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
摘要:建筑工程行業作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積極倡導節約資源、建設生態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建設節能環保型建筑已成為建筑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不斷提高,建筑業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對建筑業、乃至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為了進一步突出建筑項目的節能環保性能,全面應用節能設計措施,使建筑能耗降到最低。
關鍵詞:生態建筑理念;建筑設計;應用剖析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國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全新時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與人民都越來越重視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斷興起的綠色建筑設計也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愛。綠色建筑設計原則將環境與人結合起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
1建筑設計中融入綠色生態理念的意義
不同于傳統的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是基于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環保理念的,人們對建筑物設計建造上的要求不再只是遮風避雨,更多的是對建筑工程結構的美觀、安全、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將綠色生態理念充分融入建筑學設計中,一定程度上順應了當前的時代發展,另一方面,也對目前我國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2建筑節能設計的原則
2.1環境保護準則
綠色住宅設計要與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結合起來,以確保建筑設計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在針對住宅內部小環境進行規劃時,要盡可能的保證其與大環境的整體呼應。這樣才能拉近住宅與環境之間的距離,讓住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保證這一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協調建筑與自然的共存狀態,實現保護環境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實施設計方案之前,一定要加強對當地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調研,將其作為設計基礎。同時,還要注意古樹以及歷史遺跡的保護,將其與現代園林結合起來。
2.2健康舒適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保證建筑的適用性,體現對用戶即人的關照,增強用戶與自然環境溝通,讓人們在健康、舒適、充滿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數,保證室內一定的溫、濕度,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及聲環境,建立立體綠化系統凈化環境等。
2.3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的“地”不是土地的意思,而是建筑物所在的地區,不同地區有各自的氣候特征,比如某地區屬于寒冷地區,某地區的節能建筑設計必須符合某的氣候特征,不能隨意套用其他地區的節能要求和標準。某地區的建筑居住群體基本上都是南北向布置,而東西向布置的住宅群體,其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自然會增加建筑成本。建筑物間距必須布置合理,高層建筑和低層建筑的布置位置,既要滿足防火間距,又要滿足采光間距,更要滿足土地利用率的要求,建筑群間盡量減少硬化地面,提高綠地率,以減少地面對建筑物的反熱輻射,降低夏季環境溫度,降低區域熱島效應。建筑物自身的體型系數也應嚴格控制,不能超過節能設計規范的規定,盡量采取建筑物外墻平整,減少造型凹凸。
3生態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建筑物采光與通風的設計
在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物居住環境的好壞是綠色建筑設計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建筑物周圍環境質量進行有效調節,在采光、通風的設計上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實現綠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必須在對建筑物的設計上,做到自然通風,保證建筑物內部良好的空氣質量,才能讓居住者住在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中;另一方面,采光設計上也要避免熱輻射和陽光直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對建筑物的采光布局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對曲面建筑而言,熱耗比較小,將建筑高度和力度控制在一個范圍內,盡量減少建筑外墻的占地面積。
3.2在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周邊的生態環境
在民用建筑設計過程中,將綠色設計理念加入其中,能夠確保周圍生態環境和建筑物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并且有效地改善小區內部的環境,避免小區面臨更多的噪聲,做好綠化工作。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于建筑屋頂做好綠化工作,可以避免屋頂因溫度過大,產生熱島效應,由此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使得空氣得以凈化,同時也使得建筑具備美觀性。
3.3在屋頂隔熱技術中的應用
空氣隔熱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解決這一問題,減少外部環境對建筑物內部溫度的影響,并將內部溫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此外,建筑保溫技術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內部的熱量散失,降低能耗,促進建筑節能減排。屋面的隔熱設計,一般采用隔熱砂漿和隔熱板等材料來阻止熱量傳遞到墻壁,可以更好地將房屋的溫度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下,并且降低能量損失。有效地減少了加熱和冷卻過程的能源損耗和成本浪費。此外,遮陽系統是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有三種類型:水平、垂直和復合。在設計時,需要注意每個部位的不同需求。通常而言,外部遮陽系統的應用可以達到更好的隔熱效果,設計時將其與當地環境和體系結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多種資源合理布置和劃分。
3.4增加立體綠化
住宅區的水體和綠植不僅能凈化居住環境的空氣,還能在蒸發吸熱的過程中加速空氣對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因此,在建筑的地面、屋頂、陽臺和垂直墻面上都可以種植綠植。對于綠植種類,應選擇樹干高大的落葉型喬木,這種植物在夏季可以遮擋陽光,打造陰涼通風的環境;在冬季能抵擋狂風對建筑的侵蝕,營造綠色節能的居住環境。同時,在建筑的樓頂,也可以通過覆土或蓄水灌溉的方式種植綠植,能達到保溫隔熱、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在建筑的垂直墻面上,無需像以往那樣在墻上種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而是設置雙層通風的綠化結構,增強墻體的自身散熱功能。同時,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墻體植物夏季繁盛、秋冬落葉的自然規律,也會使建筑和自然氣候融于一體。
3.5新能源的應用
隨著全球能源日益枯竭,能源供應緊張,新能源的使用變得迫切,建筑節能設計要響應時代要求,通過新能源利用方案,逐步替代傳統能源,減少傳統能源的消耗。與傳統能源相比,節能環保新能源能夠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更有利于社會持續發展。建筑設計要以節能、環保為目標,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大對清潔能源的利用率,主要包括光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降低傳統能源消耗,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太陽能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資源,相關人員正在努力增加太陽能的獲取途徑,提高其利用效率。在建筑設計中也要提高太陽能使用率。例如,設計太陽能光伏板,可以用太陽能供電。大量的陽光照落至房頂上,通過連續的光照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建筑提供電力,達到節電目的。太陽能熱水器是太陽能利用最具代表性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事先預留專門的空間,保證太陽能熱水器的安全使用,保證太陽能的統一安裝和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
結語
總之,節能建筑設計是指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并從生態和節能效益入手的建筑設計理念。當前,當將其應用于建筑設計行業時,建筑設計行業中的社會環境保護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是最值得關注的,實現合理設計可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馬彪.建筑工程設計中的節能建筑設計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0(3):15-16.
[2]高登峰.建筑工程設計中的節能建筑設計探討[J].居舍,2020(2):103.
[3]黃金強.建筑工程設計中的節能建筑設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