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善超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準確把握動蕩變革的國際形勢和我國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統籌“兩個大局”,提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做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牢牢抓住構筑新優勢的關鍵,將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調堅持“四個面向”建成世界科技強國,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動選擇與戰略抉擇。
1 ?科技界應充分認識新變局對科技決策咨詢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從國際上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全面上升。世界格局在動蕩變革中重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日益增強的創新自信使我國有基礎和條件更加充分地參與全球創新治理體系建設,為堅持和平發展、贏得優勢主動打開戰略空間。立足我國國情,治黨、治國、治軍雖然任務繁重,但是我黨執政治國的戰略思想不斷完善,能夠有效駕馭。然而在全球治理方面,我國缺乏理論與實踐的充分儲備,規則制定的主動權長期不在我國手中,因而治理能力相對較弱。
第二,從國內來看,著眼于全局加強戰略統籌日益迫切,科技發展與科技治理同等重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同等重要、創新環境與營商環境同等重要日益成為各界戰略共識。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的戰略思維能力,對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戰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以科學咨詢輔助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
2 ?科技戰略研究的重要前提是透徹分析發展環境
2021年是一個特殊的節點,是兩個百年歷史交匯年,是黨的百年華誕盛典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年,是“十四五”起步開局之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厚積薄發、階梯遞進的積勢蓄能期,是優勢集聚、機遇彰顯的戰略疊加期,是挑戰增多、風險加大的承壓前行期,是跨越趕超、爬坡過坎的時間窗口期[1]。一方面,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亂局、大殘局,人類文明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與人才競爭的廣度、深度、裂度之大前所未有,外部形勢更趨復雜。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這一次是我國真正意義上完整參與并可望發揮部分領域引領作用的一場革命。各學科領域之間,科學與技術之間,科學、技術與工程之間,深度交叉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廣泛擴散滲透。從中美博弈來看,美國“小院高墻”式戰略合圍,視中國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全方位鼓吹“中國威脅論”,伺機打壓封鎖遏制。在這種背景下,科技成為時代脈搏律動最活躍、最富生機、最具變革性的領域。世界動蕩變革的復雜性、大國博弈的尖銳性,致使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科技戰略與政策的重要性全面上升,科技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性也全面上升。
3 ?理解國家科技戰略演化的變與不變
國家科技戰略演化的一個重要變化可能是跳出科技謀科技,包括放眼全球謀科技和圍繞中心謀科技兩個層面。我國黨內治理、國內治理、全球治理相互貫通,其中全球治理能力最為薄弱,從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激烈的外交斗爭,可以見到端倪。因此,科技有效支撐全球治理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從國內來看,黨中央提出的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引領大國崛起的經濟體系大戰略,必須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新的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把高水平自立自強視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把科技自立自強視為決定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包括從過去的“面向、依靠、攀高峰”,到“三個面向”,再到“四個面向”的深入拓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因此,需要深入謀劃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方向和路徑,特別是戰略路徑。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可能包括多路徑、多種政策工具包選擇,要克服戰略清晰、路徑迷茫的困境,把方略、方向轉變為有效的方法、路徑,以科技自立自強激發內生動力并促進內涵式增長和引領型發展,全面塑造新時期發展的新優勢,提升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和持續力。
4 ?重構國家創新體系,重塑國家創新能力
在新形勢下,我們準備好了嗎?應當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硬科技已有一定的積累,硬實力處于爬坡期,展現出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新圖景。同時,我國科技“樹大根不深”(根系不發達,根技術缺乏),“葉茂枝不壯”(向外延伸以汲取養分、獲取資源的延展,擴散力不夠),科技資源整合融合不充分,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力不強,體系化整體能力不足。深化改革再出發,應當在精準質疑、系統反思的基礎上,對國家創新體系進行問題導向的系統重構。例如,新型舉國體制的內涵與建設路徑仍不清晰,思想觀念不夠開放。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更加倚重正確的科技戰略指引與恰當的政策工具組合選擇,這將使智庫特別是科技智庫的戰略層級顯著上升。
科技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科技智庫在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政策等方面發揮著“思想執劍”的重要戰略支撐作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迫切需要深入開展更具歷史主動精神、有國家使命感召、有現實問題針對性、有學術和政策價值的戰略研究,服務國家戰略決策需求及未來科技事業發展五年規劃、中國及國際中長期科技戰略規劃等制定,廣泛凝聚更多力量聯合開展相關戰略問題和科技治理難題的攻關,打造中國特色、國際水平的新型科技治理智庫、智庫群和智庫合作網絡。現代智庫必須開放發展、協同融合,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與時代同步、與智者同行,打造更有品質、品位、品牌的智庫團隊、智庫方陣,以東方智慧、東方哲學思想的底蘊探究創新規律、治理規律、人才規律,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 李錦斌.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J]. 求是, 2021(6): 39-40.
收稿日期:2021-09-01 ? ? 修回日期: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