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盛 李留建 劉 欣 楊 琳 高 翔
2020 年英語科高考是《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后的第一年高考, 也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 《英語課程標準》)發布后的首次高考。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新時代高考的重要指南,其基本架構是“一核”、“四層”和“四翼”,其中“四翼”是高考考查要求,回答高考“怎么考”的問題,包括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四個方面, 是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 《英語課程標準》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高中英語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天津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之一, 在英語科命題上堅持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鑄魂育人、落實改革、確保穩定。 英語科高考包括聽力、筆試和口語考試三部分,其中筆試部分自2017 年開始實行一年兩考,2020 年依然實行筆試部分一年兩考, 在試卷結構和題型題量上與2017 年至2019 年筆試試題保持一致 (見表1),考試難度基本保持穩定(見圖1)。

表1 試卷結構

圖1 2017-2020 年高考天津卷英語筆試成績難度系數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指出,基于“四翼”的考查要求既是落實高考“服務選才”功能的著力點,又是發揮高考“引導教學”功能的抓手[1]。 本文基于“四翼” 的考查要求對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次筆試試題及考生作答情況進行析評, 旨在探討在教學中如何落實《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高考命題的基礎性,要求以生活實踐與學習探索中最基本的問題情境作為任務創設與知識能力運用的載體,考查對于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的掌握與應用[2]。 就英語科高考命題而言,情境設置要求考生運用《英語課程標準》中基于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以及相應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解決問題。
筆試試題的情境設置主要是在語篇中完成的,在語篇中考查考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篇是表達意義的單位,包括口頭語篇和書面語篇,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常見形式,就其長度而言, 較短的語篇可以是一句話甚至一個單詞,而較長的語篇可以是一本書甚至幾本書[3]。 天津卷的情境既設計了1 到2 個句子的較短語篇, 如單項選擇,也設計了400 詞左右的較長語篇,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閱讀表達。
情境的基礎性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所選語篇的主題語境、語篇類型、涉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等。以采用較長語篇的三個題型為例,相關主題語境、語篇類型和題材如表2 所示。

表2 題型及分析維度
通過表2 可以看出, 語篇主題語境和語篇類型均是《英語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 語篇題材均符合高中學生生活和認知范疇。

表3 考點分布
2. 基于情境的知識考查。 以兩考筆試試題單項填空題的考點為例,為研究方便將考點分為交際、詞匯和與語法三類(見表3)。
分析表3 所列單選填空題的考點及最佳選項可以看出,單項填空中涉及的基礎詞匯、基礎語法和生活實踐情境中的口頭表達均是高中英語學習中的基礎語言知識, 考生只需運用單一的知識或技能就能解決問題,體現了命題的基礎性。
兩考筆試試題中30 道單項填空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一個情景中,考生運用單一知識進行回答,這樣的題目共28 道,占總題量30 題的93.3%,充分體現了情境的基礎性。 這部分題目平均難度系數為0.67,屬于中等難度中較容易的題目,考生作答情況較好。
一類是在一個情境中, 考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進行回答, 對考生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題目共兩道,分別是第一次考試第11 題和第二次考試第9 題,即在一個情境中既考查了動詞時態也考查了主謂一致。 這部分題目平均難度系數為0.49,屬于中等難度中較難的題目,說明這類題目對于考生具有一定挑戰性。
通過對比這兩類試題平均難度系數可以看出,在基礎性情境中, 考查單一知識和考查多種知識對于考生是有影響的, 一般來說是考查多種知識的難度要大于考查單一知識。
綜合性要求考生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 橫向的交互融合, 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縱向的融會貫通[4]。對于英語科而言,綜合性首先體現在多種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 以閱讀表達題為例, 該題型首先為考生提供一個閱讀語篇, 長度在300 字左右,同時設有5 個問題,并規定作答字數的上限, 考生需要在閱讀語篇的基礎上, 根據題目要求,在規定字數內組織語言,完成問題。 這種采用真實語料、 讀寫結合的考查方式, 要求考生與任務互動,進而完成任務的設計理念,符合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要求和趨勢[5]。
在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次筆試試題中三種題型的難度系數見表4:

