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春
[摘 要]統計部門的天職所在就是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鶎咏y計部門是統計數據采集的源頭單位,提高基層統計工作的效率,加強基層統計工作的建設毫無疑問是全國統計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各層級基層統計單位面臨的工作困難也不在少數。文章就當前基層統計工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希望能對加強基層統計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基層統計工作;統計數據;統計法;信息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 F25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4-0079-03
各地區的各級國家調查隊由國家統計局依法派出,行使其被賦予的權利,完成國家統計局布置下的統計調查工作。獨立調查、獨立上報是統計工作中必須堅持嚴格遵守的兩個原則。調查部門需要服務于國家決策,依法為國家提供當地的統計調查數據,力求保證采集所得的各類統計數據信息真實、來源可靠。即便如此,基層統計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基層統計工作存在問題
(一)基層統計人員負擔重
1.工作類型復雜
當前社會,統計服務的領域已經越來越廣,覆蓋著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各級統計部門的任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國家、省市、地方的各項統計調查任務,二是一些由黨委政府交辦的不屬于常規統計工作范疇的臨時工作或是其他統計業務工作。統計部門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要完成上述的各類工作,滿足統計任務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面臨不斷增加的新的統計調查項目和不斷擴展的項目內容。因此,統計人員現有工作力量與統計工作量之間產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固有工作量大
我國統計法規定,每十年要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三次經濟普查、一次農業普查、一次經濟普查、一次人口普查。每次普查的工作進行時間約為三年以上,可以說是年年有普查。普查工作一般落實到基層部門來進行,細分下來的每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同時對數據內容的要求也極為具體。臨時抽調來的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單位的工作,一方面對統計工作沒有專業系統的學習過,難以全身心地投入進來。進行這些常規的普查工作時需要對當前所需數據信息的采集進行抽樣調查以外,還要做好各機構、部門、組織單位等的信訪維穩工作,這些必要完成的工作量對基層統計人員而言是不小的壓力。
(二)源頭數據質量較低
1.人員設置問題
許多基層單位的人員設置不合理,缺少完全專職的統計人員,但分配下來的工作又需要有綜合統計能力的工作人員來負責,統計工作開展艱難,源頭統計數據的質量也會有相應的降低。
2.重視度低
一些企業、部門、機構對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大部分人的思維中,比起統計工作,反倒是會計工作更加值得關注與投入精力。由此導致對數據的統計只是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往往出現更新不及時、數據陳舊、與當下的實際情況存在出入等問題。但其實對數據的分析整合往往會對采取的決策產生不小的影響,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它自身具備的重大作用中。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調查企業的過程中,有關部門發現大多企業的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下行人員態度不端正,即便制定了相對合理的管理條款,卻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在這種情況下,制度推行困難,體制發展受阻,統計工作的開展也十分艱難。
(三)統計服務工作滯后
1.工作模式落后
我國經濟水平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統計調查單位急劇增加。經濟形勢日新月異,統計的制度和調查方法卻還是維持原狀,顯然舊有的工作模式和當下的工作環境之間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矛盾。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部分統計指標已經過時,指標設計不再具有科學性,總體來看設計相對薄弱。在數據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不同專業統計間沒有足夠的溝通與協調,同一個指標下分到不同專業之后往往各自口徑無法統一,難以將其綜合到一起。
2.工作團隊不穩定
根據統計法規定,需要有上級統計機構的準許才能通過下層人員的工作調動等申請。但基層統計工作的現狀是人員變動過于頻繁,又難以留住出色的統計人員,間接導致基層統計隊伍也不夠穩定。結果是工作交接頻繁,嚴重拉低工作效率,導致統計工作的質量也大受影響。
(四)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足
