扶貧干部身上。2020年11月17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派駐甘肅省華池縣副縣長邱軍,病倒在扶貧崗位上。經過40多天搶救,鄉親們沒有盼來奇跡,邱軍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至此,已有12家中央企業的19位扶貧干部倒下了,他們中年長的57歲,最小的年僅37歲,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扛起央企人的責任與擔當。
篳路藍縷,山河錦繡。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堅強意志,已化為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國資央企人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揚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涉險灘排萬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推動國有企業大踏步地走在時代前列。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這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首要的政治品質和鮮明的崇高情懷。
對黨忠誠,早已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落實到一言一行、貫穿于一生一世。我們黨一路走來,雖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沒有被任何困難所壓垮,也沒有被任何敵人所打倒,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如:“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同志,他一生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對黨忠貞不渝。新中國成立后,吳大觀同志把畢生的精力、心血和才華都投入到祖國的航空發動機事業中,創造了新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多個“第一”,為新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規劃了高遠的未來、根植了報國的信念、鑄就了強國的靈魂。為了表達對黨的熱愛,吳大觀同志連續46年交納大額黨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不負人民,是一種一以貫之的價值理念、深厚情懷,是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的實際行動。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為了保障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國資央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聞令而動,主動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不計代價,不講條件,充分發揮主力軍、國家隊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阻擊戰。石油石化企業、電信企業、航空企業、糧油貿易企業等全面強化基礎產品服務供應;國機集團、中國建筑等企業全力以赴,火速設計建造改造全國100多家專門醫院;新興際華、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通用技術集團、航空工業集團、國藥集團等企業以戰時狀態全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核工業、建筑、制造、電子通信等相關企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技術、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支援抗疫……與此同時,國資央企還全力推進復工復產,盡一切力量降低疫情對經濟健康運行的不利影響,保障全國人民生活正常運轉。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構筑國有企業先進精神的源頭活水,是指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始終遵循,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動力,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動力。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國有企業要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改革發展奮進力量,為走好新的征程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