表4 題型難度系數表
1. 閱讀表達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 情境設置具有綜合性特點, 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的能力,難度系數均低于0.40,屬于難題。
2. 與考查理解性技能的閱讀理解以及考查表達性技能的書面表達難度系數比較,可以看出,設置綜合性情境對于考生而言, 難度大于考查單一技能的情境。
綜上,情境的綜合性對于考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陳康等指出,“學習英語的關鍵在于應用, 英語科考試應突出考查考生使用英語從事日常交際、學習和思辨活動, 達到交際目的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
天津卷對于應用性情境的設計主要通過兩個途徑進行, 首先是通過設計生活實踐情境考查考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以2020 年第二次考試第5 題為例:
—Shall I order a taxi for Sarah to go to the airport tonight?
—______. I’ll drive her there.
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很高,學習效果很好。課程教學充分合理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轉變了單一教材文字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訓練,使學生學習更有趣。課前課中課后系統設計,重視學生參與,師生互動,并兼顧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要求,使學生的導游職業能力切實得到提高,使教學活動具有高效性。教學全程過程化考核,及時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融知識、理論、實踐為一體,使學生學習更主動。
A. Have a try B. Don’t mention it
C. Don’t bother D. Go ahead
本題的設計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通過一問一答模擬在生活實踐中口頭表達征求意見的情境, 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口頭表達的能力。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次筆試試題中單項填空部分共有四道題考查口頭表達中使用語言的能力,相關數據見表5。
這類題目與單項填空題中其他題目難度系數的比較見表6。

表5 口頭表達中使用語言能力

表6 填空題目難度表
通過以上兩個表格可以看出,考生在考查口頭表達的題目中正確選項都是生活中口頭表達常用語,通過設置生活實踐情境考查考生使用英語, 充分體現了情境設置的應用性。 相關題目難度系數在0.7 左右,屬于容易題,與單項填空中的其他題目比較,整體上得分率高,說明考生應用英語進行口頭表達的能力較強。
再以閱讀理解為例。 兩次考試閱讀理解A 篇均為應用文。在第一次考試中,閱讀理解A 篇介紹了大學校園卡的使用、 申領和換卡等與學生大學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并且圍繞學生在使用、申領和換卡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設題。在第二次考試中,閱讀理解A 篇介紹了如何使用現代化的圖書館, 內容包括如何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方便地借閱圖書以及現代化圖書館不同于傳統圖書館的各項服務。 設題圍繞著現代化圖書的服務展開, 如第37 題的題干“What items may be checked out from a public library?”,最佳選項是“A. music CD and a kid’s toy.”這個題目關注了現代化圖書館的服務內容, 對于不熟悉現代化圖書館的考生,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了解現代化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新服務。 以上兩個語篇與考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考查了考生在閱讀語篇并回答問題過程中的語言應用能力,也為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應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選擇應用文以及目錄或指南、規則、操作指令等語篇設置情境并設題, 是英語科試題體現應用性的典型案例。
兩次試題中閱讀理解部分各有4 個較長語篇,難度系數見表7。

