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城
摘要:中藥成分為天然產物,因此,其本身的特性也使其所產生的毒副作用也比較小,受到大部分的認可和喜愛。但是在中藥行業,問題層出不窮,我國多年來致力于對假冒藥品等違法亂象進行嚴厲的打擊,這也是打假行動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也將針對現階段中藥飲片的類型和監督措施進行分析,從而為推動我國中藥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一點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藥飲片;監督管理
引言
中藥飲片是將采集的中藥材進行凈選、切制、炮制等,經過多重方式處理后能夠符合中成藥品生產、銷售的要求。通過日常抽查監督發現,中藥飲片的質量不合理率比較高,為保證中藥飲片的功效和使用更具安全性,相關管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減免質量不過關中藥飲片,整頓行業當中的亂象。
一、中藥飲片常見類型分析
第一,以甲代乙,一些商家為實現利益最大化,會將價位較低的甲藥片用以替代價位高的乙藥片。消費者因為缺乏辨識的能力從而無意識使用,例如以香加皮來代替五加皮,川射干代替射干等。
第二,利用其來源比較相近的非藥用物質來替代藥品。例如以東北蒼耳子來代替蒼耳子、水梔子來代替梔子等。同時還會出現將非藥用的材料混入并且一并進行使用,由于標準的變更加上采收者并不熟悉材料具體藥用部位,造成在采收、炮制、經營等環節出現了摻雜入非藥用部位的中藥飲片。
第三,炮制加工工藝流程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其一,中藥材切制的方式不符合標準要求。其二,使用法律禁止的炮制輔料或者化學藥品,例如在穿山甲藥材中非法加入明礬、無機鹽進行加工炮制,促使重量增加,但也造成了總灰分含量超標,藥性被改變等問題。同時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采取非法手段對貴細藥材進行仿制,例如會將細泥沙還有礦物粉等進行染色后冒充朱砂。有些生產經營者還會將藥渣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之后銷售到中藥飲片的研制配方單位部門,例如厚樸等。一些藥材生長時間還不足就被采收了,導致這些藥材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達不到規定的標準范圍。
二、中藥飲片的質量監督管理策略
強化中藥飲片質量意識,需要加大相關監督管理力度。相關部門對當前中藥飲片市場亂象的整頓已經頗具成效,但是中藥飲片混亂情況,在法制、體制建設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執法部門在生產單位、經營企業還有相關醫療單位當中進行宣傳落實,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對于中藥飲片的抽查力度也要相應提升,整治中藥行業發展當中的不正之風。
第一,相關部門要規范中藥飲片的相關規格和標準要求。監督企業在其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需要具體注釋炮制過程,為推動企業管理和市場運作更加規范化,還需要對中藥飲片的規格標準進一步明確,在該外部包裝中必須將商標品牌、生產許可號,執行標準、保質期、儲存條件等重要信息表明清楚。同時制定出入庫驗收制度,保證中藥飲片的質量達到國家、行業的標準,還需要在中藥飲片的入庫環節遵循“三不收”原則。剔除偽劣藥品、蟲蛀霉變、加工炮制方法不合格的中藥飲片。對于收入庫中的中藥飲片也需要定期進行檢查,保證倉庫溫度濕度,改善中藥飲片存儲環境。
第二,相關監督管理部門還應加大宣傳,發動人民群眾對其進行監督。中藥飲片生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必須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到監督的過程中來,強化社會監督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社交網絡平臺的建立,民眾監督的渠道不斷擴展延伸,對于政府部門發布的文件信息也能及時了解,將相關信息貫徹執行到基層群體和組織當中,讓廣大消費者能夠了解到中醫藥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促使藥品監管的效力更加凸顯,在人民群眾的共同監督當中,使中藥市場運作更加順暢。
第三,相關監督管理單位以及工作人員要從源頭上對中藥飲片流入市場的渠道和方式加以控制。利用信息網絡建立供貨單位跟蹤系統,從中藥飲片生產、加工再到銷售等環節進行追溯查源,進一步對其購銷行為加以規范管理。進貨驗收記錄也需具備一致性,藥品監管部門統一制發編號,相關單位要對供貨單位、數量品名、期限規格、批準文號等內容都要如實進行記錄,負責人員還應當簽字蓋章確認,監督管理部門對于該環節要做到嚴格督查,保證其運行的規范化。
第四,落實培訓工作,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強化中藥飲片的質量管理問題,最大的阻礙就是在監管當中,相關管理人員還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并且處于基層的中藥從業人員對于相關政策條例的了解有所不足,缺乏鑒別中藥飲片優劣的能力,因此,需要針對市場發展趨勢,定期做好職責培訓,提高相關管理人員還有從業人員的業務基礎知識。堅持德才兼備的培養標準,利用集中形式、多個層次還有全方位的培訓模式來開展業務交流實踐活動,按照程序辦事,嚴格遵守執法程序。促進中藥飲片質量提升,離不開技術發展和基礎知識的夯實,因此,只有規范培訓、有效執行,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不良中藥飲片出現的概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藥飲片作為我國國民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問題聯系密切。規范中藥飲片的流通環節,凈化中藥行業市場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因此,強化質量監督管理的力度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馬雙成,王翀,朱炯,戴忠,中成藥的整體質量狀況及有關問題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9(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