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廣播電視臺 吉林 延吉 133000
隨著移動智能技術和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同時,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我國媒體信息的傳播加速,要求也更高,為了推動媒體行業發展,必須要將各種媒介有機融合起來應用。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不僅傳播速度更快,且受眾范圍也更廣。對于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而言,為了在新媒體環境下提高競爭力,必須要創新記者采訪形式,提高業務能力,適應時代發展。
1.1 形式多樣 新媒體視域下,媒體平臺和工具越發多樣,整體發展趨勢掉線為多樣化發展,其為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工作的進行提供了便利途徑。當前,電視記者采訪工作也呈現開放式和包容式,記者采訪形式也越發多元,在突破了以往的傳統媒體采訪局限。同時,記者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等平臺、設備實現相互交流訪問,使采訪更便利,同時也使采訪效率提升[1]。
1.2 內容豐富 新時代下,新媒體通過與傳統媒體結合使得社會信息更豐富,為記者采訪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內容。而在多樣化的媒體平臺下,電視記者能夠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得到新的資源、素材等,這就需要電視記者能夠提升專業水平以及新聞敏感度,可以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真實有效且具有價值的信息,將其作為新聞主題進行采訪報道,提高采訪質量。
1.3 更具時效 新媒體時代,各種媒體的融合發展使得信息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其不僅導致受眾群體擴大,同時也提高了新聞時效性[2]。當前,廣播電視記者通過對采訪形式和新聞制作流程的優化,進而提高了采訪速度和新聞質量,使新聞更具有時效性特征,也更能夠體現新聞價值。
1.4 溝通順暢 信息技術發展下,傳統廣播電視媒介出現變化,人們從被動接受信息轉變成主動接受信息、發布信息。記者在采訪時接收受眾記者采訪信息反饋,在監督下將誒手采訪,制作節目,使采訪和新聞能夠符合當代需求。因此,廣播電視記者不僅需要報到基本信息,同時還需要跟蹤報道、分析提出的問題和反饋,并合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解答受眾問題,及時溝通。在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視臺記者可以重新定位角色,提高采訪技能,利用各種媒介與大眾展開溝通,了解大眾需求,跟蹤背后固執,解答受眾疑惑。
2.1 形式創新性不強 采訪工作受到技術限制,導致信息傳播速度受到影響,限制了廣播電視臺采訪工作的發展。新媒體時代,記者若是不主動接受培訓學習,掌握更多專業的信息采訪技術,豐富采訪形式和內容,掌握更多的采訪技巧,就會導致新聞無法滿足受眾需求,對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產生影響。
2.2 采訪受到局限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廣播電視臺工作模式已經固定化,這也導致采訪工作受到了很大局限,在固定的規章制度下,記者思維受到限制,采訪工作受到較大局限性,內容單一,當前的記者采訪形式已經無法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要求,記者采訪空間小,采訪工作不夠全面,在固定的層面中采訪形式受到限制,信息傳播受到影響,進而對采訪工作產生了影響。
2.3 信息存在嚴重滯后 廣播電視臺記者在船舶信息前,需要及時收集整理資料,并將其上交到有關部門審核,在得到上級部門審核后才能夠傳播信息。但是整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巨大,盡管能夠傳播信息,但是會導致信息出現嚴重滯后性,不僅會對受眾信息掌握時間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導致信息傳播時效性下降。
3.1 利用網絡媒體創新采訪 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支持下,媒體行業不斷創新發展,為廣播電視記者的采訪形式創新奠定了技術保障。當前,大多數廣播電視臺都已經建立了網絡媒體平臺,在保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機融合的同時,創新記者采訪形式。首先,記者可以通過錄音筆、手機等設備隨時采訪,特別是在緊急事件中,手機等工具的應用極大的便利了采訪工作的進行。其次,記者還需要了解各種媒體工具,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媒體平臺的操作方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結合傳播信息,擴大信息傳播范圍。這些工作的實現需要記者需要掌握各種媒體工具的應用,提高專業水平,為后續采訪奠定基礎,并提高采訪效果[3]。
