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摘要:目的:探討對急危重癥孕產婦實施臨床搶救的有效性研究。方法: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間接收的6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作為此次測驗對象,采用計算機排列法進行分組,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中各有30例患者。對照組實行傳統全程診療,實驗組實行臨床搶救,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效果,記錄患者的搶救時間。結果:實驗組生存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治療時間明顯更短,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危重癥孕產婦中給以臨床搶救能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并能提高治療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搶救;急診急危重癥孕產婦;搶救護理
急診急危重癥產婦的個體狀況較為復雜,有可能是由于異位妊娠所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陰道大出血或其他風險所導致的[1],輕則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重者導致患者出現輸卵管破裂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一定要選擇一種影像學方式明確患者的輸卵管著床位置,并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調整,這樣能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多急危重癥孕產婦在入院時病情往往較為嚴重,要馬上為其醫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婦產科作為醫院的一個前沿科室,接收的病人多數為病情危重,全程綜合管理在急救科室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病情很嚴重、病情發展快速的患者應用適當的搶救方式則尤為重要[2]。有關資料表明,在婦產科室中應用臨床搶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本次測驗探討對急危重癥孕產婦實施臨床搶救的有效性研究,并獲取較好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間接收的6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作為此次測驗對象,采用計算機排列法進行分組,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中各有30例患者。實驗組中患者年齡介于21-34歲之間,平均年齡(28.8±3.4)歲,對照組中患者年齡介于19-34歲之間,平均年齡(28.2±3.8)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中醫務人員在接到患者后需要對患者個體狀況進行簡單判斷,并采取合適體位,并給予對應護理,吸氧、包扎止血以及輸液等?;颊咚腿雼D產科后,醫生立即為其檢驗身體癥狀,快速的進行初步診斷,醫務人員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發現異常立即告知醫生。
實驗組患者對對照組基礎上添加臨床搶救。
1、在日常的治療工作中,醫院方面需要針對婦產科開展一系列的醫務人員培訓和指導,使醫務人員能夠基本掌握婦產科內患者的應急處理方式和患者病情快速判斷方式。在醫務人員接到患者后,需要立即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個體狀況,并針對患者的病情表現和臨床特點作出進一步的優化管理。
2、醫務人員在開展患者的搶救時需要為患者建立良好的循環血量,這是搶救休克患者的關鍵,而當患者入院后,醫務人員需要立即采用套管針,將患者的兩組靜脈開放弱患者的血管難以穿刺,則需要對患者進行靜脈切開做好穿刺,針頭和肢體的固定急危重癥孕產婦失血狀態下,患者往往會出現休克的情況,醫務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給氧,并給予患者有效的面罩氧氣加壓,使患者的身體攜氧能力得到提升,保障患者的重要臟器供氧量。
3、救治期間醫務人員要和醫生多加溝通,并根據初步診斷聯系有關科室,使患者在接受治療時,能夠獲得來自于不同科室,醫務人員和醫療人員的支持,保障患者的康復。從而提升急診搶救成功率。
4、而當患者的病情已經基本恢復并脫離生命危險后,醫務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個體狀況進行評價,確認患者的康復狀態并按照要求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導和鎮痛治療,使患者的恢復周期,盡可能縮短。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進行搶救后,一般情況下,患者的個體狀況較為復雜,為了保障患者的康復醫務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優化,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進一步的風險因素,預見性的判斷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并予以相應的健康指導,以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夠按照正常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有效的自我管理。
1.3評價標準
應用本院自制表格對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實行記錄,并比較患者的搶救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中觸及的數據均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試驗結果中,所有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卡方檢驗,實驗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治療時間明顯更短,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急危重癥孕產婦在臨床上的病情較為復雜,這也是婦產科中醫護人員需要關注的一項重點內容,部分孕產婦在入院時存在大出血的狀況,患者的風險狀況極為嚴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臨床產科最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如果能夠在患者病情早期發生的階段做好相應的處理和診斷,就能夠大大降低患者出現內出血的可能性,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治療痛苦,使患者的后續治療工作能夠更為順利的開展。婦產科室綜合搶救工作的品質會對患者的搶救結果直接生成影響,所以對婦產科室中的醫務人員的工作素養以及工作責任要很高,常規的婦產科室接診患者通常為醫護人員接診后,首先需要醫務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產婦的個體狀況,并給予其針對性的搶救處理,實行初診再為其實行對應的治療,避免由于診療工作的開展,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3]。
臨床搶救和傳統的現代化的臨床搶救比較下,婦產科醫務人員則依據患者的情況給以診治準備,進而降低患者的搶救時間,提升搶救成功率[4]。有效的綜合治療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的主要方向是為了接治患者時能夠給予患者全程有效的治療工作,避免患者在接受護理時出現額外的不良反應或者其他的并發癥[5]。
綜上所述,在急危重癥孕產婦中給以臨床搶救能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并能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黎建梅,林麗珊,莊炯宇.專職監管下鏈式轉運流程對急危重癥孕產婦母嬰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4):165-167.
[2]陳數巧.急危重癥孕產婦臨床搶救的治療應對方法[J].現代養生,2018,(06):113-114.
[3]韓菊香,李榮榮.急危重癥孕產婦臨床搶救的治療應對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0):3921-3922.
[4]靳海宏.分析總結急危重癥孕產婦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274-276.
[5]耿麗梅.8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臨床搶救的治療及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08):8-9.
[6]韋明,劉思均.急危重癥孕產婦臨床搶救的治療應對措施[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08):125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