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摘 要:育苗產業化發展不僅是林業產業建設的關鍵,更是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的關鍵。基于此,該文分析了林木育苗特征和現狀,介紹了林木育苗技術,以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種植效果,推動林木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林木育苗;產業化發展;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069-02
近年來,沙塵暴、空氣污染等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我國加大了林業資源開發和苗木培育的力度。林木產業建設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產業,更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林業資源建設中,林木育苗是林木產業最基礎的技術手段,育苗質量直接關系到林木產品質量。為推動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加強對育苗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提高林木成活率,推動林木產業化發展。
1 林木育苗特征
我國綠色化理念發展速度快,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的保護手段逐漸完善,使林業育苗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為推動林木育苗產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林業育苗技術發展中,育苗技術直接關系到苗木生長,關系到林業的發展。使用合理的育苗技術更有利于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提高造林成功率。我國需要積極整合國內外育苗經驗,對推動林木產業化發展提供經驗和建議,加快林木育苗產業化進程[1]。根據我國林業研究,林業培育普遍存在技術含量低、生產效率低的問題。在林木生產中,育苗工作被認為是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得不到重視,交給苗圃工作人員完成。而我國造林工作面臨的覆蓋率低、造林頻率高的問題被認為是種子品種或耕地原因造成的。但忽略了育苗技術水平低,未考慮到林木生長的遺傳因素,所導致成活率低的問題。
要想推動我國林木產業化發展,需要提高育苗技術水平,從育苗技術、配套設施開展研究,加強對苗圃的培育,從而提高林木成活率,實現苗圃規模化建設。一般情況下苗圃基地投資金額高,要想達到大規模生產經營,必須要保證充足的空間,支持產業化生產的發展[2]。需要將林木育苗和市場、協會、企業等組織機構聯系起來,實現育苗技術的持續化發展。林業部門要積極完善種苗管理機構,加強對優質種源的保護,加強育苗技術的推廣,促進林木產業化發展,為林木行業建設更優良的發展環境。
2 林木育苗技術
2.1 品種選擇 根據林業工程發展規劃,明確林業建設總體任務,在育苗品種上進行科學規劃,推動育苗產業化發展。根據宏觀調控引導,選擇合適的品種生產,更能適應市場環境,促進林業經濟收益的提高,更有利于林木產業長遠發展。全面掌握林業市場的供求關系,以當地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為基礎,追求種苗多元化,合理規劃供應量[3]。城市觀賞樹種主要以彩葉樹種、常綠樹種、抗旱樹種、耐水濕樹種等。同時,考慮到樹種的適應能力,優先選擇本土樹種和適應力強的樹種,更容易成活,具有更高的市場適應度。重視外來樹種的培育,使用科學的育苗技術,按照引種程序,進行試驗并推廣,豐富林業產業結構。
2.2 基質育苗 林木育苗基質主要包括復合基質、泥炭基質,泥炭基質的主要材料為泥炭,復合基質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作物體、植物體等。泥炭基質的育苗效果更好,同等條件下泥炭基質育苗量可以達到復合基質的3倍以上。但是泥炭基質難以滿足林木育苗供應量,需對供應量不足地區進行復合基質開發。復合基質研發要關注發酵和配方過程,嚴格控制復合基質的育苗效果。在原料配制盡量就地取材,充分和實際情況結合確定配方。最為常見原料包括稻殼、鋸末、草炭土、秸稈以及樹枝葉等原料,并使用化肥、珍珠巖、蛭石等輔助原料,添加劑使用白生菌劑、白腐菌劑等[4]。發酵期間還需要控制好溫度、濕度等指標,觀察腐熟程度和病蟲情況。必要時可利用酸堿溶液調節pH值,將pH值穩定在6左右,提高育苗效果。現代育苗技術發展至今天,已經成為溫室育苗最有效的方式,對基質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基質孔隙度應保持(75±5)%,持水孔隙率保持在(42.5±2.5)%。基質包含營養元素充足,能夠滿足林木育苗的需要。林木育苗的產業化發展,對于育苗基質需求量更高,育苗時將苗盤輕按0.5cm小坑,將種子放入坑內,平鋪大粒種子,小粒種子覆蓋蛭石至孔的水平。至播種期后可移植至育苗棚內。在冬季移植還需要覆蓋塑料膜,保證棚內溫濕度合適。
