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樂


摘要:目的:討論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68例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差異分組各34例,比較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結果。結果:研究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91.18%)高于對照組(70.59%),P<0.0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6.47%)明顯低于研究組(94.12%),P<0.05。研究組的體溫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驚厥發作次數與驚厥持續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加速疾病恢復進度,提高家屬的醫療服務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兒科;腸道感染;熱性驚厥;護理
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是兒科常見疾病,疾病的后遺癥率與病死率高,可引起重要器官損害,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為實現醫療資源優化與高效利用,引入針對性護理干預意義重大,以提高整體療效,加速疾病恢復進度。本科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34例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患兒施以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68例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患兒均經過病理學檢查證實,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先天性疾病與臨床資料不全者。根據護理方式差異分組各3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3±1.2歲;男18例,女16例。研究組年齡平均3.7±1.6歲;男17例,女17例。基線資料比對無統計學差異,P>O.05,兩組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與病情觀察等。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方法如下;
1.2.1基礎護理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心理疏導;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貫穿患兒治療全程,對家屬講解疾病與治療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故事與視聽材料等方式,讓患兒明白治療目的,以提高治療配合度。通過發放貼紙或游戲情景等方式,主動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②皮膚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的皮膚狀況,教會家屬如何正確觀察皮膚異常現象,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師處理。③口腔護理:尤其是吸氧與霧化的患兒,應當加強口腔護理,減少藥物在口腔殘留。④病情觀察:觀察心電圖與神智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室顫患兒施以除顫或胸外心臟按壓處理。⑤控制感染:糾正酸堿與水電解質的平衡,維持機體功能,尤其是輸液患兒,應當嚴格控制脫水情況。⑤飲食護理: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及高營養的食物為主,從流質食物逐步過渡到普食。昏迷患者給予鼻飼注藥或胃腸外營養支持。
1.2.2專科護理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降溫護理:感染后有高熱癥狀的患兒,可采取敷冰袋等物理降溫法,必要時采取清潔灌腸處理與退熱藥物等多元化降溫措施。出汗患兒及時更換衣物與多飲水,注意保暖與脫水過度。②驚厥處理: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鼻導管吸氧0.5-1L,確保呼吸通暢。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必要時建立靜脈通道,根據病情注射安定類等藥物,減少疾病對器官功能的損害,從而有效緩解病情。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與無效三項,治療總有效率可用顯效率+有效率計算。向家屬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了解家屬對服務態度與基礎操作等方面的滿意情況,采取百分計,分數越高表示對醫療服務越滿意。參照體溫與驚厥發作次數及住院時間等指標,了解患者的恢復進度。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分析,用spss19.0軟件,計量、計數資料方面,分別用( ±s)、%表示,分別用t、x2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滿意度情況
研究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91.18%)高于對照組(70.59%),P<0.05;如表1所示;
2.2臨床療效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6.47%)明顯低于研究組(94.12%),P<0.05;如表2所示;
2.3恢復進度
研究組的體溫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驚厥發作次數與驚厥持續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熱性驚厥是小兒急性驚厥常見癥狀表現,發生原因與體溫升高有關。而腸道感染后機體內的炎癥因子水平升高,體溫逐漸提高。但兒童的生理發育并不完全,抵抗力低,發生熱性驚厥的幾率較大。因此發現腸道感染癥狀后,應當及時展開對癥治療,有效控制疾病發展,以降低熱性驚厥的發生,減少對患兒身心健康的損害[1]。
護理干預對整體療效提升有著積極輔助作用,利于實現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益持續改進。但常規護理以疾病控制的服務理念為主,本著事后處理的態度,圍繞臨床工作經驗主觀采取干預措施,護理工作在預見性與系統性及人文性等方面相對確實,護理干預效果不盡理想。綜合護理干預整合了以人為本與快速康復理念及循證醫學等現代化服務理念,對護士的職業素養與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的要求更高,唯有不斷提高工作主觀能動性與責任意識,才能不斷豐富護理工作的內涵[2]。
基礎護理中的心理護理,能夠穩定患兒與家屬的身心狀態,使其客觀看待疾病治療,確保臨床工作有序展開。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能夠糾正錯誤治療觀念與態度,從而提高家屬護理的知識技能水平,加強對臨床工作展開的配合度與依從性。皮膚與口腔護理,能夠降低異常現象的發生率,確保患兒安全度過住院時期。感染控制能夠防止疾病加重,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飲食護理能夠改善患者抵抗力與機體功能,從而加速恢復進程。專科護理中的驚厥處理,采取低流量吸氧與藥物鎮靜等措施干預,能夠有效緩解癥狀,減少患兒腦損傷程度。通過清潔灌腸與頭敷冰袋等多種降溫措施處理,能夠降低脫水與著涼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從而減少高熱對臟器功能的損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
綜上所述,腸道感染相關的熱性驚厥患兒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提高整體療效與醫療服務滿意度,加速疾病恢復進度,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程娜,杜云然.腸道感染相關的熱性驚厥患兒的臨床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51-353.
[2]郭亞妮.全程護理在小兒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中的應用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6):5202-5203.
[3]羅坤.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的護理對策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