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是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最直接因素。有關部門下發的統計任務逐年增加,統計內容中有不少工作漸漸延伸至一、二、三產業的每個細節部分,日漸細化的統計項目與數據指標容易使得工作人員不堪重負。有些工作人員從業時間較長,也未能對現有工作要求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學習,難以滿足當前統計工作的需求。
(五)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1.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縣級及以上的統計工作人員會受編制的影響,往往難以及時補充新鮮血液。而縣級以下的鄉鎮中,統計人員往往只是專職而非專業。一些企事業單位中甚至沒有設置處理統計工作的崗位,或是相應崗位上人員變動頻繁,工作交接不完整。
2.社會統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社會環境復雜,企業中的統計崗位更加不受重視,往往在崗位招聘時就狀況頻出。一些應聘者沒有從業經驗,不具備相關專業的學習經歷,卻能通過招聘,甚至無證上崗。還有的企業只關注學歷,不注重實踐能力,導致從業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不夠高。如果工作人員沒有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盲目上崗,僅憑過往生活經驗來執行工作,將會嚴重影響統計數據與信息的準確性。
二、加強基層統計工作的措施
(一)改善基層統計工作環境
1.改善辦公環境
統計工作受到的重視小,尤其是基層的統計工作往往辦公條件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導致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投入感也較低。部分鄉鎮的辦公設備已經老舊,計算機等設備也需要隨現有科技的發展進行更新迭代,不能因物質條件不充足而影響工作效率。
2.確保經費落實
在分配統計經費時,需要國家、省、市都能下達指令,進行一些抽樣調查,以確保分配的調查經費數額能與相應的調查項目配套,滿足工作需求。同時在責任承擔方面也應嚴格做到誰主持、誰調查、誰負責。相關部門也應遵照法律法規的形式,明文公示,設立明確的標準。
(二)完善統計方法
現行的統計報表制度需要進行改革,將其進一步完善、優化。在優化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指標數量不宜過多。指標數量多,意味著工作量加大,工作難度增加,工作時間延長,最終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2.要具備相應的可行性。若制度設置得過于煩瑣,會導致其可操作性降低。統計方法的使用應當避免向上反饋結果與數據不及時的問題。
3.要保證其時效性。統計方法與制度應該常用常新,保證其跟隨大環境的變動進行調整,避免一成不變,落后于社會發展的腳步,與時代脫節。
(三)優化源頭數據質量
1.加強對報表的利用
統計報表一般具有連續、全面等特征,在統計工作中,可以將其作為重要分析資料。
2.搜集相關部門信息
在企業與單位中,業務部門掌握的資料,尤其是財務部門的數據資料更加豐富也更加詳細,其中存在一些較為原始的信息,可以在收集資料時格外注意,加以利用,提高源頭數據的準確性。
3.做好實地調查工作
在統計分析工作中,實地調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統計人員可以親自到訪,提出一些問題,在談話中確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借此將已有的統計內容進行優化、補充以及完善[1]。
(四)加強統計科研投入
據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來看,近年來統計人員要應對的業務量增長幅度較大,工作中需要收集處理的信息量也隨之增長。因此,工作人員應該利用便捷的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與傳統統計辦法的結合進行更加精準高效的數據采集、計算、匯總等,從而為更好地適應統計業務的不斷增長和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做準備[2]。
(五)加強人員培訓
1.業務能力培訓
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員既能熟練運用電腦進行文字、數據的處理;另一方面,也要求統計工作人員能夠思維跟著時代走,對出現的新政策、新思想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部門需要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國內外優秀先進的統計技術方法,使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2.綜合素質培訓
統計部門一定要挺直腰桿,不唯上、不唯財,統計工作人員也要做到說實話、報實數。每個統計工作人員都應當有較高的責任意識,深刻地理解統計工作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兼職人員和臨時調派來的人員也要加強管理,避免出現統計數據跟著計劃跑、虛報數據的情況[3]。
(六)加大執法力度
1.學習法律知識
《統計法》第二十七條明文指出:國家統計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調查機構,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4]。基層單位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包括社會上的工廠企業等,相應統計部門的從業人員都應當增強統計法制意識??梢越M織相關人員對《統計法》《統計法實施條例》以及其他國家推出的新的條例、法規、管理辦法等進行定期的系統學習與解讀,以增強工作人員的統計法制意識。
2.規范執法程序
