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王延嬌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內障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因白內障入住本院的患者內選擇80例,依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將所有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之中,40例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實驗組之中的40例患者,則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統計患者手術配合度的情況。結果:實驗組之中患者的知曉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配合度比對照組理想,比較差異有著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老年性白內障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的優化護理的效果,在臨床上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老年白內障;護理;臨床護理路徑
白內障作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眼科病變,該病是導致機體致盲的關鍵因素。并且,該病與輻射、外傷、代謝異常以及免疫異常等因素相關[1]。此外,患者存在的局部營養障礙、老化等因素,也會誘發晶體功能發生代謝紊亂的情況,進而導致晶狀體蛋白質發生渾濁變性的情況。白內障患者早期會表現為視物模糊,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視力顯著降低,極易出現視力喪失的情況,是臨床致盲的關鍵因素[2]。我國老年白內障患者數量較多,在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社會背景下,針對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護理工作的研究也在不斷增多[3]。基于此,本文針對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老年白內障患者治療內的效果進行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文章主要應用的是樣本數據源計算的方式,在本醫院之中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8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選于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應用抽簽法的方式,進行分組,每組之中40例。對照組之中的男女比例是21:19,年齡最高的患者為78歲,最低患者61歲,其年齡均值是(68.52±3.14) 歲。試驗組:男女之比是14比21,年齡最高76歲,最低62歲,其年齡均值為(68.54±3.16) 歲。統計對照組與試驗組數據資料,P>0.05。
納入標準:(1) 年齡處在60歲以上的患者,(2) 通過眼科的檢查,對于老年性的白內障有一定的明確,(3)患者和患者的家屬,都要及時的簽訂知情的同意書,并且通過了醫學倫理會批準。
排除標準:(1) 患者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礙,(2) 患者存在腦部的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的是常規護理,主要是為患者簡單的講解在手術之前需要準備的事項,包括手術之后的相關注意項目,及時的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手術治療方法等。
實驗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1)醫院科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且小組內的成員多是由科室內的人員共同組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需要在科室內召開相關的會議,并對其進行培訓以及學習工作,讓科室內的整體醫護人員,充分了解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際內容以及效果評價,便于后續工作順利開展。小組成員通過對其進行分析以及研究后,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主要是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干預,責任組長則需對護士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及時協助患者展開各項工作。同時,主觀醫生還需積極收集患者的資料內容,讓小組成員明確自身的分工,對患者展開有效的工作路徑。(2)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過程中,需參照臨床護理路徑相關指南,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醫護人員需針對被研究的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路徑措施,及時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3)科室內的責任護士,當患者入院之后,需在第一時間內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患者明確入院內的各項信息,并對患者進行評估。同時,護士還需對患者詳細講解臨床護理路徑內容,保證患者以及家屬充分了解病變知識,顯著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同時,科室內的人員也需為其分發相關的知識宣教手冊,可以采用圖片、視頻以及口頭宣教等形式,讓其充分了解各項內容。另外,護士也需為患者制定干預路面,及時將各項內容上報,針對患者沒有實現預期目標進行研究,并制定針對性的預期干預目標,及時更改患者的臨床護理計劃。在掌骨骨折患者出院時,還需對患者的護理效果指標進行相關評價。
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1)對于對照組和實驗組健康知識方面的知曉統計率進行記錄,通過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識調查表,對于患者的健康知識,還有知曉狀況進行相應的評定,總共的評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是60分,如果是60及上則是知曉,患者得分在60分以下則是不知曉。
(2)對于對照組和試驗組手術配合的情況進行統計與記錄。
1.4統計和分析
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分析,計算型指標則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檢驗,計量型指標則選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同時采用t檢驗。P<0.05,則代表本次實驗的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實驗組中的患者與對照組在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統計
實驗組中的患者與對照組在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統計,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具備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實驗組中的患者與對照組在患者手術配合度的對比
實驗組中的患者與對照組在患者手術配合度的對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具備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具體如表2所示。
3討論
當老年人的晶體代謝發生紊亂后,多數患者眼中的晶狀體蛋白質發生病理性變化,進而便發生白內障疾病便為白內障,屬于老年性常見疾病之一,且在眼科中較為常見[4]。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眼中逐漸渾濁致使眼前景象,當模糊感已經阻礙正常視物便要及時進行治療以防疾病惡化5]。近些年臨床統計學顯示,老年性白內障的患病率正在逐漸提升,發現疾病時的臨床癥狀也愈發嚴重,而臨床治療與針對性護理手段的推出已經成為社會較為關注的話題[6]。常規護理只具有一定的延續治療作用,但護士常根據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患者進行護理,所以很難將患者護理至最佳的狀態,不僅無法滿足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需求,同時也不符合現代化護理學發展要求,故而臨床應用存在一定限制[7]。而臨床護理路徑則能幫助護士將患者護理恢復到最佳狀態,該護理方法屬于臨床常用護理模式,通過結合某種手術或者疾病所指定出的一種護理模式,經結合患者病情制定出臨床護理路徑表,按照流程對患者展開標準化護理,促使患者從入院至出院都按照此護理模式得到護理。在患者入院之后,經詳細詢問其基礎資料,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老年患者的護理內,可以讓患者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張倩.患者需求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硬核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4):166-168.
[2]韓貴霞,任志華,陳建麗.患者需求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硬核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0,52(03):340-341.
[3]趙玥琳.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2):102.
[4]楊冰,代杰,孫萌.紐曼系統與臨床護理路徑結合護理模式在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2):166-168.
[5]高磊.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白內障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3):209-210.
[6]李旭.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07):170-171.
[7]陳滟.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7):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