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要】目的 胰腺炎患者行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對生活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100例胰腺炎患者,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參考組(50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試驗組(50例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負性情緒評分結果 ?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考組,后者相較前者更具顯著性(P<0.05);試驗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相較于參考組更具顯著性(P<0.05)。結論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其疼痛感和負面情緒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胰腺炎;心理護理;健康宣講
胰腺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胰腺部位發生的非感染性炎癥,主要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伴隨著急性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有關研究指出,近年來,我國胰腺炎的發病率有所升高,其中膽源性胰腺炎占發病人群的50%以上,男性患者明顯高于女性,約為女性患者的2倍,明顯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巨大[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可有效切除病灶部位,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但由于常規預后護理仍存在著些許不足,從而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增加其痛苦。有關學者研究表示,行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鑒于此,為了對上述的護理效果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共收治100例胰腺炎患者,詳情見下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100例胰腺炎患者,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參考組(50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試驗組(50例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參考組患者年齡最大65歲,最小28歲,中位數(46.99±2.11)歲,男女患者比例為30:20,平均病程為(5.99±1.11)月。試驗組患者年齡最大64歲,最小30歲,中位數(45.87±3.12)歲,男女患者比例為35:15,平均病程為(5.24±0.58)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
納入標準:(1)均符合《藥典》中胰腺炎臨床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試驗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性疾病。
1.2方法
參考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按照醫囑給予應用解痙攣止痛的藥物;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穩定的情緒;保持空氣的流通、確保房間衛生、無刺激物質或污染物,每日進行消毒及開窗通風;禁食,同時給予患者腸胃減壓。
試驗組行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具體操作:(1)健康宣講,治療前,醫護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此次治療的意義和作用,向其普及有關胰腺炎的相關知識,加強患者的安全教育。并且可通過宣傳手冊、健康講座及錄制視頻等方式普及到所有患者。面對患者家屬的疑問,應及時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細心且耐心,消除患者家屬的焦慮;(2)心理護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對血液透析的不信任加上疾病的恐懼,導致其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通過對患者的言談舉止來揣摩患者的情緒,醫護人員應通過自身的感染力使患者放松心情,讓其處于溫馨、輕松的治療環境中。并且在治療期間,可給予患者報刊、書籍等讀物,以鍛煉患者的認知及語言能力。
1.3評價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越好;分析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包括焦慮及抑郁,滿分60分,分數越低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軟件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給予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 ±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給予獨立t檢驗,組內計量資料給予配對t檢驗,P<0.05,統計學意義成立。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參考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78.65±3.12)分,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6.66±4.65)分,后者相較前者更具顯著性(P<0.05)。
2.2分析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
參考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相較試驗組更具顯著性(P<0.05),見表1。
3討論
胰腺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且近些年來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存在年輕化的趨勢,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因此,預后護理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次試驗給予參考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給予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由結果可知,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考組,后者相較前者更具顯著性(P<0.05);試驗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相較于參考組更具顯著性(P<0.05)。說明心理護理聯合健康宣講,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起恢復健康的信心,同時還可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負擔。通過心理護理聯合健康宣講,可幫助患者加強對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從而促使護理滿意度上升[2]。同時由于心理護理的監控機制,可以保障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強各方面的溝通,以保證臨床護理工作治療持續改善。通過飲食、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等全方面、科學有效地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幫助患者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減少患者的痛苦[3]。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及健康宣講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其疼痛感和負面情緒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韋惠云,韋素雨,黃莉,等.桂西地區急性胰腺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右江醫學,2021,49(1):6.
[2]韋惠云,韋素雨,黃莉,等.分級心理護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34):4.
[3]陳德友.以親身體驗說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