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
2021年11月30日,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印發《“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四新”發展目標,即產業基礎實現新提升、產業鏈達到新水平、生態培育獲得新發展、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的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 %以上。
“十三五”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產業鏈供應鏈脆弱,存在斷裂風險,產品處于價值鏈中低端;二是產業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亟需加強;三是軟件與各領域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需進一步深化,企業軟件化能力較弱,制約了數字化的發展進程;四是產業生態國際競爭力亟待提升,企業小散弱,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五是發展環境仍需完善,“重硬輕軟”現象依然嚴重,軟件價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軟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知識產權保護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推動軟件產業鏈升級方面,《規劃》提出,圍繞軟件產業鏈,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優服務”,提升軟件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規劃》明確,要聚力攻堅基礎軟件,推動操作系統與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安全軟件及各類應用的集成、適配、優化。加速分布式數據庫、混合事務分析處理數據庫、共享內存數據庫集群等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廣。

為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實施,《規劃》還設置了關鍵基礎軟件補短板在內的8個專項行動,在關鍵基礎軟件補短板方面,關于數據庫,《規劃》指出,突破全內存高速數據引擎、高可靠數據存儲引擎、分布式數據處理與任務調度架構、大規模并行圖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推動高性能數據庫在金融、電信、能源等重點行業關鍵業務系統應用。
如今國內數據庫百花齊放,從業者認為現在是國產數據庫發展的好時代。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庫發展研究報告》(2021),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庫市場在全球的占比將在2025年接近中國IT總支出在全球的占比,中國數據庫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88億元,市場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23.4 %。
當前,國內金融政企行業分布式改造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國產分布式數據庫在技術難點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已經有不少在金融等核心業務系統成功投產。《規劃》的出臺,無疑將推動國產數據庫加速發展,《規劃》提出,要突破分布式數據處理與任務調度架構、大規模并行圖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可以預見,分布式數據庫以及圖數據庫等高性能數據庫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