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寧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校心理教學中,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任務較重,因為大一新生處在新身份的過渡時期,面對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心理會產生一定變化。同時,相比于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大一新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承受能力相對較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活動也更加普及,網絡化的信息環境,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內容更加復雜,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也就更加強烈。從當下的社會熱點事件來看,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事件與日俱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此外,高校只注重對學生負面心理的輔導和糾正,而忽略了積極心理的開發和拓展,使得高校的人才輸出質量遠遠不足。
目前,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仍然缺乏常規性的教學制度。許多高校只是在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前期,進行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多是以大型會議的形式進行,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弱,只是單純進行形式上的教學。另外,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針對大一學生,對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不再進行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了,這樣就導致許多學生在面對升學和就業問題時產生的心理壓力無處排解,長此以往,積累的負面情緒會對學生的自信心產生很大打擊,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想法,嚴重影響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此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不利于有針對性地解決負面情緒較多學生的心理問題。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一次全新的革命,在心理學教育領域還是比較新穎的,但高校普遍缺乏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相關內容。當下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采用傳統理念進行心理學的教學工作,主要針對負面心理的緩解和調節,目的是使學生不至于出現消極的心理表現和負面情緒,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而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學生都是心智較為成熟的成年人,能夠有效地對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只有少數學生,所占比例較少。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起到實際效果,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負面心理的矯正,而缺乏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教育,對教學資源來說是很大的浪費。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乏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高校大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產生了很大影響,學生的網絡使用規范和習慣,也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教學中,不管是思想政治教學還是專業課程教學,都已經加入了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但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卻依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心理健康教學未能發揮有效作用。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善于并習慣使用互聯網來解決和處理心理問題,許多大學生會在相對獨立和隱私性較強的網絡空間排解心理上的不良情緒,甚至在網絡社交中尋找心理安慰。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網絡技術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學效果的有效形式。
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建立常規化的課程教學體系,使心理健康課程既有針對性,又有系統性。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針對不同年級設立不同的教學內容。大一新生面對新鮮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容易出現放松學業、過度娛樂的心理現象,針對這種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心理疏導是十分必要的。高年級學生面臨著就業和升學的選擇,存在巨大的社會壓力。此外,學生在進行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在就業和實習中的心理落差也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大學生就業、創業等過程中,都需要引入常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論,在我國當前的高校心理學教學中普遍缺乏。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顯區別,積極心理學重視對心理疾患的預防,并認為它們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于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預防的大部分任務將是建造有關人類自身力量的一門科學,其使命是探究如何在個體身上培養出這些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個體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領域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潛力,在心理性格缺陷的制約下,未能有效地發揮出來。而積極心理學就是要幫助個體來實現自己潛力上的挖掘和個人能力的突破,使學生都能夠在某個專業領域成為優秀的人才。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健全,但是教師可以將當前的積極心理學內容,滲透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成一種綜合性并具有實際效果的專業課程,為大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中,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其中以網絡行為習慣為主,積極拓展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十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環境,比如網絡平臺的內容與個人權限的設定,既能夠保證網絡空間的公開性,同時也能保證一定的隱私性,可以對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同時,這種線上的心理健康教學形式,更加符合當下大學生的學習和交流習慣,能夠吸引更多學生敞開心扉,認真剖析自身心理上的弱點和缺陷。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挖掘具有負面心理問題的學生,幫助其正確疏導并調整心理缺陷,同時,也能夠向學生傳授積極心理學理念,使廣大學生能夠通過心理教學課程,加強對積極心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開發自身潛力,實現某項專業領域的進一步提升,為未來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新鮮的理論范疇,目前還未在我國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廣泛開展。在新時代的經濟環境下,人才資源開發已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內容,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當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主要標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建立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高校的人才輸出質量,促進積極心理的開發和拓展,培養具有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的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