2.3 機械化育苗 積極利用機械設備展開林木育苗工作。目前已經在林木育苗工作中引進了地膜覆蓋、自控玻璃溫室、自動充氣雙層溫室等機械化技術,但從國外引進機械化育苗技術,和我國氣候條件存在一定沖突,所取得的實際效果也十分有限。目前,我國自主研發出基質攪拌機、暖風裝置、苗盤架、筒式蜂窩塑料容器制作機以及種子分級機等先進機械設備,顯著地提高了我國育苗技術水平[7]。但受到經濟成本的約束,機械化育苗技術的推廣受到阻礙,很難實現基層化應用。因此,需給予經濟支持,推廣設備租賃等方式,實現大范圍機械化育苗。另一方面,大力推動機械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出更多灌溉、施肥等機械化配套設備,提高林木育苗機械化水平。對于觀賞類樹種,需要積極建立養殖標準,按照標準規?;a,充分滿足其審美功能,提升其市場價值。
2.4 容器育苗 育苗容器是將營養土、秧苗放入容器內,不僅節約了占地面積,也能節約種子。在珍稀樹種的育苗工作中,容器育苗技術更為常見,能夠縮短育苗周期,適用于不同地區的造林地,成活率更高。根據容器種類,可以分為可分解容器和不可分解容器。容器育苗也是林木育苗的關鍵技術,使用容器育苗可以預防苗木根系連接。運輸和定植時不會發生扭曲或折斷等損傷,可提高造林成活率[8]。注意不是所有育苗容器都能保證根系發育,根系未能充分發育會影響林木生長,影響到林分質量。因此,使用容器育苗技術需要使用合適的容器,在結構、規格以及形狀上充分滿足育苗需要,充分保證育苗質量。同時,兼顧育苗成本,積極推廣無紡布容器,不僅成本低,而且環保無害,具有突出的優勢。
2.5 工廠化育苗 使用工廠化育苗技術是通過人工控制苗木建立生產環境,以達到程序化培育苗木的目標。通過建立人工環境縮短育苗周期,出苗率高,能夠實現機械化作業。在實際工作中,注意控制土壤肥料、光照、溫濕度等影響因素,以提高魚苗質量。工廠化育苗需要提前采購充足的容器、育苗基質以及繁殖材料,并做好播種生產工作,充分利用機械化設備自動移栽、自動裝播。在此基礎上做好育苗煉苗工作。育苗工作包括水肥管理、溫濕度管理、病蟲害監控等。在煉苗工作上,在遮陰區域上煉苗,根據苗木分級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級管理,更有利于林木的成長。
2.6 苗木擴繁 苗木擴繁技術在育苗中最為常見,主要依據苗木有性繁殖或無性繁殖的特征進行擴繁。有性繁殖苗木擴繁技術包含培養離體胚、種子育苗。培養離體胚可以規避發育階段出現的障礙,將離體胚剝離出來進行擴繁培養。離體胚培養作為林木種植業的先進技術,其使用設備、技術手段、培養條件等專業水平更高,產業化發展中無法應用[5]。無性繁殖苗木則采取組培、嫁接以及插植擴繁[6]。其中,扦插繁殖、種子育苗技術最為常見,而育苗組培和離體胚培養通過優良種資源達到最大的擴繁效果,因此繁殖速度快,但受到經濟性等因素的約束難以推廣應用。從經濟性上分析,種子育苗增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扦插繁殖能夠達到良好的擴繁效果。目前,很多新型技術正不斷研發,加強技術推廣,并聯動新舊技術,擴大苗木擴繁的效果。積極使用生根促進激素,提高林木生根率和成活率。可使用人工生長調節劑促進林木的生根,如吲哚丁酸、萘乙酸以及吲哚丙酸等,以達到良好的生根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建設要滿足現代化、綠色化、科學化的要求,積極推廣應用科學育苗技術,提高林木成活率,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為我國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并提高林業建設的環保價值。未來還需加強技術推廣以及培訓,科學布局防護林、人造林以及經濟林,提高育苗培育速度,提高林木產品質量,充分挖掘林木產業的經濟效益及環保效益,推動經濟進步。
參考文獻
[1]牛金元.青海省林木育苗及栽培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1(12):153-154.
[2]盧海燕,陳偉,蘇岳,等.以林木廢棄物堆肥產物作為育苗基質的肥效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0):17-20.
[3]嚴志剛.林木種子的處理及育苗技術分析與研究[J].農家參謀,2021(09):160-161.
[4]安寶華.生態林業建設中育苗技術的應用探析[J].種子科技,2021,39(10):111-112.
[5]史軍平.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的分析[J].甘肅農業,2021(03):102-103.
[6]尹燕萍.林木育種方法在綠化苗木培育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1,39(01):85-86.
[7]崔麗婧.林業工程中林木容器育苗關鍵技術[J].鄉村科技,2020,11(36):58-59.
[8]秦希波.林業育苗工程產業化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05):16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