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露 董宏利
摘要:目前臨床有很多腦卒中疾病患者,此病會嚴重對國民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多數患者有殘疾,在感覺、運動、言語、吞咽、認知、心理等方面表現,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很多人關注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應給予患者盡早診斷以及介入,將多樣化治療方案應用。此類患者表現為記憶力衰退、分散注意力、反應緩慢、神情冷漠等,特點是階梯性惡化,會傷害患者心理。因此,臨床將新的治療方案尋求。中醫康復治療結合了現代康復技術以及傳統中醫,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中醫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研究進展
腦血管疾病中包括腦卒中,在2013年提出,可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發病人群年輕化,加重疾病負擔。我國有較高腦卒中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殘疾率,挑戰很大。臨床分析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是一種并發癥,卒中6個月后,符合認知障礙的一系列綜合征會發生,病因涉及腦出血、腦梗死以及腦退行性病變。出現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是由于腦血管性機制以及腦神經退行性機制相互影響以及作用,在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興奮性氨基酸的細胞毒性等機制參與之下,對患者神經造成損傷,在其中,遺傳因素也發揮了一定作用。治療這一疾病過程中可以應用中醫康復治療,傳統中醫學提倡整體觀念-“天人合一”,現代康復學強調“功能”理念,兩者聯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提升。
1傳統中醫
傳統中醫認為,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病位在患者腦部,屬于“腦髓消”、“癡呆”等范疇,患者因為腦髓空虛而發病,患者存在痰瘀蒙竅、腎虧精虛、元神失用以及竅閉失神等情況,這一病癥本虛標實,患者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虛損,增多痰、瘀,治療過程中,原則是化痰去瘀、開竅醒腦、補腎通絡。
中醫學的特色是針灸治療,可以平衡陰陽、舒筋通絡。臨床實踐證實,利用針灸治療,可以對患者腦神經細胞進行有效保護,將氧自由基的生成減少,同時增加腦源性神經因子的表達。通過對患者血脂水平、腦血流速度、凝血因子進行調節,對白細胞介素含量進行抑制,減少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因子,可以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利用針灸治療此種疾病,近年來普遍應用,包括排刺法、電針、眼針、溫針灸、體針等,取穴部位集中在患者額、頂、顳區,主要是督脈,常用穴位包括神庭、百會、風池等,補虛瀉實是配穴的原則。
利用中藥治療此病,原則是辨證論治,根據病機合理選擇方劑,病機是腦髓空虛,選擇當歸健腦抗衰合劑等健腦益智方劑,病機是腎虧精虛,選擇補腎益智顆粒等補腎方劑,病機為痰瘀蒙竅,選擇加味溫膽湯等豁痰開竅方劑,另外根據患者病情變化以及癥狀對方劑進行合理選擇,將中藥靈活加減,有助于患者恢復速度加快,對比西藥治療,應用中藥治療的價格低、不良反應較小、效果更為顯著。
臨床分析中醫傳統功法,作用是通過調整患者的姿勢、呼吸以及意念等促進患者機體運行通暢,達到一定治療目的,有病治病。利用太極拳,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將無關事務的干擾減少,改善患者認知水平以及執行能力。利用八段錦,動作緩慢、連貫以及柔和,強調三者合一,即意、氣、行。開展八段錦訓練,可以將患者的認知能力明顯改善,主要體現在執行能力、注意力以及記憶力方面。
2現代康復
利用各種措施,將患者原有思維改變,將患者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執行任務能力提高,屬于認知干預,理論機制包括代償機制以及修復機制,分析修復機制,是由于神經可塑,通過訓練,可以恢復神經的功能以及促進其再生,分析代償機制,基礎是保留認知,將存留的腦功能代償實現最大化,認知干預方式包括認知康復、認知訓練以及認知刺激。臨床分析認知訓練,通過一系列有個體性、針對性以及重復性的訓練,能夠促進患者某方面能力提高。訓練方式多種多樣,對于卒中后患者來說,在三個月內屬于神經重塑的黃金時段,早期開展認知訓練,十分重要,可以將患者預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利用認知干預的修復以及代償機制,可以實現認知康復,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積極主動參與,將針對性護理計劃制定,能夠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制定方案時,立足于患者生活,為患者提醒,幫助患者通過反復模仿以及學習將失去的生活技能獲得,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在認知刺激中,利用認知干預的代償機制,通過辯論、游戲、現實導向、再回憶等多感官刺激來增強患者社會功能以及認知,屬于一種臨床常用的非藥物治療辦法,核心是語言交流,重視強化患者學習以及記憶,能夠將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提高。
隨著臨床上廣泛應用互聯網等科學技術,提出遠程康復,利用電子郵件、電話、康復軟件等方式,為患者提供更頻繁的療效追蹤,將遠距離服務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醫療服務能夠提供給患者,利用遠程認知康復,可以在線為患者提供咨詢、教育、評定以及監測等服務,綜合了科學技術以及傳統康復,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體育鍛煉規律合理,可以促進患者生長骨骼肌肉,將患者機體抵抗力增加,預防患者發生此類疾病。運動可以將大腦的供氧供血量增加,將患者健康狀態改善,對患者認知功能障礙進行間接改善。運動療法包括抗阻運動、有氧運動、多聯合運動以及身心運動等,相關研究證實,利用體育鍛煉,可以對內源性大麻素等神經遞質進行調節,將線粒體的產生增加,將慢性氧化應激反應減少,對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以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進行上調,促進海馬神經的產生,利用海馬神經突觸結構的可塑造性,將患者認知水平提高。
總結得出,在治療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過程中應用聯合療法,采用中醫康復治療,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今后應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策略,可以將醫療事業發展推動。
參考文獻:
[1]郭祎莎,畢霞.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中西醫康復治療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23):4.
[2]楊文潔,孫麗梅,鄧慧明.現代康復治療結合穴位點按對腦卒中認知障礙患者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7):4.
[3]唐強,黃慧琳,朱路文,等.中醫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15(5):4.
[4]汪桂珍,李民,董竑麟.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法的新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