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彤
(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銀川750021)
數值仿真是描述真實系統的現象及客觀規律的一種模擬方法,它是依據相關原理和規律建立系統的虛擬及物理模型[1]。通過系統的建模和仿真,可以驗證實驗,減少時間,降低研究成本。精密鍛造工藝過程是指在零件鍛造過程中,通過模具和坯料的設定,在成形后不需要太多工加工,或不需后續的加工就直接成形的工藝成形技術。它是在普通鍛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加工工藝,其優越性體現在機械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尺寸公差范圍小,表面質量高等。因此精密鍛造已經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車、能源等諸多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2]。
本文所研究的零件為道釘,如圖1所示,滿足應用和成形工藝的要求選擇材料為優質碳素結構鋼35,由于其本身的力學性能如優良的塑性、一定的強度和良好的工藝性能,35鋼主要用于各種鍛件的生產。本文運用加工成形工藝仿真軟件Deform-3D對道釘的精鍛成形過程進行數值模擬,分析成形過程中的金屬流動特征、應力應變的分布狀態以及載荷的變化規律,為研究零件在加工成形過程中工藝規劃提供參考[3]。

圖1 道釘模型圖
采用CAD軟件SolidWorks建立鍛造模具的模具和坯料的立體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并以stl格式將文件保存。將坯料和模具文件輸入Deform-3D中,建立其有限元仿真模型,用以仿真從坯料到終鍛的鍛壓變形工藝過程。眾所周知鍛壓過程中工件的主要變形為塑性變形,在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設置中,工件模型應設定理想剛塑性體,模具設定為剛性體[4]。
1.2.1 材料設定
根據零件性能,選擇AISI-1035COLD材料(35鋼),設計模擬溫度條件20℃。
1.2.2 模具速度參數
根據工藝過程數值模擬,選定上模具主運動模具,速度設定3 mm/s;下模具設為固定,速度設定0mm/s。
1.2.3 摩擦選定
根據條件設定剪切摩擦模型,由于冷鍛加工,選凸模與工件之間摩擦因數為0.12,凹模和工件間摩擦因數為0.12。
1.2.4 網格設計
Deform-3D中的網格設計方法有相對網格和絕對網格兩種,相對是通過選定總網格量和單元大小比例因子設定;絕對通過選擇最大或最小單元邊長和比例因子設定。因為采用四面體網格中的絕對網格設定形式。網格總數量控制在5萬,網格最小尺寸為0.5 mm,模擬步長設為網格最小尺寸的1/3,如圖2 所示[5]。

圖2 毛坯及其網格劃分
精鍛完成后道釘的等效應變、等效應力分布圖見圖3和圖4。根據有限元數據分析:等效應變的最大值分布在零件的上邊部,等效應力的最大值大部分分布在零件的上部,還有小量是底部。由于加工中金屬的流動性影響,導致上邊部的等效應變最大,同一位置的等效應力也最大。釘底少量應力大是由于此處的模具尺寸小,形狀較復雜的原因,應力值略大,這與實際生產也相近,同樣與設計理論經驗相同[6]。

圖3 等效應變分布圖

圖4 等效應力分布圖
圖5所示為成形時鍛模Y向載荷分布,從圖中可看出一般鍛壓的三個階段:鐓粗、成形和靠模過程。

圖5 Y向載荷
在鐓粗過程中,受力比較小,曲線接近于緩慢上升,證明坯料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力比較小,并且力的變化不大。
在變形增加過程中,材料要壓入模具中變形,因此受力較大,并且材料變形劇烈,載荷上升速度最大。
接近63步時,材料開始靠模,其變形更加劇烈,材料接近模具的圓角處時,壓力產生突變,后急速上升,這是由于頭部外側圓角處的空間比較小,金屬流動比較困難而造成壓力迅速上升,載荷與等效應力的分布一致。
為了分析材料流動速度,選擇鍛造過程軸向切面做研究。上模運動、下模靜止、材料的流動狀態如圖6和圖7所示。圖6選擇坯料下部充滿模具時的流動布圖,由圖可以看出,在上模的加力的作用下,材料沿上模的運動方向運動,在坯料下端充滿下模時坯料上端部分位移最大,也從此開始坯料沿軸向產生變形量。圖7所示為接近終止時模腔中材料的流動情況,可以發現,釘頭頂部基本沒有位移,大位移還是體現在釘頭邊部,材料流動速度最大,釘底部位移量也較小。

圖6 下模充滿時金屬流動圖

圖7 接近終止的金屬流動圖
通過Deform-3D軟件的道釘加工成形過程的數值仿真研究,其過程是使用CAD軟件三維建模道釘毛坯、上、下模具,隨后將其導入Deform-3D軟件,同時設定參數,并對精鍛過程數值仿真。針對仿真的數據結果,分別數值仿真分析了鍛造過程的應力應變、成形載荷和金屬材料流動規律。針對仿真數據可以看出,Deform有限元軟件仿真模擬的金屬塑性變形規律,與實踐接近。因此運用有限數值仿真分析,對實際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分析可以對金屬加工過程工藝參數優化,減少設計開發時間,降低設計人員的工作量,顯著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