在催收保單、查詢書等工作必需的執法文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企業法人、統計負責人員、對應項目的統計員發放確認書,確保執法渠道得以理順,執法環節能夠被規范的同時具備其應有的合法性。
3.廣泛宣傳統計法
在工作進行過程中,對統計對象的各個層級都要進行統計法的科普與宣傳。從基層領導,到基層統計人員,再到企業法人,企業的統計員工都要深入宣傳統計法,為開展工作行便利,使廣大干部群眾學法、知法、守法,實現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創造一個良好的依法執行工作的統計環境。
4.嚴格執法
出現統計違法違紀案例時,相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統計法》賦予的職責,嚴格執法絕不手軟。采取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形式,實行專業執法責任制。堅決抵制和防范對統計數據弄虛造假的情況,對拒報、漏報、瞞報等違法行為追究其責任,將源頭數據的審核和數據評估的審核一把抓共同治。
(七)統計信息化建設
1.加快信息化進程。要想切實加強基層統計工作的建設,就要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而加強基層統計部門的信息化進程就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2.提升信息化水平。要提升基層人員對信息網絡的掌握水平,先要向他們介紹現代網絡技術,使其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能[2]。
3.改進統計方法。Excel程序在進行統計工作的過程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在其幫助下能更好地對各項數據進行單獨處理,同時由于其具有極強的運算能力,能夠大大提升統計工作的效率。
(八)建立順暢的統計工作體系
1.資料采集環節
統計結果要確保準確,需要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度。在進行基層統計工作時需要加強對信息采集環節的重視程度,保證收集來的數據有效合理。確保自身有足夠的判斷能力。除此之外,在基層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資料采集制度,保證資料的信息安全性,進一步提高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責任監督機制
基層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但有些數據的存在對統計工作是一種干擾。它增加了統計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會降低工作效率,是以需要加強改制,對責任監督機制進行補充及完善,對數據信息也要做好整理與優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統計結果的準確無誤,促使單位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以人為本建設統計工作
(一)完善機構建設
基層統計單位的職責是收集源頭數據,提供至上層統計單位。作為采集統計數據的源頭單位,統計體制的完善與否會影響著統計數據的質量。機構建設方面應以“一站多點”為圓心展開,外延經貿、財稅等基層工作機構的建設也亟待加強。
單位內,統計工作人員的穩定工作也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通過積極組織培訓、加強業務能力考核與職業道德建設、樹立各層級的優秀典型、增加考核激勵機制等方法,做到統計人員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對優秀工作人員提出嘉獎與鼓勵,弘揚務實求真、忠于職守的精神。
(二)減少行政干預
多數基層政府仍處于通過管理來行使其經濟職能的階段?!跋氯蝿眨颊儭钡陌l展辦法有其存在的優越性,但同時問題也十分凸顯。部分基層統計單位對采集所得的數據進行“美顏處理”,使其顯現出虛假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借此在表面上滿足政府要求,使數據變得好看但也使統計數據失真。
四、結語
統計工作重在細心,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被統計的對象也應當知法守法,提高全社會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源頭數據的質量,共同建立和維護統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大環境。有關負責人也要注重改善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為他們創造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的條件,提高工作者們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基層統計工作,使統計工作的開展踏上新時代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1]強曉瑜.試論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的運用[J].當代會計,2020(12):85-86.
[2]殷園園.加強統計工作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素質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0(10):56.
[3]王榮福.淺析統計數據與基層統計工作的完善[J].經濟視野,2019(09):151.
[4]姬俊雙.新形勢下企業統計工作創新優化探討[J].納稅,2019(01):197.
[5]閆繼軍.基層統計工作中的網絡應用[J].產業創新研究,2020(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