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瑤 羅楠 胡金龍
摘 要:作為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村落具有發展旅游的天然優勢,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該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桂林市太平古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建設旅游新農村、實行景區+社區一體化發展、維護歷史遺產、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主題片區、以古樟、古寺、古村“三古”為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等發展策略,以期為太平古村進行旅游開發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SWOT分析;旅游發展;開發對策;太平古村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117-02
2018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提出,為傳統村落發展提供巨大歷史機遇,作為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村落具有發展旅游的天然優勢,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1-3]。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學者將SWOT分析法用于旅游開發決策分析,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成為較為成熟的決策分析方法[4-5]。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探究太平古村旅游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應旅游發展策略。
1 太平古村概況
桂林太平古村位于桂林市靈川縣潮田鄉太平村,距離桂林市區32km,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太平古村始建于宋朝末年,是中國首批重點保護傳統村落。太平古村古木參天、溪流潺潺,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歷經800多年風雨,依然散發著悠悠古韻和勃勃生機。太平古村旅游尚處于待開發狀態,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古村、古樟、潮田河等優質旅游資源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旅游服務功能,且面臨現代建筑包圍和侵蝕,保護形勢嚴峻。
2 太平古村旅游發展SWOT分析
2.1 優勢
2.1.1 文化特色鮮明 太平古村的秦氏家族是在南宋末年為躲避戰爭從山東青州府歷城縣遷來,經過數代人的辛勤發展建成今日的太平村。太平村歷經800多年風雨依然保存了完好的千年古樟樹、秦氏宗祠、古戲臺。走在太平村曲折的古巷里,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秦氏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仍能在太平古村感受到秦氏文化的獨特魅力。
2.1.2 資源組合度高 以古村落、古樟樹、古寺廟為核心旅游資源的太平古村山巒疊起、河流相擁、田園阡陌,自然風光與古村落、秦氏文化、古祠堂、古戲臺等組合在一起,互補協調度較高,具有較強吸引力。
2.1.3 客源市場不斷增大 近年來,隨著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不斷推進,旅游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2019年桂林市游客接待量高達1.38億人次。隨著以高鐵為核心的快速交通網絡和航空網絡的進一步完善,桂林旅游熱度和影響力持續增長,旅游市場不斷增大。太平古村背靠桂林這一重要旅游集散地,且鄰近陽朔-興安這一旅游黃金線,無論是團隊市場還是周末休閑市場,都有較為穩定的客源保障。
2.2 劣勢
2.2.1 旅游基礎薄弱 太平古村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內部交通條件較差,住宿、餐飲等接待設施缺乏,配套的旅游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村落的整體景觀環境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
2.2.2 旅游人才短缺 太平古村內大部分年輕村民出外打工,留守的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老人和婦女,缺乏應有的接待、開發以及經營的能力。
2.2.3 市場知名度不高 由于太平古村還處于未開發狀態,還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產品,對外宣傳營銷尚未展開,市場的感知度較低,尤其是與周邊開發較早的大圩古鎮等相比,知名度遠遠不夠。
2.3 機遇
2.3.1 區域旅游發展面臨重大機遇 旅游產業是桂林市主導性支柱產業,桂林旅游的發展也一直處于領先位置。2009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了旅游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2012年11月28日,《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批復,桂林市旅游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桂林考察時強調要全力保護好桂林山水,努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為桂林未來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
2.3.2 對外交通不斷改善 隨著湘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完成,貴廣高鐵的建成通車,桂林的區域性交通中心地位逐漸凸顯,目前已形成以桂林為起點,到長沙、廣州、南寧、貴陽4個省會城市的3小時高鐵經濟圈。公路方面,桂林境內已經建成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路,并與國家高速公路網實現無縫銜接。隨著桂林市與海航旅游集團全方位戰略合作的開展,以航空和旅游為主體的旅游航空網絡不斷完善。航空、鐵路、公路三位一體的桂林立體大交通格局趨于完善,將使粵港澳、華中、云貴地區通往桂林的進入性大大加強,桂林旅游熱度將越來越高,太平古村也將從中獲得更多游客關注。
