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桓軍
摘要:造成城市中出現水土流失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分別是人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主要是因為城市開發建設工作中,土地的規劃布局方案存在不足之處。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及生產經營階段缺乏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意識,過分關注經濟發展和建設問題。這不符合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基于此,城市管理部門必須要積極展開宣傳教育及規劃管理工作,及時結合當地出現的實際水土流失問題,擬定保持水土的計劃。
關鍵詞:城市管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過程中,都涉及到對土地資源的應用,如果開發利用方式不科學、不合理,就容易影響土地的使用價值,出現土地鹽堿化、水土流失等問題。而這會給城市的生態建設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必須要積極做好防治管理工作。以預防為主,降低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率減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1.分析城市為什么會出現水土流失問題
以城市建設中普遍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為例,防控該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找到引發問題的原因。
1.1人為因素
城市管理部門缺乏環保、水保意識,沒有在社會范圍內宣傳環保、水保理念,相應的環保、水保措施也沒有落實到位。導致實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經常會出現土地過度開墾、垃圾隨意堆放以及廢水無節制排放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建設階段,城市只關注如何拓寬交通道路,構建交通運輸網,沒有關注城市綠化建設問題,導致植被覆蓋率低,無法有效保持水土,進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的情況。
1.2自然因素
自然氣候環境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特別是一些惡劣的氣候條件,比如,地震會造成地質結構被破壞,暴風天氣下會造成土石、植被被刮走,地表裸露問題比較嚴重,而洪水也會淹沒并沖走土壤。這些自然天氣引發的問題通常是不可控的,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如何處理,就是管理部門新時期在生態建設階段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水土流失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
2.1生活方面
城市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會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首先,城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就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感。然而,由于建設方式不當,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到位而導致了水土流失問題,這會引發城市氣候變化。比如,氣溫升高,氣候干旱等。其次,水土流失問題下,導致地質結構松散,土壤含沙量大。基于此,在大風作用下,城市當中容易經常出現沙塵天氣,造成空氣質量下降的問題,最終降低生活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2.2經濟方面
水土流失會導致水資源減少,土壤肥力下降、含水量降低,使得該地區無法有序展開農業和林業建設工作。如果當地以這兩項產業為主要經濟來源,那么在城市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時,就會由于土壤產出能力減弱甚至喪失等情況,而造成經濟損失,制約城市經濟建設工作的穩步發展情況。
2.3安全方面
如果城市周圍有河流,而且河道彎曲,在水土流失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會導致流失的泥沙堆積在河道彎曲位置,進而造成河道擁堵、河水污染等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在河水漲潮時,引發洪澇災害,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安全。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成為了各個城市的基本工作目標之一。
3.行之有效的城市水土保持措施
針對實際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通常城市會采取用地和養地相結合的方式,在管理制度當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從中制定出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的水土保持計劃。
3.1土地規劃
首先,基于城市建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土地資源,而建設方案的不合理性會造成水土流失問題。因此,新時期城市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進行地質勘察工作,通過測量測繪來確定可用地的范圍,了解地物資源的分布情況,并根據人們對交通出行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實際要求,展開城市規劃布局工作,研究最大化發揮出土地資源使用價值的方法。并從生態保護的角度,確定各種建筑物的建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城市周邊存在河流,則在河流周圍不能建設重工業企業,尤其是河流上游地區,嚴禁日常生產經營階段會產生廢氣、廢水的企業占用這片區域。
其次,應當科學展開產業結構優化研究工作,根據土地資源的營養價值和地形、地勢特點,確定各產業的實際占地面積及具體位置,完成新時期的土地規劃布局任務。側重于鼓勵各企業調整經濟產業結構,降低會對水土資源造成破壞及浪費產業的比重。此外,以農耕工作為例,應當在滿足市場對農作物質量及產量的需求之上,控制城市周邊耕地的占地面積。
3.2植樹造林
在水土保持工作上,應重點意識到林木資源在涵養水土環節中的重要作用,科學根據城市內部現有建筑物的布局情況,考慮展開植被種植工作。比如,比較常見的方法就是在道路兩旁種植樹木、灌木叢。在不妨礙交通的情況下,這些植被不僅可以美化道路,還可以凈化空氣,吸附灰塵、尾氣等。同時,可以在一些邊坡位置上種植草坪,選擇合適的草種,全面擴大城市中的植被覆蓋面積,降低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幾率。
3.3宣傳教育
基于很多水土流失問題都是由于人為因素引發的,所以,在新時期制定城市管理計劃時,不僅要關注如何涵養水土,還要規范人們的生活及工作行為。在這個問題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電視、廣播、網絡媒體進行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宣傳。政府部門還可以定期安排工作人員進入大型企業、社區、學校,組織開展座談會,介紹目前的水土流失情況,闡述造成問題的原因,講述問題的危害性。并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介紹一些常規的保持水土的方法,著重為人們樹立起環保、水保意識,提高基層群體的水土保持能力。通過宣傳教育,還可以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從而引導更多專業性人才主動參與到城市的水土管理工作任務當中,為降低工作難度奠定良好基礎,帶動城市生態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4各部門聯合
為各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明確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讓各部門共同朝著保持水土的目標奮斗,這可以降低水土保持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果。同時,與社會群體建立聯系,讓資金雄厚、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參與到水土保持工作中。這需要政府出臺管理政策,以政府為主導,構建網絡工作平臺,方便及時傳遞工作信息。最后,積極收集工作資料,了解近年來所采取的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并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的工作經驗,科學創新工作方案。
3.5管理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穩步開展,需要有健全的監管機制作為支持。第一,要從法律管理的角度,提高工作的權威性,對隨意開墾土地、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問題的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第二,要建立全面的監督體系,讓基層群體都能參與到對水土保持制度制定、執行情況的管理工作當中,并鼓勵他們積極檢舉違規浪費土地資源、水資源,污染環境等行為。通過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城市發展進程中出現水土流失問題。
結語:
水土流失會在生活方面、經濟方面產生不良影響,嚴重時還會引發安全風險問題。基于此,城市管理部門必須要結合現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合理結合地物資源分配情況,制定土地規劃利用方案。重點應展開植被種植工作,選擇合適的植被品種,確定植被的栽種位置。同時,應面向社會,展開環境保護觀念的宣傳教育工作。并采取多部門聯合、全社會共同管理的方式,管控污染和浪費水土資源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劉建.淺談城市水土保持[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5(215):256-258.
[2]郭東.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討[J].智能城市,2020,6(3):121-122.
[3]郝永宏,郝亮亮.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討[J].2021(2020-3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