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
摘要:科技的進步和傳統施工技術的革新,促使向著復雜化、多樣化、大型化發展的新時代建筑物應運而生,它們的造型和功能、規模都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另外,建筑行業正在成為許多新興技術的載體,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的。我們知道,影響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因素有很多,就目前來看,在我國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時候,有一部分會產生混凝土裂縫,這就給我國建筑行業穩定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只有嚴格的規范化處理施工技術,才能不斷地提高施工技術,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技術應用
引言:
混凝土從本質上講是一類復合材料。此類復合材料一般是按照砂、水泥等物質,按照固定的比例進行融合,借助專業攪拌設備而形成的一種物質,在形成過程中,水泥的特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證。因其制作成本比較低、價格便宜,所以目前混凝土已經成為建筑工程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施工材料之一。
1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技術存在問題分析
1.1調配比例問題
根據上文所述,混凝土是各類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復合材料,因此不同材料的比例會對混凝土的特性造成很大影響。在建筑工程施工設計過程中,對混凝土的各類材料比例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然而在現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比例不準確的現象比較多,在進行日常施工質量檢查的過程中,施工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需要制定專門的應對策略,從而實現對混凝土中各類材料的嚴格管控,從根源上解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比例失調等問題。具體來說,通過嚴格管理混凝土比例,就能夠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同時,對施工人員加強管理,也能將此類問題扼殺在搖籃中。改變傳統隨意的工作方式,對出現的違規操作進行嚴格懲罰,從而杜絕施工過程中出現材料比例不準確的現象。
1.2混凝土材質問題
在混凝土形成的工藝流程中,除砂子、水和水泥外,還有個別其他材料摻雜,以上材料對混凝土的最終質量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施工材料的質量才是其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一般來說,在生產之前,應該對各類材料的質量情況進行嚴格調研和把關,對已經采購的材料及時開展入庫驗收工作,對出現質量問題的材料及時清退。例如,水泥、砂石等材料,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檢查,檢查內容應該包含但不限于制造日期、供應商和合格情況等,尤其應該嚴格檢查水泥的來源。砂石材料檢查階段,需要審查砂石顆粒的大小,分析砂石材料的成分等。
1.3裂縫問題
裂縫問題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十分常見,此種問題在同類型工程領域都是一個十分棘手,并且難以避免的現實問題。由于受到一些外力因素、環境因素的影響,致使此類裂縫問題頻發。而這些裂縫則又會直接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通常來說,造成此類裂縫問題的原因涵蓋多樣,而裂縫表現以及出現的位置也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的裂縫其原因也不盡相同,只有找準部位分析其原因才能有效解決。此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只有規范每一個步驟,才能夠減少此類問題出現的幾率,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1.4養護問題
養護也是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步驟。在此過程中,如果混凝土熱量不能夠有效散發,則受到溫差的影響,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發生一定形變,嚴重時不僅會出現裂縫,甚至還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斷裂,因此養護是必不可少的。具體來說,在使用階段,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振搗,以幫助混凝土散發其中的熱量,并且也能夠極好地增強混凝土結構的強度,以此滿足建筑建設需求。這一部分屬于前期的養護工作,后期的養護工作還有保溫、放置薄膜等。
1.5水泥散熱問題
混凝土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熱量,而熱量是水泥產生的。在攪拌過程中如果水泥散熱不好會在混凝土內部產生氣泡,從而使得混凝土在完成結構制作時會有裂縫等問題出現。同時,如果混凝土內部的熱量無法及時散去,會造成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從而在混凝土內外部產生巨大的溫差,進而產生裂縫問題,往往混凝土裂縫并不規則,從而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難度。
2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
2.1攪拌技術
混凝土的攪拌技術,是一項非常依賴于具體施工經驗的技術,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例如,攪拌的時間、材料的配置比例和各類材料的投放順序都會對混凝土的最終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施工人員應該在事前對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可能產生影響的各類要素進行深入研究,從各個方面入手,嚴格按照攪拌工藝進行攪拌過程的管控,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最終質量。同時,在攪拌過程中應該對攪拌時間進行嚴格控制,攪拌時間應該根據攪拌過程中的均勻程度和混凝土的流動情況進行適當控制。在完成混凝土攪拌后,應該立刻將混凝土卸下備用,防止過分凝結。
2.2溫度控制技術
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熱量,若要對混凝土結構溫度進行控制,首先需要從其質量入手,從水泥的比例調整出發,降低其在攪拌中的產熱數。如,在混凝土結構內部預先鋪設冷凝水管道,在完成澆筑流程后,將冷水注入到管道內部,通過冷凝水的流動將混凝土內部的殘余熱量帶走,進而減少混凝土內部和外部的溫度差,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
2.3澆筑技術
混凝土澆筑是混凝土結構中的核心專業技術。在進行澆筑前,應該按照澆筑標準對模板、鋼筋材料等基礎設施進行檢查,保證其質量過關。在澆筑過程中,應該遵循“不間斷”的原則,逐層完成混凝土的澆筑,澆筑應該按照上一層凝固立刻澆筑下一層的原則。在澆筑完成后,現場施工人員應該按照相關標準,對模板的密封情況進行檢查,對殘留的污染物立刻清除。
2.4養護技術
養護實際上是為了減少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是降低裂縫發生概率的最好措施,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緩解。一般而言,應該在完成澆筑工作12h內進行養護。另外,養護工作也不應該僅拘泥于澆筑環節,在完成混凝土澆筑且拆模后,應該再次進行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通常的養護方式是采用噴水方式進行,噴水應該遵循一定的頻率要求,且不是完全固定的,具體頻率應該按照施工現場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原則上應該按照每周一養護的規則執行。浸水、覆蓋和尾水養護是三種常用的養護方式。
2.5防裂技術
防裂紋技術一直是混凝土結構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的防裂性,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除了上文提到的方式以外,還可以采用添加輔料等形式,在混凝土中增加國家規定的添加劑,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產生自縮性的概率,例如,增加無機纖維、金屬纖維,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特性,從而提升其抗裂紋的能力,進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質量。
2.6配置技術
混凝土的配置技術是一門比較專業和基礎的技術,混凝土的最終質量受到各類材料配比的影響,因此在對混凝土材料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和配置標準進行,同時應該結合配置人員的具體經驗,根據施工項目的氣候、地理位置等特點,對配置比例進行一定程度的微調。在配置過程中應該遵循精準化的原則,例如水泥、砂子和膠合劑三者應該保障其數值的準確性,并且嚴格按照配比流程進行配置。
3結束語
在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對工程質量也要嚴格地把控,只有建立在質量之上的發展,才是健康持續長久的。人民的居住安全與混凝土質量息息相關,每一個豆腐渣工程的出現都是對人民安全的威脅,隨著人民對于混凝土施工安全性越來越關注,對其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質量也在不斷地優化升級,建筑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因此混凝土施工的技術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技術優化的基礎之上使混凝土能保持上等的水準,這同時可以促進現代化建筑的發展??傊?,混凝土施工技術科學合理的時候建筑工程的質量就能得以提高,從而使壽命更長。
參考文獻:
[1]梁朝松.淺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1,18(2):9-10.
[2]謝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1):82-83.
[3]陳志雄.高層建筑混凝土工程質量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9(3):5.
[4]于家慶.淺談土木工程砼施工技術中的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導報,2012,9(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