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暢暢:從電臺主持人到用大碴子味東北話講笑話的“東北的暢暢者妹兒”。圖/受訪者提供
自從做出名氣,很多MCN機構來找老四,但他始終沒有和任何一家簽約,原因是“不合適”。
另一位博主張金條也沒簽,“如果能幫我把內容做精致當然可以,我輕松一些,不用琢磨內容了,但是不行,我這東西他們寫不了。如果說幫我接商務,現在找我的商務我自己都接不過來,更不需要別人幫我接。那我簽了干啥?”
隨著短視頻、電商等網紅經濟產業渠道不斷擴展,中國的MCN機構正在各大平臺的助力下迅猛發展。據《2019中國MCN行業研究發展白皮書》顯示,90%以上的頭部網紅均已簽約MCN公司,或成立了自己的MCN機構。
MCN(Multi-Channel Network)的概念誕生于2009年,源于YouTube,美國的MCN并不生產內容,只將眾多力量較薄弱的內容創作者集合起來建立頻道。經過本土化后,中國的MCN是一種多渠道的網絡服務,將不同類型的專業生產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
本土的MCN最早出現在2012年,但直到2014年,幾家零星的早期MCN公司都還處于摸索的狀態,直至2015年二更視頻于杭州宣布啟動全國“二更伙伴”計劃、建立起全國性視頻PGC聯盟,2016年現象級網紅papi醬建立自己的MCN公司papitube,本土MCN機構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進入2018年后,隨著抖音崛起,短視頻迅速破圈成為國民級應用,帶動中國MCN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機構數量從數百家量級猛漲到上萬家量級,目前已超過3萬家。
對于野生達人,經過MCN機構專業團隊的再加工以及包裝運營一條龍服務,無疑省去了自我摸索的時間,但由MCN機構孵化、運營的網紅,卻免不了流水線批量生產之感。而那些已經具備自己鮮明個性特色的東北短視頻博主們,似乎難以找到與MCN機構合作的契合點。
張金條接觸過不少MCN,總覺得他們的目的太商業,“不是做內容”。“他們有個詞叫對標,總說對標某個號,人家都做成功了,對標人家干嗎?就算是超過了也沒什么意義,這事等于是在重復?!睆埥饤l并不想把號迅速做到某個程度,然后變現,他的目標是把內容做踏實,讓大家一直喜歡。
這個問題,似乎也存在于其他幾位東北短視頻博主的身上。暢暢認識不少東北短視頻達人,也正在和一些MCN機構接觸,她發現很大一部分東北達人輸出的內容無法獲得MCN公司的幫助,是因為他們依賴于自己東北的標簽,以及多年獨特的生活、語言習慣。這種東北式的幽默或者說東北文化,除非是東北本土MCN,南方公司的人并不懂。
從MCN在中國誕生的那天起,就與當地的經濟發達程度以及互聯網產業配套緊密聯系在一起。根據小葫蘆2019年MCN機構價值白皮書的數據,排名前100的MCN機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占48%,以杭州為首的新一線城市占38%,重慶和成都兩市的MCN數量占比約10%,這幾個城市已經瓜分了96%的TOP MCN機構。東北三省雖然盛產網紅,直播用戶群體廣泛,卻鮮有具備強勁實力的MCN。
“洋蔥視頻”成立于2016年,是國內頂尖短視頻MCN公司,旗下有“代古拉k”“辦公室小野”“七舅腦爺”等知名網紅IP?!把笫[視頻”創始人陳佼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短視頻還是屬于文化層面的產物,因此短視頻創作需要文化土壤,確實有地域的分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p>
根據陳佼近幾年的觀察和研究,目前國內接近千萬級的MCN從業者,具有一定地域特點。成都、杭州和東北代表了三個最典型的創作派別。成都的氣氛休閑寬松,內容創作者多為“小哥哥小姐姐派”或者說“創意派”。沿海城市杭州具有強勁的電商基因,杭州的博主多為ROA(資產回報率)派,一切內容為帶貨服務,以ROA為導向,做的是流量,引流到直播間形成銷售轉化,以數據為驅動。東北人自帶脫口秀的基因,張嘴就是內容,所以東北有很多娛樂項目的主播,短視頻也延續這個特點,搞笑類、段子類偏多。

張踩玲錄制《奇葩說》節目。圖/受訪者提供
總部位于成都的“洋蔥視頻”在超過30個平臺的400多個達人1500個賬號中,北方籍從業者只占三分之一。
