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偉
(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166)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并且受到城市可用空間的限制。越來越多的項目需要在既有項目的線位進行規劃和施工,新項目施工必然對既有項目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地鐵這種對于變形控制較為嚴格的建筑,新項目施工前必須充分的分析其時施工對既有地鐵的影響。沈陽長青街快速路高架填方路基段位于地鐵盾構區間上方,需施做永久擋墻并在擋墻內填土,填土最大高度約4.7 m,需要分析填土對既有區間隧道的變形內力應影響。
新建高架擋土墻填方路基段起始里程為K0+264.86,終止里程為K0+384.86,長度120 m。本段擋墻填方段位于既有地鐵盾構區間上方,擋墻下設置排樁基礎,擋土墻內填土高度約1.3~4.7 m。擋土墻里程為K0+384.86位置,填方土高度最高,區間埋深最淺,本位置樁底距離區間最近,為最不利斷面。盾構隧道外徑6 m,內徑5.4 m,襯砌厚度0.3 m。最不利斷面如下所示,樁底距離區間頂約5 m。

圖1 填方路基與盾構區間平面位置關系圖

圖2 填方路基與盾構區間剖面位置關系圖
(1)區間隧道變形計算
采用理論分析方法進行計算,填土位于地面擋土墻之間,附加荷載施加在地面。由于擋土墻和圍護樁的限制作用,附加荷載無法像一般的附加荷載一樣向下擴散。按照對下方區間不利工況考慮,樁底土層附加荷載按照地面附加荷載數值計算,如圖3所示。填土容重按照20 KN/m3計算。擋土墻段起始里程為K0+264.86處超載為26 KPa,終止里程為K0+384.86處超載為94 KPa,如圖4所示。

圖3 填土超載剖面圖 圖4 填土超載縱向平面圖
采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分層總和法分別計算角點1(2)、3(4)、5樁底至隧道頂沉降S1,樁底至隧道底沉降S2,樁底總沉降S3。通過S1、S2、S3計算隧道拱頂沉降、拱底沉降及相對變形。

表1 沉降分析表(mm)
(2)區間隧道內力計算
按照對下方區間不利工況考慮,樁底土層附加荷載按照地面附加荷載數值計算,取附加荷載最大斷面,附加荷載標準值為P0=94 KPa。參考土力學教材,土壓力擴散角按照22°取值,計算附加應力。本工況其他荷載與填方路基施工前相同。施工后右線隧道左上方施加填方引起的附加荷載P1,隧道左側施加填方引起的附加荷載P2,如圖5所示。其他荷載計算按照《上海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計算。
填土豎向荷載:P1=P0×8/(8+2×5.09×tan22°)=62.4 KPa
填土水平荷載:P2=P1×0.35=21.7 KPa
(注:其中0.35為隧道所在土層靜止土壓力系數)

表2 堆載前盾構隧道荷載標準值(KPa)
地面填土完成后荷載標準組合下,隧道襯砌軸力、彎矩如圖6、圖7所示。

圖6 堆載后彎矩圖 圖7 堆載后軸力圖
取按荷載標準值計算的內力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下表。結果顯示最大彎矩增加量約為25%,最大軸力增加量約為18%。

表3 內力分析表
(1)采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計算沉降,隧道頂沉降量為5.053 mm;隧道底沉降量為3.414 mm。隧道收斂變形量為1.639 mm,結構沉降量小于10 mm。軌道沉降近似取隧道底沉降3.414 mm,小于4 mm。
(2)采用《上海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荷載-結構法計算隧道襯砌內力變化,填方施工前地鐵區間最大正彎矩為100.7 KN·m,最大負彎矩為73.8 KN·m,填方施工后地鐵區間最大正彎矩為125.4 KN·m,最大負彎矩為90.8 KN·m,彎矩增加約25%;填方施工前地鐵區間最大軸力為828.7 KN,填方施工后地鐵區間最大軸力為976.4 KN,軸力增加約18%。
(3)地面堆載對既有隧道襯砌受力極為不利,進行地面填土時,應充分分析其填土對隧道襯砌內力的影響,必要時在填土前對隧道襯砌進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