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亞
(宜興214221)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含蓄內斂和低調有內涵是人們非常推崇的處事方式,也是絕大多數的文人雅士遵守的交往規則,也逐漸形成了國人非常典型的性格特征。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表現出超出作品本身的悠遠意境。從唐詩和宋詞之中可以讀到細膩的兒女情長,也可以體會到濃濃的家國情懷,從青花瓷器中我們可以欣賞到江南煙雨,更能夠品味到古典韻味。同樣,從紫砂藝術之中我們透過各種形態的器型,可以窺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脈相承和江南典型的風土人情。紫砂藝術經過數百年的傳承之后,如今宜興的紫砂產業已經形成了十幾萬從業人員的規模,從紫砂泥料的開采到紫砂壺的燒制,配套產業十分的完備,“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名號隨著茶文化的廣泛推廣和紫砂壺的日益普及,已經漸漸地深入人心,溢出了很好的品牌效應。
在眾多的紫砂形態之中,有一種紫砂器以惟妙惟肖的造型藝術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那就是紫砂仿生花器。宜興紫砂藝人在日常的生活之中特別善于發現周圍的美,從而通過靈巧的雙手和抽象的概括用紫砂材質演繹出來。特別是江南本來就具有秀麗的風景和豐富的植物資源,在宜興紫砂人家的庭院或者工作室里,也隨處可見荷花的身影。以荷花為題材的紫砂作品在傳世經典造型中不在少數,陳鳴遠、蔣蓉等大師都以荷的形態進行過紫砂創作,成為了我們現代紫砂匠人臨摹和學習的典范,我們從中不僅僅觀賞到了紫砂藝術的形態之美,更重要地體味到了其中的自然意趣和精神內涵。
這件紫砂作品“秋荷壺”(見圖1)就是典型的紫砂花器造型,通過傳統的紫砂技法把自然的題材演繹得活靈活現,讓人觀之嘖嘖稱贊,可謂是巧奪天工。在設計和創作的過程之中,我采用了別人并不經常用到的秋天的荷葉形象,希望可以彰顯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的氣概,造型設計語言也特別具有現代氣息,蕭瑟而不頹廢,充滿了生命的輪回和自然的意趣。此壺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等等元素可以說是一個整體,用秋天的荷葉造型包裹而成。壺身的荷葉紋理自然舒卷、靈動大氣,盡管充滿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意境,但是卻呈現出“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概;壺底的處理不落俗套又自然合理,讓看起來殘敗的壺身顯得端莊穩重;壺嘴和壺把則采用了荷葉枝干的造型來演繹,壺嘴彎流,小巧可人,出水干凈利索;壺把圈卷濕度,端握舒適,和壺嘴一張一弛之間顯示出整體的和諧統一;壺蓋和壺身的荷葉紋理一一對應,紋線從壺蓋發散到壺身,嵌入壺口嚴絲合縫;上面的壺鈕就是一截短短的荷葉枝干,拿捏非常的合適。從整體上來看此壺“秋荷”,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貼切,搭配紫砂古樸天然的色澤和惟妙惟肖的形態,充滿了設計感。再細細觀賞此壺的細節,荷葉的紋理清晰、張弛有度、舒卷自然,尤其是枝干上面細細的紋路,也在壺嘴、壺把、壺鈕上面體現出來,通過對于紫砂花器造型演繹得生動逼真,把其中蘊含的自然情趣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圖1 秋荷壺
在江南水鄉宜興,無論是在農家門前的池塘里邊,還是在城市公園的湖泊之中,荷花隨處可見。宜興的紫砂藝人熟悉荷花、熱愛荷花,同時荷花也是我們創作花器的主要題材?!俺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等等都是對于荷花的描寫,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句,從這些詩詞之中我們可以讀到荷的高貴品質,也可以看到秋天荷花的蕭瑟之美和風姿綽約,給人另一種美的感受。于是在作品“秋荷”之中,就把荷葉的秋天之形態用紫砂材質演繹得恰到好處,同時也把寄情于景、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趣呈現給大家,希望在喝茶品茗、把玩此壺的同時,感受到秋日荷葉的別樣之美。
在紫砂的仿生花器之中,最具有江南韻味和地域特征的就是竹和荷的題材了?!安豢删訜o竹,無竹令人俗”的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江南園林的營造之中,竹石的構建非常講究,也是園林的精髓所在,所以呈現在紫砂壺上則別有一番風味?!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為我們描繪了江南荷花盛開的情景,同時也讓宜興的紫砂藝人充滿了創作的靈感和沖動,于是一件件關于荷的紫砂作品層出不窮,讓我們在其中欣賞到大自然的無窮曼妙,同時也能放松身心,享受紫砂藝術帶給我們的悠然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