表7 閱讀理解語篇難度系數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 兩次考試閱讀理解部分中A 篇應用文得分率均高于其他類型語篇, 說明考生在應用性情境中得分較高。 這一結果與單項填空中考生在應用性情境中得分率呈現正相關, 均高于同一題型中其它題目的得分率, 共同說明考生在生活實踐情境中得分率較高,表明高中英語教學對于考生在生活實踐情境中應用英語能力的培養較為有效。
考查考生語言應用的第二個途徑是設計具有思辨性的問題。 依據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中劃分的六個認知過程維度,其中識記、理解和應用通常被認為是低階思維,分析、評價和創造通常被認為是高階思維。筆者對于2020 年兩考試題中的閱讀理解問題進行了劃分,見表8。
通過表8 可以看出, 第一次考試閱讀中共有理解層級的題目10 題,其中A 篇3 題,B 篇3 題,C 篇2 題,D 篇2 題, 分布較為均勻, 難度系數也較為接近,難度系數變化在0.068 之間。 第二次考試閱讀中共有理解層級的題目8 題, 其中A 篇3 題,B 篇3題,C 篇1 題,D 篇1 題,分布不太均衡,難度系數變化較大,在0.254 之間。 根據各語篇的難度系數可以看出,設計較多高階思維題目的語篇得分率,如第二次考試的C 篇和D 篇,明顯低于其他語篇。 由此可見思維品質的水平與考生答題情況呈現相關性,當題目考查思維品質越高,難度就加大。考慮到兩考的設題難度應盡量一致, 所以通過較為均衡地設計具有思辨性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于兩考難度的契合。
高考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考查學生敏銳發現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勇于大膽創新[7]。 英語科考試通過設置新穎的情境,巧妙設題,引導學生感知新問題、探尋新規律、得出新結論,在跨文化的互動中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新思維。
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次筆試試題致力體現對于學生創新性的考查。 以第一次考試閱讀理解B篇為例,講述了一位兒科醫生Parry 的工作。 人們通常認為醫生的工作就是對待醫術精益求精, 對待患者耐心親切,而B 篇中Parry 醫生,針對自己的患者是兒童的特點,獨辟蹊徑,通過在手術后包裹傷口的繃帶上繪制兒童喜愛的圖案, 緩解患兒及家屬緊張情緒的感人故事。該語篇情境設置新穎,有利于促進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 主動思考如何創造性的開展勞動。
根據該語篇設計的第44 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考生在作答過程中需要運用邏輯性思維進行推斷,這有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該題如下:
4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arry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of the passage?
A. He is eager to show others his new skills.
B. He enjoys trying new ways to help others.
C.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life after retirement.
D. He is more interested in knitting than drawing.
最佳選項是B 項。 該題巧妙地引導考生意識到主人公Parry 樂于嘗試新事物,從而引導考生強化創新意識。

表8 認知過程維度
再以兩考的閱讀表達題為例。 兩考試題的閱讀表達題均設置了開放式的問題, 分別是第一次考試第60 題 “Suppose you are in charge of the Shy and Mighty Society,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other shy people? And why?” 和第二次考試第60 題“What’s your example of ‘cool’? Please explain why.”。 這兩個問題均屬于開放性問題,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要求考生在閱讀語篇的基礎上進行評判,并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批判性和創新性。 這兩道題目的難度系數如表9。

表9 題目難度系數
通過分析難度系數可以看出,2020 年兩考第60題的平均難度系數為0.595,略高于兩考筆試試卷平均難度系數0.565,可見考生在創新性情境中得分略高, 表明考生具有一定的運用語言進行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通過分析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考筆試試題和考生作答情況可以看出, 英語試題主要在語篇中設計情境, 通過長短不同的語篇、 多元的主題語境、 多樣的體裁和新穎的題材以及導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設題落實高考評價體系中“四翼”的考查要求,其中綜合性情境設計對考生帶來了一定挑戰。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確立了“四翼”的考查要求,既注重基礎性,強調基礎扎實;注重綜合性,強調融會貫通;注重應用性,強調學以致用;注重創新性,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8]。 基于2020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兩考筆試試題落實“四翼”考查要求的實踐,就高中英語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英語學科的主干知識是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英語課程標準》中列出的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等五類知識,以及指向高考的19 項文化知識。 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是學生英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主干知識的教學,為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語言知識中,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比較熟悉的是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同時也要重視語篇和語用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整體理解語篇, 歸納不同類型語篇的結構特征, 分析語篇內部的邏輯關系和銜接方式, 理解作者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場合如何選擇恰當語言進行交際等方式,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和語用知識。在語篇學習中,通過引導學生梳理文化背景知識、 關注語言的文化內涵等幫助學生積累文化知識,形成文化意識。通過夯實主干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高考考查要求中的“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都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促進自身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9]。 樹立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教師選擇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新聞報道和議論文等不同類型的語篇,關注語篇的主題意義,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實現語言、文化和思維的融合, 摒棄單純地講解詞匯、 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做法, 促進學生在探究語篇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內化語言和文化知識,發展學科素養。
高考關注與創新密切相關的能力與素養, 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大膽創新[10]。 《英語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 有利于促進學生獲取語篇中的主題意義。 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題材新穎的語篇, 依據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列舉的回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等不同認知維度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進行深度思考,特別是可以通過設計開放式問題, 開展同伴討論等辦法,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用所謂的標準答案限制學生思考和表達, 在表達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樹立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