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
(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南平分院,福建 南平353000)
電梯運行過程中,電梯的曳引機一端連接著轎廂,一端連接著對重,兩端通過鋼絲繩或者鋼帶連接,壓在曳引機繩槽上,通過產生的曳引力讓轎廂進行往復運動。所以曳引力兩端的鋼絲繩重量總在實時變化,當轎廂蹲底時,轎廂側鋼絲繩長度最長,重量最重,同理對重蹲底時也是一樣。當電梯提升高度不高時,這種重量變化影響不大,并不會破壞驅動主機的曳引能力,當電梯提升高度比較高時,這種重量變化會變得尤為關鍵,會直接影響電梯穩定性與舒適感,甚至危害電梯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有效消除這種重量變化帶來的影響,電梯提升高度較高時,會安裝補償裝置。補償裝置從轎廂底部連接到對重底部,無論轎廂處于哪個位置,補償裝置都能很好的平衡鋼絲繩的重量,也不會對主機輸出功率有過多影響。
電梯補償裝置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電梯類型,不同的規格參數,以及不同的環境因數,可以選擇的電梯補償裝置也不盡相同。如圖1所示,補償裝置一般分為4種,有穿繩補償鏈、包塑補償鏈、補償纜和補償繩。穿繩補償鏈一般用于額定速度較低的電梯,為了消除補償鏈運行時碰撞,摩擦所產生的震動和噪音,通常都會在該補償鏈鏈節中穿插一條麻繩來減小其振動和噪音。包塑補償鏈是在其補償鏈的外表包裹一層聚乙烯護套,包塑補償鏈相比穿繩補償鏈不僅能起到保護鏈條遭受環境侵蝕的作用,在運行過程中也能大大減低其抖動和噪音,在使用環境不那么嚴格的情況下,考慮到成本因數,大多電梯廠家會選擇使用包塑補償鏈。對于補償纜,它使用的范圍更加廣泛,補償纜是由中間一根金屬環鏈,外面包裹著聚乙烯或橡膠護套構成,整體呈一個纜狀結構,補償纜在運行過程中能夠達到平穩靜音的效果,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耐用性[1]。而補償繩一般使用在高速電梯中,高速梯在其運行時會產生比較強的震動與氣流,如果在高速梯中使用前面說的三種補償鏈,由于這三種補償鏈它們都是依靠其自身重力進行張緊,那么在高速梯運行過程中,補償鏈會產生較大晃動,很容易鉤刮到井道中的其他部件,影響電梯的安全性與舒適感。補償繩也是鋼絲繩,因為捻制的原因,它是無法依靠自身重力進行張緊的,所以補償繩需要配合底坑張緊輪的重力進行張緊,同時還需要有一個電氣開關來驗證補償繩的最小張緊位置。因為補償繩系統結構復雜,費用高,因此使用較少[2]。4種補償裝置的對比如表1所示。
圖1 不同的補償裝置
表14 種補償裝置對比
在檢規TSGT7001-2009中,對補償裝置的要求有:(1)補償繩(鏈)端固定應當可靠;(2)應當使用電氣安全裝置來檢查補償繩的最小張緊位置;(3)當電梯的額定速度大于3.5 m/s-1時,還應當設置補償繩防跳裝置,該裝置動作時應當有一個電氣安全裝置使電梯驅動主機停止運轉[3]。
對于額定速度不高的電梯,其補償裝置通常使用補償鏈類,檢規TSGT7001-2009中的二、三兩點是針對補償裝置為補償繩所提的要求。因此,檢規中對于補償鏈的檢驗只要求檢查其端部固定是否可靠即可。但在實際檢驗中僅僅檢查補償鏈端固定是否可靠是不夠的,還常會碰到補償裝置破損銹蝕、補償裝置太短或太長、補償裝置與井道其他部件發生干涉,所以在檢驗中,僅一個補償鏈就能存在諸多問題,如以下案例所示。
