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林
“提”與“合”是使用過程的動作;“合上”后,它是一件完整的提盒,上面的盒子與下面的角幾合二為一??梢苑胖糜谏嘲l旁邊;用于儲存糖果、小杯等??商崞鹛枪奶岷校诺讲枧_上,用以待客。
《提·合》最初是受到博物館里老式提盒的啟發,每個時代的家具都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文化形態。我想借用“提盒”這件器物,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在作品中,讓當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共生,以此作為設計語言用于家具表達。在傳統與當下的共通、碰撞處,找尋設計的靈感,在藝術與生活的交錯、和諧處,追求設計的本質。
最初的工藝方案采用的是碳纖維材質,碳纖維可以做出纖細并且有足夠硬度的作品,適合作為《提·合》的構架。同時將東方的留白、寫意、“輕描淡寫”用線條體現出來。但受到當時工廠工藝與制作周期的限制,并沒有制作出來。
隨后第二版的方案設計開始了,為了讓產品呈現出一種硬朗堅挺的氣質,我選用了深灰橡木與黃銅。中國“五行”中講究木克金,木的溫和、金的犀利形成了一種設計上的對比。在保持原有概念不變的前提下,材質、工藝換成了現有工廠可實施的形式。纖細的材質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木制,導致實物太過常規,沒有體現設計要點。器物的氣質也隨之而變,整體顯得很“將就”。
之后,我刪繁就簡,去除多余的“語言”,使作品每個部件的關系邏輯更清晰。比如調整了盒子的內外分割和轉折,把四條腿變成了兩條腿。人們將提盒放回角幾的時候,總想讓提手刻意對齊下面的腿部,這樣四條腿中有兩條腿就沒有向上的延伸,戛然而止。變成兩條腿后,視覺上更加連貫、完整。
當優秀的設計師遇到優秀的制造者,好的設計方案才有更多完美實現的可能性。從而在設計中傳遞美好生活方式,解決日常的問題。設計自有它的語言,這種語言自有它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