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芬

日前,印尼一架客機在雅加達附近海域墜毀。近年來印尼發生多起空難事故,給該國航空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其實印尼航空工業在東南亞國家中算是起步早的,有著較為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期就陷入停滯乃至衰落。
近百年前開通最長航線
20世紀初,在荷蘭殖民統治時期,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航空服務業就開始逐漸發展起來。1924年10月,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進行首次洲際飛行,一架飛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到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尼首都雅加達)。1929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開通了阿姆斯特丹和巴達維亞之間的定期航班。直到二戰前,這條航線都是當時世界上航程最遠的定期航班線路之一。此外,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多條航線也相繼開通。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荷屬東印度戰役期間,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些客機被用于疏散平民和運送部隊。印尼獨立前的航空業完全掌握在荷蘭殖民者手中。
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獨立,隨后爆發獨立戰爭。印尼方面很快獲取散落在各地的日軍飛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教練機。1946年4月6日,印尼空軍成立,不久,便組建計劃建設局,這是印尼航空工業的真正起點。建設局在馬格丹建造了一個小型工廠,主要制造航空基礎材料以及一些用于空軍訓練的滑翔機。1949年底,在聯合國的壓力下,荷蘭最終同意承認印尼獨立。隨后,印尼航空工業開始迎來大發展。1953年,馬格丹飛機制造廠組建試驗分部,負責飛機的設計和測試。1957年4月,印尼空軍決策層做出決定,試驗分部從馬格丹飛機制造廠獨立出來,主要從事軍用飛機的設計、試驗和后期測試等工作。沒過多久,試驗分部就完成一種輕型訓練飛機的設計和試飛工作,并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與航空工業發展同步,印尼空軍在國土防空方面也取得重大戰績。1958年, 一架美國道格拉斯A-26“ 入侵者”攻擊機被印尼擊落。這架美國飛機飛行員艾倫·波普是一名中情局間諜,他跳傘后被俘,在雅加達受審期間,他供認了中情局參與煽動叛亂活動。
高速發展埋下隱患
進入20 世紀60 年代,印尼政府不斷加大對航空工業的扶持力度,陸續出臺各種政策整合航空工業。1960 年8月,印尼空軍組建航空工業籌備委員會,負責同歐洲國家飛機制造商談判技術轉讓等事宜。1965年9月,印尼發生屠華事件,總統蘇加諾的權力逐步被軍人集團剝奪。陸軍將領蘇哈托領導的右翼政權斷絕了同社會主義國家的來往,因此印尼的飛機零部件一度出現短缺。為此,新政府對航空工業進行改組,組建隸屬于空軍的飛機制造項目執行司令部和隸屬于政府的獨立飛機工業國家公司,這意味著航空工業正式成為國家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空軍中獨立出來為航空工業獲得國家的資金和人才等鋪平了道路。之后印尼航空工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考慮到航空工業快速發展急需大批人才,萬隆技術學院專門開設航空機械專業。
印尼政府同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合作,生產出眾多型號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1974年是印尼航空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時任總統蘇哈托邀請在德國工作的航空業專家哈比比回國執掌印尼航空工業。這一年,哈比比38歲,他早年赴西德學習飛機制造,1965年獲航空機械工程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在西德科研機構工作多年。哈比比回國后提出了一個發展理念,即印尼航空工業應該更重視制造而非基礎科研,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印尼航空工業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不注重基礎科研、依賴西方國家研究成果,一旦外部世界發生變化,印尼的航空工業就難以持續發展。1985年,國營印尼飛機工業公司改組成立,哈比比開始推行雄心勃勃的支線飛機到干線飛機躍進計劃。20 世紀80 年代,印尼飛機工業公司與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聯合研制的雙發渦輪螺旋槳支線運輸機——CN-235 運輸機試飛成功,并向國際市場出售,這標志著印尼航空工業已經逐步完善。在CN-235運輸機試飛成功后,哈比比希望印尼飛機工業公司在這種機型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更大型的支線客機,以滿足印尼成千上萬個島嶼之間的交通需求。于是,N250 支線客機建造被提上議事日程。在時任政府研究與技術部部長哈比比大力支持下,N250 項目得到11 億美元的研發資金,印尼航空工業看似前景光明。
然而,步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印尼航空工業“盛世”背后各種航空事故接連出現。1991年10月5日,印尼空軍一架C-130運輸機起飛后不久因引擎著火墜毀,這場空難事故共造成135人死亡;1992年7月,印尼曼達拉航空公司660號班機墜入安汶島大山之中;1992年10月,印尼鴿記航空公司5601號班機在加魯特墜毀。印尼航空工業的巨大危機即將到來。
空難頻發令人憂
1995年8月10日,N250項目首架樣機PA-1號進行試飛。原計劃N250客機能在1997年中期獲得印尼型號合格證,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印尼是受這場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印尼政府由于將過多資金投入航空工業引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責,為挽救印尼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答應向深陷危機之中的印尼提供資金支持,但先決條件是“不得向航空工業投錢”。在這種情況下,印尼整個航空工業自然難逃衰落命運。有專家分析認為,印尼航空工業從成立之初就過于依賴軍方和政府的支持,雖然這種全靠國家投資、重制造、輕科研的航空工業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但一旦出現嚴重外來因素影響,其停滯乃至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進入21世紀,短短20年時間,印尼航空業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2005年9月,印尼曼達拉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墜毀;2007年元旦,印尼亞當航空公司574號班機墜入望加錫海峽;2015年6月,印尼空軍一架運輸機起飛后不久墜毀;2018年10月,印尼獅子航空公司發生重大空難,189人遇難。
有分析稱,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尼飛行員隊伍無論在培訓、管理、團隊合作和專業素養等方面都稍遜一籌,不僅如此,印尼一些航空公司為了省錢使用老舊飛機,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印尼空難頻發的重要原因。▲
環球時報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