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捷
板栗:我慌得睡不著覺,心跳也好快!新環境太可怕了!
蛋黃:淡定點好嗎,你只是應激了。
板栗:啥叫應激?除了小貓咪,人類也會應激嗎?
蛋黃:當然了。應激是指周圍環境刺激打破了有機體平衡的一種狀態。當應激水平超過了有機體能承受的負荷水平時,人就會感受到壓力。處于應激狀態下的人,會出現一系列生理上的“報警”反應,例如血管收縮,心率增加,瞳孔擴大,血糖和血壓升高,消化道減少蠕動,有的人還會起雞皮疙瘩。同時,應激狀態也會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升高,身體被不斷喚醒,并保持對周圍環境的高度敏感,以便調動自身資源重回平衡狀態。
板栗:啊,這些反應我都有!那應激會對健康造成損傷嗎?
蛋黃:短時間的應激狀態不會損害健康。但如果機體一直處在應激狀態下,“應激激素”的分泌可能會降低某些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力,以及機體抗感染的能力,從而影響免疫系統。
板栗:冷靜想想,換了個新環境也沒什么可怕的,但為什么會那么在意呢?
蛋黃:對于絕大部分人而言,生活中的一些重大調整或改變都會帶來較強的心理沖擊,心理學家把這些事件叫作“重大生活事件”。早在20世紀末,就有研究者調查了人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就包括升學、搬家等。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重大生活事件會伴隨著一系列微不足道但又令人不舒服的小挫折,這也是我們倍感壓力的原因之一。例如,隨著新學期學習環境的改變,走錯教室、拿錯書、東西丟失的概率也會變高。這些挫折雖小,但難以預料。并且由于其持續時間短,又不如重大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一樣能得到充分的發泄,因而負面情緒容易積累,并緩慢地、持續地破壞我們的心情。
板栗:那除了應激和心理上的壓力,還有其他影響大家適應新環境的因素嗎?
蛋黃:還和組織社會化是否順利有關。組織社會化其實就是人們為了適應所在組織的價值體系、組織目標和行為規范,從而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也是從“外人”變成“自己人”的過程。
板栗:那我怎么才能變成新環境中的“自己人”呢?
蛋黃:組織社會化的第一階段為預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你會對即將踏入的新環境產生預期,設想在其中將如何學習和生活。當你充分了解一所學校,你就更容易融入新的學習環境。第二階段是適應階段。該階段包括了解學習任務、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澄清個人在班級中的角色,以及評估個人在班級中的發展情況等。簡單來說,如果你能投入學習,和他人建立友誼,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并且這種角色與自己設想的一致,就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第三階段為角色管理階段。這一階段,你需要解決個人和班級、個人和所在小群體,以及個人和其他群體的關系。比如當你的個性與班級規范發生了沖突時,能否成功解決。而對于自己是否已經完成了組織社會化,可以看看自己對黑板上這六個問題的回答。回答的肯定程度越高,代表在新環境中適應得越好。
看看你的回答,肯定程度越高,證明你適應得越好。
板栗:那如果在適應過程中感到壓力,該怎么處理呢?
蛋黃:由于我們很難去主動調整生理上的應激狀態,對心理上的應激進行應對就成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認知-行為治療師唐納德·梅欽鮑姆曾提出了一種應激思想免疫法,它的核心是要幫助我們直面應激源,通過自我分析,找到那些讓人感到壓力的根源所在,然后接受它的存在,并評估周圍資源,采取行動來減輕威脅。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應對壓力的自我陳述,不斷訓練自己,改變對壓力源頭的看法和對自身應激反應的看法,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當你壓力大的時候,可以試試對自己說這些話來進行自我調節。
總之,每接觸一個新環境,對我們的身心都是一次挑戰。不過別擔心,只要及時調整自己對壓力的看法,并不斷加以訓練,就可以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更快地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