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伍 吳飛龍


摘 要:采用不同農藥品種和施藥器械,進行了水稻穗期褐飛虱的防效比較試驗,結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SC 300mL/hm2和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 300g/hm2對水稻穗期褐飛虱的防效較高,持效時間長,防效理想。同時,在使用同一種藥劑防治、植保無人機噴灑用量為22.5L/hm2時,對褐飛虱的防效較高,持效時間長,防效與電動施藥器械人工施藥相當。
關鍵詞:水稻;稻飛虱;農藥;植保無人機;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094-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高效、新型的植保藥械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使用,其中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普及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植保無人機不僅能防治病蟲害,又能播種、施肥和觀測,病蟲防控高效、省工省力、一專多能受到廣大農戶的接受和歡迎。但在農業生產中,水稻后期(穗期)病蟲害防控時,因植保無人機噴灑用量少,水稻后期郁密度大,在對水稻下部和基部病蟲害防治,特別是對褐飛虱的防效明顯降低,達不到病蟲防控的要求。同時,由于部分農戶的長期、單一使用同種高防效藥劑品種防治褐飛虱,致使褐飛虱對部分農藥品種已產生了一定抗性,且抗性在不斷上升,從而降低了防治效果。為進一步明確不同農藥品種、施藥器械防治水稻穗期褐飛虱的防效差異,筆者開展了不同農藥(械)防治水稻穗期褐飛虱的防效對比試驗,為植保無人機防治水稻穗期褐飛虱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10%佰靚瓏(三氟苯嘧啶)懸浮劑(SC),由美國杜邦公司生產。60%飛霸(20%烯啶蟲胺·4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WG),由西眾和化工有限公司生產。80%銳捕(60%吡蚜酮·2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WG),由山東松岡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30%天殲(6%呋蟲胺·24%異丙威)懸浮劑(SC),由安徽美蘭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0%大將領(吡蚜酮)水分散粒劑(WG),由河北冠龍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 施藥器械 大疆T20植保無人機,由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18L背負式電動噴霧器LS-18C,由臺州市路橋奇勇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作物、防治對象 供試作物:水稻(穗期),雜交中秈稻,品種為Y兩優17。試驗防治對象:六(4)代稻飛虱,以褐飛虱為主(混發種群)。
1.4 試驗示范設計
1.4.1 飛防示范 示范1:10%佰靚瓏(三氟苯嘧啶)懸浮劑(SC)使用劑量為300mL/hm2,示范面積為3.33hm2。示范2:60%飛霸(20%烯啶蟲胺·40%呋蟲胺)水分散粒劑(WG)使用劑量為300g/hm2,示范面積為40.0hm2。示范3:50%大將領(吡蚜酮)水分散粒劑(WG)使用劑量為450g/hm2,示范面積為3.33hm2。示范區不設重復,植保無人機噴灑用量設定為22.5L/hm2。
1.4.2 常規試驗 試驗共設6個處理(見表1),2次重復,共計設12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66.7m2(10.5m×6.35m),小區隨機排列設計。
1.5 試驗過程 示范區位于安徽省郎溪縣建平鎮郎溪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內,示范區總面積53.4hm2,泥質土壤,土壤肥力中等;水稻為雜交中秈稻,品種為Y兩優17。水稻種植方式為機插秧,機插秧時間為2020年6月10日,水稻長勢良好、較均勻。水稻前期防治病蟲害共用藥2次,第1次在7月24日,第2次在8月22日,防治稻飛虱藥劑均使用50%飛電(吡蚜酮)WG,使用劑量為300g/hm2。試驗示范用藥時間為2020年9月6日上午,天氣晴朗,無風。飛防示范區,按照示范設計處理施藥,大疆T20植保無人機飛防處理,噴灑用量為22.5L/hm2。常規試驗田,按試驗設計處理施藥,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人工噴霧處理,使用水量為450L/hm2。施藥前,田間留有1~2cm淺水層。水稻處于灌漿初期,田間褐飛虱發生量較大,平均百叢蟲量為4210頭,以低齡若蟲為主,其所占比例為78.8%。
1.6 調查時間與方法
1.6.1 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的第3天、7天分別目測各示范區、小區處理水稻生長情況,觀察藥劑對水稻的安全性。
1.6.2 防治效果調查 施藥后的第6天、14天左右,分別調查褐飛虱的防治效果,調查方法采用平行跳躍法取樣,每處理區調查10點,每點調查2叢,共調查20叢。記載褐飛虱蟲量、蟲齡(態)等,并按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統計和計算防效。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稻安全性 分別于施藥后3d、7d目測,各處理小區水稻的葉色、株高、分蘗情況均完全正常,處理藥劑對水稻生長安全。
2.2 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常規試驗處理幾種藥劑對褐飛虱的防效,藥后6d,10%三氟苯嘧啶SC、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80%吡蚜酮·烯啶蟲胺WG、30%呋蟲胺·異丙威SC防效在70.95%~78.03%,50%吡蚜酮WG防效為60.71%;藥后13d,10%三氟苯嘧啶SC、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防效在90.01%~95.01%,80%吡蚜酮·烯啶蟲胺WG、30%呋蟲胺·異丙威SC防效在83.01%~87.70%,50%吡蚜酮WG防效為78.56%。植保無人機飛防處理,幾種藥劑對褐飛虱的防效,藥后6d,10%三氟苯嘧啶SC、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防效在71.88%~77.65%,50%吡蚜酮WG防效為59.40%;藥后13d,10%三氟苯嘧啶SC、60%烯啶蟲胺·呋蟲胺防效WG在90.01%~94.88%,50%吡蚜酮WG防效為77.95%。
3 結論與討論
在水稻穗期褐飛虱重發的情況下,以10%三氟苯嘧啶SC 300mL/hm2和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 300g/hm2的防效較高,持效時間長,防效理想,推薦交替輪換使用用于褐飛虱防治;50%吡蚜酮WG 450g/hm2的防效偏低,褐飛虱對其已產生了一定的抗性,長期單一使用將加快抗性的升高,不推薦使用于水稻穗期褐飛虱防治。在植保無人機飛防示范中,在噴灑用量為22.5L/hm2時,以10%三氟苯嘧啶SC 300mL/hm2和60%烯啶蟲胺·呋蟲胺WG 300g/hm2的防效較高,持效時間長,防效與電動施藥器械人工處理基本相當。在水稻穗期進行褐飛虱防治時,要選準對路藥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抗性產生,推薦使用植保無人機,噴灑用量為22.5L/hm2,選用自動模式進行施藥,用足藥量,均勻噴施,確保其防治效果。
在目前的農業生產中,由于部分無人機機手過于追求防治工效、作業效益等,植保無人機在水稻后期(穗期)病蟲害防治中,噴灑用量一般均設置在15.0L/hm2左右,這與防控真正需要的噴灑用量有較大的差距,且表現較突出、現象較普遍,致使生產中存在較多植保無人機防治水稻穗期褐飛虱防效偏低的案例。因此,在水稻后期(穗期)防治褐飛虱時,設置科學合理的噴灑用量將是保障其高防效的根本,仍需要進一步試驗研究,從而推動植保無人機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科學高效應用。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