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澤
一杯好啤酒是什么味道?綿密的泡沫與清冽的麥香混合在一起,讓人忍不住一飲杯中的鮮釀。而要在現代化工業體系中造出這一杯好啤酒,不只是釀造與發酵那么簡單。
以百威在亞太地區的銷量為例,平均每個季度,就有兩千多萬升的啤酒被銷售出去。這個體量,意味著更大體量的原料、水、電以及遍布全國的運輸網絡。這里面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是一錘子買賣。
蘇北沿海中部,在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孕育下,坐落著世界珍禽丹頂鶴的越冬保護區。這里是有“鶴鄉”之稱的江蘇射陽縣,縣城南邊就是百威亞太與江蘇農墾集團進行國產啤麥戰略合作的新洋農場所在地。
啤麥是啤酒的靈魂,原料的品質對啤酒的口感和風味起著決定性作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啤酒市場。但中國啤酒的產業原料對外依存度長期較高,可謂是啤酒產業鏈短板中的重心。自2012年起,百威集團便從美國本土引進優秀大麥品系;2016年以來,百威與江蘇農墾集團展開合作,逐漸培育適應江蘇大麥區的品系;今年10月份,萬事俱備之后,百威亞太與江蘇農墾集團再度攜手,推動國內啤麥產業深層次的發展。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合作將麥農與企業利益聯結在一起,讓他們共享產業最新發展的成果。而這些優質的國產啤麥將用于百威亞太旗下啤酒的釀造生產,為本地消費者帶來用當地的好水好原料釀出的好啤酒。”? 百威亞太采購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楊凱在簽約現場表示。
育種把關、田間管理、農科賦能、簽約回購——百威通過這一整套流程完成了企業、農墾集團、麥農三方的共贏。有人愿意種,有人愿意收,有人愿意喝,百威通過自身科研與管理實力,不僅實現了啤麥的高質量生產,也填補了助農賦能的關鍵拼圖。
“這樣的合作無疑是啤酒行業內首創。 在以往的合作中,借助訂單農業,江蘇農墾可直接從啤麥采買中獲利,而根據新的合作備忘錄, 本地麥農將有望通過雙重創收模式成為直接的受益者。”作為多年的合作方,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耀武對百威的可持續理念十分認可。
說起扶貧助農,百威也在不斷探索可持續的解題思路。
“我們的扶貧思路是沒有局限性的,用所有可行的方法和模式進行全面幫扶”。百威認為,通過更豐富的幫扶模式可以讓更多人受惠,為此,百威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方式,將產品與扶貧項目達到有機結合,為中國扶貧助農獻上了N個長遠之計。
福建漳州,當地荔枝種植戶始終面臨著如何打開荔枝銷路的問題,百威的解決方案是——把荔枝加入制酒原料中。荔枝原漿融入啤酒,清甜與勁爽的雙重體驗打開了消費者的味蕾,也同時打開了荔枝啤酒的銷路。這樣一來,百威不但可以通過采購荔枝的方式助農,還能以消費不斷拉動需求,幫助更多人實現脫貧。
類似于漳州這樣從原料到市場的扶貧案例,還有百威的青檸培植扶貧項目。前期生產環節,百威聘請專業青檸種植技術團隊幫貧困農戶提高自給自足的能力,另外投入資金,幫助農戶改造農田。青檸的質量提升后,百威借勢旗下品牌科羅娜青檸園項目的影響力,由當地縣委縣政府、商務局等牽頭,捆綁幫扶地區青檸銷售,直連原產地“最初一公里”和銷售端“最后一公里”。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如果說“脫貧”是這場攻堅戰的基礎,那么“防止返貧”才是根本。而百威的這些“長遠之計”,無疑為接下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百威通過全球理性飲酒日活動號召員工、經銷商一起參與明智飲酒宣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助農惠農之外,百威還有一個承諾,那就是每建一廠,都會捐建一所希望小學。自2010年11月第一所百威希望小學在云南金平落地,百威至今已在全國捐建希望小學28所。“最大的欣慰是,給了這些優秀的孩子一個平等和脫穎而出的機會。”參與過百威扶貧項目的工作人員感慨道,在大山深處,每個孩子的夢想都值得被點亮。
啤酒是最能與歡聚場景相聯系的商品之一,哪里有啤酒,就意味著哪里有歡聲笑語。無論是百威喜慶的紅色主題,還是其旗下哈爾濱啤酒“一起HAPPY”的口號,這家釀酒企業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始終是歡樂的承載者。
但凡事有度。百威深知其中的道理,作為全球領先的啤酒釀造商,百威公司自2008年起,率先在中國市場倡導明智飲酒。何為明智?想喝的時候適度,不該喝的時候一口不喝。一家賣酒的企業,作出看似有悖于市場利益的宣傳,實則是一份企業公民的擔當。
百威為了兌現全球明智飲酒的目標,主要在做兩件事:其一,在宣傳上促進全社會對有害飲酒行為的約束。其二,在產品線上做低酒精和無酒精產品的研發,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我承諾,做一名明智飲酒大使;我承諾,明智飲酒,拒絕酒駕……”每年的9月14日是百威“全球理性飲酒日”,在百威堅持宣傳明智飲酒的十三年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宣誓成為明智飲酒的勸導者。每屆明智飲酒公益活動都有側重,近幾年百威將宣傳的視角轉向千禧一代的年輕人。
針對酒駕這一話題,百威在不斷尋找與年輕人群的正確對話方法。站在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些剛剛擁有駕駛權利的年輕人是未來幾十年內社會風氣變化的主導者。面對社交媒體語境全然不同的“Z世代”,百威打破“次元壁”,首位虛擬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大使——“哈醬”,亮相上海,并在年輕人聚集的電競、嘻哈圈層輸出“零酒駕”的理念,甚至聯合了故宮宮廷文化,定制了一款“不酒駕”文創禮盒。
另一方面,在產品研發端,百威也在為年輕人提供更多選擇。根據《2018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小瓶酒、無酒精啤酒等成為了新消費人群的關鍵詞。2019年9月初,百威旗下的哈爾濱啤酒推出首款無醇啤酒,它在完全保留啤酒發酵過程的基礎上使用特殊工藝進行精準脫醇,從而實現既能保留傳統啤酒的口感,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酒精含量。無論對啤酒愛好者還是未接觸過啤酒的潛在消費者來說,這都是一項有益的創新。
潛移默化中,百威在宣傳端與產品端幫助更多人 “明智飲酒”的同時,也在年輕人群中樹立起“潮流文化符號”的形象標識。這對百年老店百威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企業社會責任范疇的成績,對于品牌年輕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從原料生產到工廠投建,從賦能社區到消費行為倡導,立足于全球企業公民的身份,百威不斷創造機遇、機制和理念,賦能著全價值鏈條上的每一方。
2018年初,百威在全球層面鄭重發布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致力于在智能農業、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及氣候保護等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每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全價值鏈條上多方協作的結果。最終的效果,是在有百威參與的各方生態中,更多人能夠享受美好未來。
知名經濟學家李稻葵曾向百威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可持續發展目標變得跟科技產業一樣性感?百威的回答是:我們要盡可能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個目標,大家知道了才會了解,了解了才會關注進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還要消費者、普通老百姓說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