陳佼解釋說,這確實和文化差異有關,南方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偏濾鏡審美,北方的審美更偏重紀實。從機構角度看,機構往往從內容出發,先有創意,再看這個腳本是不是能和這個人很好地結合。但東北網紅的內容和人密不可分,是從人出發,要去找他的特點,結合他的特點量身定制內容,對于機構就會有局限性。另外,地域的差異也造成溝通成本,目前“洋蔥視頻”合作的北方創作者,多數也是把內容拿到成都去做。
2018年,趙佳明在長春創辦了“玖琛網絡”,現在旗下有30個博主,全部是東北人。在MCN行業的兩年間,他看到不少東北本土MCN機構倒下,從業者離開東北去南方發展。他承認,東北的MCN公司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經營意識,都與南方同行有不少差距,且東北社會的整體思想仍然不太認可這個新興行業,平臺的合作重點自然也放在南方,“一些平臺到線下開會,南方城市都走一圈了,北方可能才有一站。” 趙佳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脫口秀大會》中的李雪琴。圖/受訪者提供
在剛成立時,“玖琛網絡”以短視頻內容為主,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目前已經轉型做直播帶貨,簽約的博主收入從每月1萬到10萬不等。趙佳明說,自己能想到的變現渠道只有廣告和帶貨這兩種,但南方的大型MCN公司還有品牌合作、線下活動等更多元化的變現方式。
“我個人感覺東北人不太適合從商,一頓啤酒喝好了,說給人打折就打折,嘮一嘮就都是親哥們了,這怎么做生意?我們還是適合創作、輸出內容?!睍硶痴f。東北盛產的高能博主,要么自己慢慢熬,要么就只能離開東北去外面發展。
根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常住人口分別減少21.8萬、13.33萬、7.6萬,人口外流情況仍然嚴重。
人才的匱乏也導致大型MCN公司極少在東北設立分支機構。陳佼曾面試過不少東北來的編導、策劃,他記得有個編導對他說,東北實在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環境,機構太少,所以決定南下。
在資本的助推下,整個MCN產業的收入正在越來越向頭部靠攏,20%的網絡紅人拿到了整個產業中80%甚至更多的收入。收入最高的還屬帶貨派,陳佼透露,薇婭、李佳琦這樣的“超級頭部”收入上億甚至幾億,短視頻頭部博主例如“洋蔥”旗下的代古拉k、辦公室小野,收益可達到兩三千萬的水平。
從2019年開始,MCN產業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短視頻正在與直播結合,短視頻負責引流和種草,直播完成銷售轉化,在陳佼眼中,“這兩個是絕配”。未來,他看好短視頻與直播結合、具有雙核能力的網紅,“洋蔥”也將著重培養旗下的網紅向此方向發展。
除了具備敏感的商業嗅覺,大型MCN機構也有更高位的整體戰略布局,例如幫助頭部網紅進軍海外。在YouTube上,粉絲量排名前三的中國KOL分別是“李子柒”、“辦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他們不但憑借鮮明的IP特色在國外收獲了一眾粉絲,甚至成為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張新名片。
在內容電商生態漸趨成熟、專業MCN機構逐漸成為商業樞紐之時,短視頻博主們除了要有個性化的優質內容,同時尋求強有力的商業伙伴作為背后推手,已經是一個得到驗證的有效手段。如果暫時無法找到合適的機構合作,組建團隊成立自己的MCN公司也是一條出路。
今年年初,張金條曾經計劃開一家MCN公司,在自己的號走紅后暫時擱置。李雪琴在2019年成立的北京十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今年在沈陽全資成立了3家傳媒公司。李雪琴的一位合作伙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將企業定義為內容型MCN,未來希望把李雪琴打造成為一個IP,輸出更多的內容;同時計劃簽約一些素人,搭建直播帶貨業務,孵化一些KOL出來,兩條業務并行。
陳佼認為,盡管目前東北的短視頻博主自成一個圈子,與南方的MCN機構存在一些文化差異,但這并非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未來希望南北的MCN從業者有更多的接觸和溝通,共同把蛋糕做大。
(實習生徐盈、曹宇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