對于廣播電視記者而言,要創新采訪形式必須要創新提問形式。首先,需要提高記者的語言溝通和提問能力,使受訪者能夠根據有效的問題、溝通回答問題,獲取具有價值的信息。其次,采訪提問需要具有針對性,記者在采訪前和采訪過程中不斷分析事件,了解事件發展方向,并做出判斷,有效提問,獲取信息。最后,記者需要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技術,從兩個渠道上獲取更多信息,為受眾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此外,記者還需要改變自己的采訪理念,積極主動接受新媒體,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思維,隨時改變采訪形式,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
3.2 利用新媒體做好采訪準備 新時代,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均離不開互聯網,為了能夠推動信息傳播的實時化,電視記者需要改變采訪形式。對此,電視記者做好采訪準備工作,增強自身的突發新聞應對能力,在新聞發生時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進行實時報道。同時,記者還需要在保證客觀報道基礎上了解群眾的真實需求,提高新聞敏感度,提高采訪水平[4]。若是采訪時間尤為緊急,記者需要能夠隨時轉化為受眾角色,在實時采訪的同時保證網絡信息公布,而這需要記者能夠鍛煉自己的新聞嗅覺,并隨時準備好采訪工作。此外,記者還需要了解微博、微信等工具如何使用,根據采訪內容適用性確定采訪工具盒形式,進而制作節目,滿足受眾需求。同時,還需要掌握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工具,保證采訪任務順利進行,及時發布采訪信息。
3.3 利用網絡保證采訪時效 記者采訪時,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還需要及時有效的與被采訪對象進行溝通。新媒體下,網絡媒介平臺可以對采訪形式進行優化,保證采訪時效。例如,在采訪時,記者可以及時將采訪情況傳遞給信息中心,并對素材進行合理剪輯,之后利用互聯網發布電視臺。此外,在現場采訪時,記者需要根據實際采訪需求,通過網絡語言進行臨時性采訪,之后再與編輯溝通將語言內容發布到網絡平臺上,保證采訪時效。而要保障采訪時效,現場記者必須要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度,能夠迅速提煉有效的新聞信息,并及時分析剖析這些信息,總結出能夠吸引大眾的新聞。廣播電視記者可以實時利用網絡采集新消息,并關注網上留言板反饋的信息,對采訪進行模擬設想,做好提前準備工作,保證采訪不會慌亂。通過該方式不僅可以提高采訪活動針對性,同時也能夠提高記者采訪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好時間。此外,廣播電視臺采訪前,需要事先準備好工作,提前考慮完善相應問題,進而提高采訪效果。
3.4 利用網絡把握高價值信息 新媒體下,戴女士記者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捕捉能力,通過合理把控重點內容和疑點內容,進而創新采訪形式。盡管當前的受眾能夠獲取新的信息,但是其對信息真實性無法保證,常常會因為監管不當而出現造謠新聞[5]。對此,記者在采訪中時,必須要提前準備好采訪問題,并根據具體情況隨機個改變采訪,結束后在對采訪資料進行整理,同時,記者可以利用新媒體了解不同媒體渠道上發布的各種信息,了解大眾的生活狀態,從中選取有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擬定新聞采訪主題和具體流程,開展采訪工作。
3.5 合理定位角色 傳統媒體下,廣播、電視、報紙壟斷了信息傳播渠道和來源渠道,而互聯網下,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媒介傳播技術發展迅速,不斷處于創新狀態中,影響了新聞采編機構,將傳統媒體壟斷地位打破。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其需要正確認識到融合媒介時代下的發展方向,掌握更多新技術,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利用融合媒介技術增強互動,發揮資源共振效用,有效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媒體融合力以及創新力。
一方面,融合媒介時代,新聞記者要盡快使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新聞記者不僅為單一終端與載體服務,同時還需要了解不同載體推送方式。另一方面,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融媒體思維信息處理能力,根據各平臺情況為其定制服務,對同類新聞信息思考發布渠道,建立連續系統新聞報道,采訪報道時,需要準確定位,并在不同終端中將同樣新聞展示出來,以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9]。同時,新聞記者需要具備信息挖掘能力,從大量信息中選擇受眾所需要的新聞事件,進行核實梳理,整合信息,滿足新聞深度需要。此外,新聞記者還需要具有信息研判能力,網民認知水平差異顯著,思考角度不同,對于突發輿論極易導致流言四起,對記者輿論引導能力和應對能力十分考驗,對此,記者需要憑借著專業的知識和臨場應變能力來化解危機,及時發現問題所在,進而撰寫出具有價值的新聞。
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受到巨大沖擊,對于廣播電視臺記者而言,其需要不斷創新自己的采訪形式。對此,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起來,憑借自身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各種新型技術、軟件、設備等提高采訪質量,開展有效溝通,創新采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