2.2.3 旅游需求日益旺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國家逐步推進落實《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旅游休閑日趨常態化。近年來,以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為代表的周末旅游以其獨特的“休閑+觀光+娛樂+專項”的組合方式形成了巨大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得到了快速發展。太平古村擁有良好的自然景觀環境、獨特的古村落文化資源,有利于開發適應當前旅游發展的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2.4 挑戰
2.4.1 區域競爭日益激烈 近年來,鄉村休閑度假旅游持續升溫,桂林以及周邊地區的鄉村旅游景區不斷涌現,區域競爭壓力日益加大。如何在區域眾多鄉村旅游區競爭中保持競爭力,明確開發方向,營造自身特色,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是目前面臨的最直接的挑戰。在市場需求上升和產品競爭同時并存的形勢下,產品特色是開拓市場的關鍵。
2.4.2 相關利益的均給予協調 隨著太平古村旅游開發的深入,經濟收益也會越來越大,由此產生的當地居民、旅游投資運營管理者之間的利益矛盾等問題也將凸顯,在太平古村旅游區開發過程中,一定要綜合考慮其主要利益相關者——政府、投資方、當地居民、游客等的利益均衡,以求和諧、可持續發展。
2.4.3 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沖突 在太平古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如何協調古村開發與傳統風貌保護的關系,如何協調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風俗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如何通過旅游開發來有效促進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既滿足村民對經濟發展、生活質量提高等訴求,也有效推進古村落的保護與歷史文脈的傳承,是太平古村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
2.4.4 旅游人才和技術的制約 隨著游客出游頻次日漸增多、旅游經歷日漸豐富,旅游市場發展日益多樣,游客對于旅游產品的品位追求越來越高,高品位的產品必然要求高素質的人才來打造。旅游項目的策劃,旅游景區的建設,客源市場的營銷以及旅游服務與管理都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太平古村的旅游開發剛剛起步,人才和技術的缺乏是其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3 太平古村旅游發展策略
3.1 建設旅游新農村 借助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機遇,將太平古村的規劃開發建設工作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相結合,用旅游發展理念謀劃農業、建設農村、教育農民,實現 “三個轉變”——傳統農業轉向旅游農業、普通農民轉向旅游從業者、村鎮建設轉向鄉村旅游區,切實把太平古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旅游新農村,把古村剩余勞動力轉變為旅游從業者,將整個古村建設成為景村相融、特色鮮明的精品古村落休閑度假旅游區。
3.2 景區+社區一體化發展 景區先行,社區參與。開發鄉村旅游應注重將居民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關懷對象,將社區參與、農民致富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本質要求。發展參與式鄉村旅游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讓社區和農民在參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既是參與旅游業的主力軍,又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桂林太平古村可從資源和市場兩大角度入手,借助冠巖、大圩等周邊景點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打造太平古村特色鄉村旅游示范區。
3.3 維護歷史遺產,修編傳頌故事 對古建筑群實施嚴格保護,對破壞的歷史建筑進行修復處理,修舊如舊,重塑歷史遺產風貌。用延續貫穿的理念,打造見證桂林太平古村落歷史沿革里的前世今生。通過對古建筑的內涵進行藝術化打造,營造氛圍,情景再現,真實體驗,編著相關故事,以彩調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藝術手法加以詮釋。
3.4 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主題片區 以古村、古樟、古寺為依托,充分挖掘古村落秦氏宗族文化內涵,通過設計與重塑,將秦氏宗族文化打造為可體驗、參與性的旅游產品,突出太平古村千年歷史文化體驗核心主題。此外,不同功能區也以特定主題,特色化發展。如在田園休閑區設置親子農園、幸福果園、鄉村俱樂部等主題園區,與當下流行時尚契合,頗具吸引力。主題化、特色化發展,對于后期宣傳,集聚人氣,提高知名度等影響深遠。
3.5 塑造品牌形象,注重營銷手段 以古樟、古寺、古村“三古”為特色,結合自然環境、文化底蘊,塑造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和鄉村生態旅游品牌,利用節事節慶等營銷策略,不斷推出新的亮點,提高游客重游率。例如,可舉辦古村攝影節、古村藝術文化節、BBQ狂歡派對、各季花果蔬菜豐收慶典等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文兵,吳蜜蜜,李欣,等.認知重構與傳統村落社區旅游創新演化——以湖南張谷英村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1,40(2):92-96.
[2]邵秀英,劉亞玲,王向東,等.黃河流域傳統村落旅游響應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1,35(6):200-208.
[3]陳水映,梁學成,余東豐,等.傳統村落向旅游特色小鎮轉型的驅動因素研究——以陜西袁家村為例[J].旅游學刊,2020,35(7):73-85.
[4]孟凱寧,郭娟齡.基于SWOT分析的生態視域下旅游產品設計[J].包裝工程,2020,41(4):116-121.
[5]陳曉琴.基于SWOT分析的溧陽茶文化旅游開發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11):124-125.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