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丹
(長春光華學院,長春 130000)
在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依據基礎為專業服務的思想,認真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課改工作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位置上,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個性發展[1]。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完全依靠教師課堂上的講述,不能夠滿足學生所需的知識量,這就要求學生課后下功夫,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和查閱資料的習慣也將受益終生。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不能局限于簡單的習題計算,要有主觀的小論文,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大量閱讀文獻和查閱物理類參考書的習慣,不斷擴展知識面并獲取新知識,勤于思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2]。
教師要培養學生熟練運用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演繹、類比、聯想、實驗等方法,正確分析和研究一般難度的物理學問題。對于一些不太復雜的實際問題能夠抓住主要因素,進行合理簡化,建立合適的物理模型,用物理學思維去思考問題,運用數理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能夠開闊學生思路,激發其探索和創新精神,增強實用性。
根據我校電氣信息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的課程設置情況,從學生開設的電工電子、理論力學、工程力學等學科的具體內容找出與大學物理相關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調整大學物理的講授內容[3],依據“基礎為專業服務”的思想,確定授課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應多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實際例子,使學生用學習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第一,任務驅動式。在整體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同學上課時坐在一起,方便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討論問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每節課小組每位成員所得分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此種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第二,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課程內容適當地引入現實生活和工程實際中的案例進行講解。比如,在講授剛體角動量守恒定律時,可以給學生舉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面上做高速旋轉時為什么會將手臂合攏的例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此問題,然后從每組中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將他們小組的討論結果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同組成員可以補充,采用案例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4]。
第三,翻轉課堂[5]。在部分章節的習題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在習題庫里任意選取習題、查閱資料、組內研討、做成PPT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每個團隊選取的習題在班級的QQ群中采用跟帖式公布,防止學生所選擇的習題重復,每個小組講題的時間控制在10~12 min,六組共70 min左右,每組講解后,教師都要進行點評,及時糾正學生在解題時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比較好的做題思路教師要給與肯定和鼓勵。
第四,問題教學法。在適當的章節采用問題教學法,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教師根據視頻內容提出問題,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則以該問題為主線,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們展開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告別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渴望求知、渴望解惑,學習熱情大大提高,體現了“學著樂,樂著學”。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學物理課程采用“期末加平時”模式進行考核,其目的是為了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后期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實行多維度考核[6]。
第一,期末試卷。試卷以每一章節的知識點、課上講述的例題、每個團隊講解的習題為重點內容,教師自行出題,這部分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60%。
第二,平時考查。包括平時測驗20%、平時作業20%、課堂出勤20%、教學活動中的團隊表現40%。
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在講授實際例子和實驗現象時,采用多媒體教學,知識點比較直觀,容易理解,但在講解習題、理論推導及證明時,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代替傳統教學方式,應根據教學內容,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運用網絡資源展開教學。
第一,多媒體課件。指將教學過程中一些變化的數據模型通過Flash做成動畫課件,講解定理定律時用到的圖形,根據所學知識引入具體實例的視頻等。例如,講授電磁感應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觀察實驗現象,金屬棒切割磁感線,閉合回路產生電流,線圈在磁場中轉動,在回路中也會有電流產生,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們很容易理解:當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在導體回路中就會有感應電流產生。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點,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
第二,實物展示。教學內容里所涉及的一些教學模具,由實驗室提供或教師制作。例如,在講解剛體定軸轉動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力對軸的矩,形象引入力矩的概念,可以讓學生直接觀察教室的門,親自體驗不同的力作用在門的不同位置產生不同的作用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既直觀又便捷,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力矩的概念[1]。
第三,運用網絡資源。向學生推薦中國高校物理課程網、河北工業大學物理精品課程網等,通過這些網站學生可以在課下充實自己的知識,使自己不斷進步,還可以在學生間建立QQ群和微信群,方便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工作進行探討。從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優化考核方式、改革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進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