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勐
摘要:目的:分析輸尿管鏡技術在泌尿外科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20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行常規外科手術治療,觀察組在輸尿管鏡技術輔助下行外科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恢復情況(黏膜損傷評分、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并發癥(形成假道、結石嵌頓、輸尿管穿孔、輸尿管撕裂)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黏膜損傷評分(26.12±1.89)分低于對照組的(62.11±1.67)分,住院時間(8.89±1.46)d短于對照組的(12.42±1.7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義(P<0.05)。結論:在輸尿管鏡技術輔助下開展泌尿外科手術,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黏膜損傷情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利于患者預后。
關鍵詞:輸尿管鏡;泌尿外科;黏膜損傷
前言
尿管結石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發病之后患者痛苦異常,該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尿路嚴重絞痛、尿路感染及血尿等,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需要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隨著臨床技術的發展,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較多,近些年來微創技術得到了臨床手術治療的廣泛應用,其中微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效果確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3.54±3.42)歲。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65~77歲,平均年齡(72.95±3.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外科手術治療。在影像學資料檢查的輔助下,對患者行泌尿外科手術治療。觀察組在輸尿管鏡技術輔助下行外科手術治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對患者進行術前影像學檢查,觀察患者的結石或其他病灶位置,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過程中,患者取平臥位,根據患者結石或其他病灶位置,選擇具體的手術操作方案;②觀察輸尿管鏡位置,分析患者尿道通過時黏膜組織發生的變化以及狀態,將斑馬導絲插入患者尿道開口位置,借助液壓泵引導導絲達到結石或其他病灶位置,并在輸尿管鏡的指導下進行嚴密操作,醫生的動作要盡可能輕柔緩慢,減少對患者的黏膜損傷;③根據患者的結石或其他病灶位置、體積、滯留狀態以及與周邊黏膜的結合狀態,確定最佳手術方式,例如結石體積較小患者,可以采取激光碎石方法進行取石和碎石,而位置較特殊、與周邊黏膜聯系比較緊密的患者,可以采取氣壓彈道碎石器取石方法,從而減少對患者黏膜的影響。如果患者的結石部位已經存在息肉或者破碎程度較高,還可以采取高脈沖激光方式,結合異物鉗將破碎之后的結石取出。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效果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恢復情況(黏膜損傷評分、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并發癥(形成假道、結石嵌頓、輸尿管穿孔、輸尿管撕裂)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黏膜損傷評分(26.12±1.89)分低于對照組的(62.11±1.67)分,住院時間(8.89±1.46)d短于對照組的(12.42±1.7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形成假道、結石嵌頓、輸尿管穿孔、輸尿管撕裂發生率分別為3.33%、0、0、0,均低于對照組的13.33%、6.67%、6.67%、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和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中下段輸尿管結石的方法,其中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屬于非侵入式的碎石方案,這種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比較小,患者不需要住院,但是這種治療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X線定為系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如果患者過于肥胖,結石密度比較大等,導致定位不準確,從而碎石效果不理想,一次碎石成功率差。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雖然屬于侵入操作治療方案,但是屬于微創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也比較小,患者不需要承受較大的痛苦,最主要是這種碎石方法碎石效果好,可以更好的實現治療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8.89±1.46)d短于對照組的(12.42±1.7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應用輸尿管鏡技術輔助治療的患者治療效果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黏膜損傷評分(26.12±1.89)分低于對照組的(62.11±1.6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在輸尿管鏡技術輔助下開展泌尿外科手術可以盡可能的保證患者輸尿管黏膜結構的完整,這也就大大減少了術中與術后患者的出血,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有研究指出[10],采取輸尿管鏡指導下的泌尿外科手術,取石成功率能夠提高30%~40%,并發癥發生率降低10%~50%,黏膜損傷評分降低10%~15%,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中下段輸尿管結石患者來說,通過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效果明顯,可以顯著提升結石排凈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值得推薦患者選用。
參考文獻:
[1]姚衡.輸尿管鏡技術在泌尿外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與效果研究.影像技術,2019,26(3):37-38.
[2]何學倫,王元福,龔德霖,等.輸尿管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疾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北方藥學,201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