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午,蔡 斯,朱 兵
(貴州大學,貴陽 550025)
黔東南州地處貴州東南部,是我國西部偏遠貧困地區。近年來,國家著重對該地區進行扶持,開展了脫貧攻堅、建設新農村等工作,極大提高了農村生活水平,改變了農村產業結構,但是量多、種類多的新垃圾卻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2020年上半年,調研組對貴州省黔東南州的某些鄉村進行實地調研,共走訪3個鄉鎮6個村落,通過發放紙質和電子版問卷及網絡遠程調查,采用集體訪談的方式調研得到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總結出當地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現狀。
過去,農村的垃圾主要由生活垃圾、畜禽糞污、農作廢棄物組成。時代在變革,鄉村振興推動了農村產業轉型,因此垃圾種類也更多,成分也更加多樣化。通過調研總結當地的情況,如物流產業、民族服飾首飾產業、畜牧產業和種植產業發現,各領域分別會產生紙箱類、金銀灰渣、畜禽糞便、落地蔬果等有利用價值的垃圾及膠帶、塑料殘布、染料、廢水、污水等無利用價值甚至影響環境的垃圾,量大,種類多。
對黔東南州某些村調研發現,僅有少部分人對垃圾分類有概念,且是含糊不清的。年輕人進城務工者較多,留守的空巢老人和兒童居多,受知識水平限制,垃圾分類無法得到良好普及,加之農村缺乏對垃圾分類方面知識和政策的宣傳,村民垃圾分類意識非常薄弱。
2020年,很多地方放置了專用廢棄口罩回收垃圾桶,但是人們還是會把廢棄口罩和其他垃圾扔在一起,所以提高村民對垃圾合理處理意識是首要問題。
1.3.1 突發事件及節假日的影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環境資源產生了很大影響。調研發現,許多人把用過的口罩亂扔,沒有放進專用的口罩回收垃圾桶,這樣會造成病毒傳播。疫情期間,生活垃圾特別是吃剩的食物、衛生紙等,如果不慎重處理,都會導致病毒傳播。因此可見,處理垃圾的方式應靈活應對。
在黔東南州,節假日到來必然會帶來大量的人流量,垃圾產量也會隨之增多,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難度更大。
1.3.2 鄉村醫所、民醫行業的影響
鄉村醫所和民醫行業,醫療廢物是主要垃圾。黔東南州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為提高貧困戶的醫療保障,每戶貧困戶都配有家庭醫生,專門負責定時上門進行醫療服務,鄉村民醫或衛生院醫生也經常提供上門就診服務,就診后的醫療廢物較多遺留在現場,村民基本上會對其進行焚燒處理或直接扔掉,其中玻璃藥瓶一般扔到山上或河里,塑料則直接焚燒,或是將醫療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和一起扔入垃圾桶,缺乏專業處理醫療廢物的方式,且廢料囤積期長。
1.3.3 認知及發展水平的影響
黔東南州村鎮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發展較好的村生活水平也相對較高,能夠較好地處理垃圾,而發展較為落后的村,就需要更多地去學習,提升對垃圾分類處理的認知水平,提高環境美化度。應鼓勵村民響應政策號召,了解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對自身的影響,以實現長遠發展。
為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決勝期,國家加大力度扶助貴州農村地區,當地畜牧產業、種植產業發展迅速,技術不斷革新,產業鏈更加完善,但同時產生了很多動物糞便、爛地蔬果。農村秸稈資源豐富,如將其和廚余垃圾等就地填埋,采取科學手段處理發酵,可形成天然的綠色有機肥,用于種植業、漁業等,滋養動植物,肥沃土地,實現有機物循環。植物長得旺盛也能夠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加強CO2固定,促進大自然的發展與保護,有效發揮廢棄資源再利用的價值,取之于產業,用之于產業和大自然[1]。
建設美麗農村,打造人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居住環境,很多鄉村實施以激勵為主的機制,使人們正確、主動地回收處理垃圾。將村分成組,組民自愿輪月擔任組長,加強互相監督,做得好的村戶可獲得榮譽稱號和實物獎勵,村民的積極性大大被激發,能夠從被動回收處理垃圾的態度轉變為主動態度,樹立了主人翁意識,節約了環境監督管理成本。這個過程中,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步提高,環境得到保護,資源得以回收。
2.3.1 垃圾分類數據平臺
通過終端檢測獲取數據,綜合到垃圾分類數據平臺,利用平臺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輸出各時間段的垃圾數據,包括垃圾數量、垃圾產生的峰值時刻、人們混淆垃圾的程度等,最終通過電腦技術分析處理,呈現出垃圾分類情況。
2.3.2 處理技術路線
處理的基本技術路線為數據獲取→數據分析→商業變現。
通過智能垃圾箱分類檢測終端,在一定范圍內檢測出垃圾回收站點的相關數據,將數據壓縮并上傳到數據平臺服務端,解碼終端發送的數據包,獲取數據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展開針對性地分析并儲存。
將數據整理和分析結果進行封裝和可視化管理,提供給需求者。如把信息提供給廢品回收站,幫助其實現定期回收,提高變廢為寶的效率。通過垃圾產生情況去評估某個村或地區的生活水平,將數據提供給有關部門作參考。在這樣的發展連帶效應下,各項業務可以順利開展,實現數據商業化價值。
2.3.3 垃圾分類數據平臺發展前景
很多城市居民小區已開始實行垃圾智能分類,但只是解決了垃圾分類回收問題,要真正將垃圾分類回收問題處理好,還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可利用大數據的5 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2],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垃圾數據進行快速、大量地采集,深入分析,以解決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問題,達到垃圾利用價值的最大化,改善人們生活環境。
貴州擁有著世界最大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平塘天眼。大數據發展前景廣闊,使用數據平臺可讓需求者更加便捷地獲取垃圾信息。結合技術發展特點和政策、制度要求,可在城市廣泛推廣數據平臺,將其擴展至農村地區,會是更大的有待開拓的市場[3]。
城市普遍進行垃圾分類的趨勢帶動了農村的發展。在農村展開研究,提出因地制宜措施,結合地方特點,制訂垃圾回收處理可行方案,有利于提高人們正確處理垃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大數據平臺回收處理垃圾,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