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濤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建筑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質量壓力。目前,國內部分施工單位所采用的結構設計思想和施工技術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結構設計是施工參考的重要因素,而施工質量又關系到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和最終的質量,將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施工質量的有效提升。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結構設計尤為重要,結構設計本身在施工環節中占有很大比例。從實際情況出發,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再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嚴格調整,以確保后續工作能有效進行,保證整個工程的穩定和安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要點:(1)施工單位在進行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時,必須保證所選用的材料具有很強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從而保證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和保障。(2)科學性是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基礎,也是建筑整體質量的重要保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應根據當前工程的實際需要,對建筑物進行調整和設計,以保證后續工程的順利進行。(3)在進行尺寸設計時,有關人員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建筑材料,包括潮濕程度、氣候、土質情況等,如果設計圖紙中的內容與實際不符,不僅會使施工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證,而且還會給使用者的生命帶來更大的影響和威脅。
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建筑本身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技術的原因,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施工質量,而且會危及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為避免這種情況產生的不利影響,有關人員在進行現場勘察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各施工階段的施工技術進行調整,以保證后續施工質量。但在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施工技術,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要求,按照現行材料標準攪拌技術應用,以確保混凝土的整體性能達到要求。另外,由于不同的施工環境和施工要求不同,施工人員在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圖紙要求、施工設備等因素,對材料進行選擇和應用。
建筑工程涉及的領域較多,無論是工序還是流程都比較復雜,而且存在著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長等問題,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常常需要將整個結構設計作為基礎工作來進行,只有在保證整個建筑結構本身沒有問題、能夠滿足當前環境的需要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在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經常需要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對施工工藝進行選擇,以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在關系層面上,建筑工程中的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協調性,它們之間可以互補,通過屬性的融合,達到對整個土木工程的預期效果。因此,為了保證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得到長期的發展,使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脅,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親自到施工現場進行結構設計,以保證后續工作能夠在較為準確的信息支持下順利進行,這樣既可以提高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又可以確保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能夠滿足當前建筑需求,從而全方位實現結構設計要點的全面性。因此,在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時,首先要嚴格進行結構設計,然后在施工過程中要有序地進行施工操作,以保證所設計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結構設計完成后,施工人員應根據設計方案和實際施工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施工技術,嚴格執行施工設計有關規定,有序施工,使所設計工程項目的工程結構科學、合理,并能轉化為現實。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促進。建筑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施工過程中,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二者良好的協同作用,可以共同發展和創新,為施工提出更多的要求。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尤其是高層建筑以及復雜型建筑,無論是在結構設計還是施工操作過程中,都存在著較嚴重的問題,使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工程建設中,設計人員一般選擇鉆孔灌注法。如果施工單位對細部處理不當,將導致鉆孔灌注的優勢無法有效發揮,特別是在進行設計時,施工單位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效率低或安全性差的設備,以致于工程施工過程中樁基結構本身的穩定性和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從而產生安全隱患。為此,在建筑工程中,要協調好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兩個方面的問題,施工單位必須加強設備管理,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備,以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重視深基坑支護工作,這對最終工程的質量有很大影響。施工項目開展之初,多數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對深基坑技術方面提出嚴格要求,如果施工單位自身經濟能力比較差,在深基坑施工作業時,不考慮建筑分布,不能與基坑側壁、土壤質量、高度等相結合設計,不能科學地選擇施工方法,不能保證施工順序和支護結構方面的安全,造成施工質量、企業效益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測量和考慮,并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最優方案,以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可行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和優化整個建筑工程結構。
施工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施工人員的工作量,減少安全隱患,而且可以提高整個施工過程的效率。但針對目前我國施工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問題,需要施工單位對員工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保證施工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能夠對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中的各個特點進行相應的分析,并處理好二者的協同關系,以達到促進施工單位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目的。
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著整個工程的質量,也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施工單位可以先與專業院校合作,通過校企聯合教學的方式培養出專業人才;對施工人員進行相應的等級篩選,每個人都要接受施工單位的專業培訓,并進行定期考核。對在最終的考核中實踐能力強或在知識儲備量上相對豐富的人員進行更高等級的劃分,在薪酬和福利方面將得到相應的提高。知識儲備量較豐富的人員,施工單位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應用考核,通過這一措施可以有效區分不同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水平,也可以提高企業高端人才的數量。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施工單位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應用中相互協調的重要措施。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對施工方案進行評估,確保整個施工方案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施工作業,這樣既能有效地提高整個建筑的施工質量,又能避免因工程風險而產生的不利影響。其具體做法是:一要按照施工方案合理分配施工步驟,二要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實施和運用施工技術,三要加強施工質量的監管,確保整體施工質量符合施工要求。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應用,既要完善整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又要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保證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能得到有效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