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浩 車德坤
摘要:建筑設計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在以往的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工作中,二者的開展往往缺乏長期計劃,城市規劃需要隨著地區發展動態進行調整,計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在設計時更為注重建筑功能,以及局部美觀,對于城市整體的審美影響缺乏科學考量。本文從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概述出發,找出新形勢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并為新形式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新形勢下城市規劃設計
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加快了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速度,人民對于城市的需求逐漸呈多樣化發展,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中,城市規劃不僅需要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符合地區經濟發展要求、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而且需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而建筑設計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形式,以城市整體規劃為出發點,確保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整體的和諧統一。
一、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概述
城市規劃是立足于城市發展,通過對城市發展方向進行研究,對城市建設進行綜合部署一種計劃形式,通過明確城市未來發展藍圖,從城市當下發展情況入手,對城市建設以及運行進行合理的設計。在城市規劃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包括城市經濟情況,社會文化情況,還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特點以及城市固有建筑特點。而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下,對城市中的建筑物進行設計的一種建設任務,其內容包括對建筑物功能、結構、形態進行設計等,在建筑設計中需要將建筑物的設計形成方案以及圖紙。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具有直接影響,而以往的建筑設計也對城市規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新形勢下,建筑設計需要以城市規劃為出發點,確保建筑設計符合城市規劃要求[1]。
二、新形勢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改變,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理念也隨之發生改變,但是在地區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由于思維固化等問題,造成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建設過程中缺少對固有文物古跡的考量
在部分地區的城市規劃中,規劃缺少對城市固有文物古跡的考量,造成對文物古跡保護力度不足,甚至部分古跡遭到破壞,單純追求現代化,未能體現出城市的特色,城市建設不合理。如部分古鎮,固有建筑物不僅年代久遠,而且極具地方特色,在城市規劃中一旦隨意破壞固有建筑物,或在建筑設計時缺少對固有建筑物的考慮,將會造成城市文化功能受到破壞。
(二)建筑設計考慮缺少整體性
在部分城市的規劃設計中,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時,還存在單純注重功能性或美觀性的情況,部分建筑物功能性較強,但是缺乏美觀性,不能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的審美需求,而部分建筑物在選材,設計上過度追求美觀,過度進行造型設計,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
(三)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思維存在固化現象
由于以往的城市規劃受技術限制,規劃一般針對部分區域進行,不能充分考慮城市整體發展趨勢,在新形勢下,盡管科技水平已經提升,但是部分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受到以往思維的影響,未能充分應用現代化技術,造成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以及整體性,不符合城市整體發展要求。
三、新形勢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策略分析
新形勢下要保障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符合國家要求,符合地區發展需求,需要從整體布局出發,充分了解地區發展形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做好城市規劃整體部署,為建筑設計指明方向
做好城市規劃整體部署,為建筑設計指明方向,需要保障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和諧統一,在城市規劃中,需要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方向,以及地區經濟文化特點,合理進行設計。如部分地區以水利發電為主要產業,在進行城市設計時,可以以資源節約環保為主題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充分考慮水利發電情況,對城市的各項經濟文化建設進行合理設置,發揮地區優勢,明確城市發展主題,在建筑設計中響應資源節約環保號召,充分應用環保材料,并且在建筑功能建構上,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在造型設計上,以功能性為主,在美觀性設計上從整體布局出發,形成統一和諧的建筑風貌。并且城市規劃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設計以及城市建設上就地取材,減少遠距離傳輸造成的建筑成本增加,發揮地區資源優勢,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并且通過多次少量采購資源有效避免資源浪費[2]。
(二)打破固有思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設計需要打破固有思維,在對局域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利用現代技術如衛星地圖,3D影像等,從設計整體出發,確保區域建筑設計與城市整體具有協調性。并且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城市經濟發展形式進行分析,進而對區域內建筑設置進行調整。如以工業發展為主要經濟形式的城市,對于較為偏遠的區域進行設計,由于后期工業可能向城市外圍發展,在對局域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為工廠等預留出相應的位置,保障工廠與居民區的距離。通過立體建模,對設置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判斷。并且可通過PDF以及三維繪圖等技術對建筑進行設計,從整體上保障區域建筑之間風格具有一定的統一性[3]。
(三)注重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新形勢下,文化傳承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發展的重點,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地區的文化特點,加強對地區文物古跡的保護,發揮地區文化優勢,促進城市發展,避免盲目追求現代化,造成對文物的破壞。城市規劃需要具有自身的特點,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需要發揮當地及周邊資源優勢,包括文化資源以及物產資源,可圍繞文化主題進行城市規劃,保障建筑設計與固有古跡相和諧。如對于名勝古跡較多的城市,可著重發展旅游業,在城市規劃中,按照旅游業發展方向進行規劃,房屋建筑以及商業區設計可按照地區旅游業主題進行設計,人工建造文化活動中心,促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如對于鄉土文化逐漸消失的地區,為實現文化保護,城市規劃時可劃分專項區域,鼓勵鄉民搬到區域內生活,并以鄉土文化為出發點,發展旅游業,即解決了城市規劃下鄉民的生活問題,又實現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3]。
(四)加強管控力度,按照計劃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
新形勢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需要具備精準性特點,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以及對城市發展的考察,對設計進行精細化處理,包括各項內容的具體實施方向,實施方式。如在建筑設計中,需要明確建筑風格,施工工期,建筑選材等,確保工程能夠完全按照設計開展,為確保城市建設能夠按照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計劃進行,需要加強對城市建設的管控力度,相關部門需要將監管工作落實到建筑設計實施的末端,了解實施情況,防止實際操作與計劃不符的情況發生,對于實際出現偏差的情況,及時向上反饋,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及時進行解決,而對于建筑的質量等方面問題,需要加大質檢檢查力度,可采用現代技術,對落實情況進行考察,保障建設質量[3]。
結語:
通過做好城市規劃整體部署,為建筑設計指明方向、打破固有思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注重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加強管控力度,按照計劃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等一系列辦法,能夠有效確保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而確保城市發展能夠滿足人民需求。
參考文獻:
[1]戴育健.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淺談[J]. 建筑·建材·裝飾,2020,000(002):134,151.
[2]陸玉峰. 淺談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J]. 建材與裝飾,2020,000(003):98-99.
[3]顧俊利.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探討[J]. 城市周刊,2019,000(029):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