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普
摘要:以往的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方法存在管理效率差的問題,為此應用BIM技術,提出一種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方法。通過研究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模型屬性、管理模型需求信息,相結合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構建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模型。將BIM模型導入計算機操作系統中,調整模型比例尺,使其處于一種相對直觀的檢索范圍內。描述可視化處理界面信息,使BIM模型體現一種可視化狀態。并選擇"前鋒線融合BIM模型"法,在模型中插入前鋒線,調整工程施工進程,控制總工程進程追趕前鋒線,以此校正并輸出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效果,完成對模型的構建。此外,通過對比實驗證明,設計的管理方法可以達到對工程建筑項目中各個結構構件可視化展現,并提升了工程建筑項目管理的效率。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建筑;項目管理
在建筑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化的發展背景下,建筑施工技術、建筑生產項目類型也越來越復雜,這種變革趨勢在某種因素上達到了建筑產業發展的高速性。但與此同時,建筑行業現有流動資金的建設風險也同比加大,為了滿足建筑項目工程需求,許多建筑施工方對工程項目使用了粗放式管理方式,但粗放式管理方式解決了建筑施工方燃眉之急的同時,也在某種因素加劇了產業發展風險。故此,施工單位應注重對工程建筑項目的科學化管理,有序整理項目資料,減少或避免工程項目信息碎片化問題發生[1]。
一、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方法設計
(一)建立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模型
為了滿足工程建筑項目管理需求,本文應用BIM技術,使用建立管理模型的方式,對工程項目開展的全過程實行管理。在此期間當中,應先明確構建模型的屬性與前期數據。依據施工進程總控需求,獲取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流。一般狀況下,建模所一定要的導入信息為總控信息流中的一部分,包括建筑材料使用信息、建筑工程開展合同信息、建筑構件信息等。不同類型的信息在模型中所起到的效用是不同的。
在完成對相關信息的獲取后,使用Autodesk企業的Navisworks操作軟件,實行建筑實體結構空間信息的定位。此軟件可以在使用中直接導入CAD圖紙與Revit信息,以此種方式,對建筑結構實行三維圖形表述,并在3Dmax軟件的支撐下,對模型外部輪廓實行省略性繪制。
對初步完成的BIM模型實行碰撞測試,檢測模型中是否含有不合理或設計不規范的結構。在BIM節點區域中實行控制計劃的輸出,添加具體的工程任務名稱、工程編碼。并在實施軟件中,將BIM節點信息與Project計劃實行關聯化處理。關聯期間當中,一定要將建筑構件信息實行集成化處理,在確保信息格式統一的基礎上,使用Timeliner功能,將二者實行關聯。此時,便可以達到通過連接功能對工程項目進程的動態化模擬。綜上所述,完成對工程建筑項目BIM管理模型的構建[2]。
(二)可視化處理工程建筑項目BIM管理模型
將BIM模型導入計算機操作系統中,調整模型比例尺,使其處于一種相對直觀的檢索范圍內。選擇一個可視化處理點,依據構件信息、整體結構,對可視化區域實行劃分。在此期間當中,可將其認定為一個與工程施工周期相關的控制變量。對視化處理界面信息實行布設,當完成對模型的可視化處理后,建筑工程項目中未實施區域在模型中將體現紅色原點,以此總控單位便可以依據項目的實際進展與工期需求,對工程施工進程實行調整。其中已完成施工的區域在BIM模型中將顯示綠色,綠色代表此部分區域達到工程施工標準,黃色代表此部分區域已完成施工,但存在質量或技術流程不符合標準問題。通過對BIM模型實行可視化處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進程與周期,降低工程施工中出現錯誤或違規性操作的概率。
(三)校正并輸出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效果
在完成上述相關工作后,一定要對導出的信息實行初步的偏差校正,本文使用的校正方法為"前鋒線融合BIM模型",在此期間當中,定位施工工期中存在延遲的施工點,并在模型中插入前鋒線,此時一定要調整工程施工進程,控制總工程進程追趕前鋒線。輸出工程建筑項目的落戶信息與待實施信息,將輸出的信息存儲在魯班MC平臺中,以便于后期對效果的導出。并在實際施工期間當中,依據施工現場產生的數據量,實行不同比例規模數據的導入,以此種方式對資源與進程實行對比,檢測工程項目施工期間當中目標矢量是否存在失控風險。當通過檢測后,輸出管理數據。如果輸出的管理信息存在冗余,也會使提取關鍵信息的過程變得較為困難,從而影響最終的管理效率。在導出最終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效果時,一定要依據工程規模調整輸出的管理信息量,并在必要的前提下,采取文字融合圖示的方式,對工程管理信息實行描述。在確保導出效果完善且不存在冗余的條件下,完成對加工成建筑項目的有效管理[3]。
二、對比實驗
(一)實驗準備
本文以某工程施工企業正在實行的建筑項目為例,分別將本文提出的基于BIM技術的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方法和以往管理方法應用于該建筑項目中,對本文管理方法的實際應用優勢實行驗證。該工程建筑項目整體面積為8624.05 m2,主體建筑結構為單層兩跨不等高結構,主跨跨度為25.0 m,下弦標高為26.58 m,鋪跨為12.65 m,屋面標高為13.25 m,共8.0個不等跨縱向柱,每2個縱向柱之間的間隔分別為8.2 m,9.1 m,11.6 m,16.4 m,11.6 m,9.1 m,8.2 m。該工程建筑項目施工區域已經通過人工吹填的方式實行覆蓋,并且完成了前期的強夯處理和聯合預壓等工作,在施工時可以確保其地勢平坦。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兩種管理方法在管理期間當中的工作階段、管理目標、管理點等均實行統一控制。將工程階段劃分為5個階段。
(二)實驗結果與研究
在得到相同的工程建筑項目施工質量下,本文管理方法完成各個階段目標的時間均在企業規定的施工范圍之內,遠遠少于以往管理方法完成各個階段目標的時間。以往方法完成目標時間僅在策劃階段和竣工階段符合規定的時間標準,其他管理階段均存在嚴重的延期問題,不僅會影響后續各階段的管理效率,還會影響整個工程建筑學項目的管理質量。本文在管理方法設計的期間當中,引入了BIM技術,可以達到對工程建筑項目中各個結構構件的可視化展現。在實行管線安裝的期間當中,通過BIM技術達到了對管線的防碰撞測試,提升了管線安裝的質量,并保證了后期建筑在使用期間當中的安全性[4]。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從建立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模型、可視化處理工程建筑項目BIM管理模型、校正并輸出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效果幾個因素,提出一種基于BIM技術的工程建筑項目管理方法,在完成對本文方法的設計后,將其與以往管理方法實行對比,經過對比得出結論:本文設計方法,可以將管理時間控制在標準要求范圍內,并且管理效率和可行性都遠遠優于以往管理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相比以往管理方法而言,效率更高,可視化能力更強,可滿足我國建筑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郭娟,鄢莉. 基于BIM技術的節能建筑工程項目進度監測方法[J]. 現代電子技術,2021,44(10):148-152.
[2]曲泳頤,楊政,于祺偉. 基于BIM的無人機技術在建筑施工項目管理中的創新應用[J]. 山西建筑,2019,45(7):223-224.
[3]李冰. 基于BIM技術的節能建筑工程項目進度監測方法[J]. 城市周刊,2021(26):35.
[4]孫玉芳,吳霞,何孟霖,等. 基于BIM+物聯網技術的裝配式建筑全過程質量管理研究[J]. 建筑經濟,2021,42(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