案例1:某樓盤一臺客梯額定載重量為825 kg;運行速度為1.75 m/s-1;提升高度為49.0 m。進入井道內檢驗時,發現對重側補償鏈固定端部歪斜,認真查看發現補償鏈存在脫落風險。
原因分析:如圖2所示,該電梯的對重側補償鏈固定于U形螺栓桿上,U形螺栓桿鎖在凵型鋼上通過螺栓固定于對重框底部,其補償鏈二次保護也是依托于凵型鋼上。正常安裝情況下,該凵型鋼前后都應通過2枚螺栓固定于對重框上,該梯凵型鋼前后僅通過一枚螺栓固定于對重框底部,且兩邊螺栓均未與螺母配合,尤其是后側的螺栓已經松動部分脫出,當補償鏈在運行產生前后擺動時,極可能造成補償鏈的脫落。經過與維保核實,該梯為剛更換的補償鏈,由于維保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安裝補償鏈時未按照設計要求安裝,且在日常維保過程未對補償鏈的固定進行檢查,造成補償鏈固定端存在安全隱患。
整改方案:該梯補償鏈的固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應立即停止使用,重新將補償鏈固定牢靠,并且全面檢查該樓盤同批次電梯補償鏈的固定情況。整改后如圖3,已將補償鏈重新固定可靠。電梯補償鏈對電梯的運行舒適度、節能性和電梯的安全性等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補償鏈的安全運行也是保障電梯安全的條件之一。
圖2 案例一所述問題整改前
圖3 案例一所述問題整改后
案例2:現場檢驗情況如圖4,該電梯使用的是包塑補償鏈,該補償鏈已經有部分泡在水中,由于補償鏈長期泡水,導致其外表塑膠部分開裂,由于補償鏈破損處的受力與完整處受力不同,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橫向牽引力,隨著補償鏈表皮破損加劇,會導致補償鏈運行時晃動越發厲害,這樣輕則影響轎廂運行舒適感,重則補償鏈易鉤掛到井道中其他部件,造成電梯損壞,人員傷亡。
圖4 案例二所述問題
原因分析:該電梯所處位置地勢較低,且初期該底坑防水措施未做完全,在雨季時,大量水分通過地表滲透進底坑,在底坑形成積水,導致該梯補償鏈長期帶病運行。維保人員進行保養時,有向物業反映該問題的嚴重性,并提出應更換補償鏈,但是物業反饋說只有檢驗機構出具了整改單他們才能向業主申請維修費用。這從側面反映出現該物業公司管理不到位,在業主心目中的信任度偏低。對于電梯存在安全隱患,應及時整改,抱著這種“電梯能用就行”的僥幸心理是萬萬要不得的。
電梯補償鏈是電梯的重要部件之一,檢驗補償鏈時,不僅要認真檢查補償鏈的固定情況,補償鏈的運行情況也十分關鍵。補償鏈端部固定不牢靠,或補償鏈二次保護未起到作用,可能就造成補償鏈的脫落。電梯運行時,補償鏈太長,會造成鏈條拖地或擺動引起刮碰,補償鏈太短,會導致電梯無法蹲底或沖頂,甚至會造成補償鏈的斷裂。且在檢驗時,還需要注意不能忽視轎廂側補償鏈的固定情況,當發現補償鏈端部固定不可靠,或者補償鏈運行期間會與井道中其他部件發生干涉時,應及時停梯,查明情況整改,確保電梯的安全運行。
補償鏈對于電梯的安全性與電梯舒適性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對于安裝和維保人員應加強安全意識,充分學習電梯安全的知識,檢驗人員在檢驗中,應對補償鏈固定情況和運行情況給予重視。制造單位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使用條件,應根據電梯速度、提升高度合理選擇補償鏈規格和懸掛方式,同時安裝單位應嚴格按照安裝工藝進行作業,共同確保電梯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