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慶 李啟豐


摘要:城市道路作為城市交通的主要設施,這是城市發展的體系結構神經網絡交通、道路照明燈柱作為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的市政基礎設施,能夠提供城市行人和交通誘導的路上的照明,有利于確保人員和車輛的安全,道路效率和城市安全。
關鍵詞:城市道路;智慧燈桿;系統設計
一、實施道路照明智慧燈桿的需求
1.全面推廣智慧燈桿的理由
隨著現代城市向智慧城市的發展,對智能燈桿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迎賓大道、景觀道路、各種樞紐和擁擠的戶外廣場。城市道路照明作為一種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燈桿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同時,多功能應用程序,包括交通流量監控,公共無線局域網、移動通信、視頻采集、信息發布、公共安全、而其他功能可以推薦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傳統的道路燈桿強調夜間照明的功能,只提供道路照明服務,而不具備調光功能,只能通過配電箱控制關閉一定的電路照明(在道路與人行道照明配線分開的情況下)。
在滿足道路照明和道路引導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信息感應手段、數據通信傳輸手段,將采集到的各種信息傳輸到智能照明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光源亮度調節及啟閉裝置,計算機處理裝置。包括視頻監控攝像頭、無線局域網發射機、公共廣播揚聲器、信息發布屏、插電式或純電動汽車充電樁、戶外環境分析儀器、聲光報警設備、實時信息采集發布設備等;智能城市的核心管理內容,如智能照明、智能公交、數字城市、公共安全、無線城市、信息公告和及時報警等,都在管理后臺實現。
2.智慧燈桿帶來的道路品質的提升
城市道路作為城市交通大動脈的骨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前沿陣地。如何通過智能燈桿提高城市的質量,是城市管理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目前城市道路需求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下:
(1)進行系統升級。
(2)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暢。
(3)上下班道路高峰期擁堵。
(4)應急信息(例如:災害天氣、水侵路段、消防車輛通過等等)發布不及時。
(5)城市監控不完善。
(6)城市道路通信覆蓋不全面,通常無線通信基站設置與建筑物地面,隨著5G基站的建設,高頻無線通信對基站的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智慧燈桿建設可以彌補該方面的不足。
二、智慧燈桿的系統構成
1.智慧照明總體組成
管理服務應用層、網絡傳輸層和現場感知層組成了智慧道路照明的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智能燈桿可以整合城市道路公共視頻監控的零散、監控覆蓋不全、燈桿邊緣等缺陷。智能電線桿專注于現場監測、及時預警、信息采集、信息公告、遠程交互、空氣天氣質量監測等功能,可提供快速部署任務、現場工況快速返回、報警聯動、數據采集、道路車輛工況監測、美化等功能。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獨立部署,即可以與一套綜合平臺運行,單獨完成任務,也可以與其他平臺集成或連接,實現各個系統的協同運行。
2.智慧網絡的控制系統
智慧燈桿架構如圖2所示。
智能燈桿的網絡數據類型包括視頻、圖像、語音和數據業務。系統通信的主網絡鏈路為光纖,整個平臺末端的智能燈桿為輸入節點,每個節點涵蓋視頻監控、戶外無線通信、公共廣播、路燈照明開啟及亮度調節等功能。管理層的智慧應用平臺系統,通過傳輸網絡收集到中心機房的服務器,形成了現場節點到網絡中心的千兆甚至萬兆級的數據傳輸,通過整套系統架構,管理層能夠及時對相關的子系統進行訪問、處理和權限設定。
3.管線方案
電力線路采用以下方案:智慧燈桿電源由市政公用電源供電,其中引低壓交流電源,智慧燈桿戶外電源主要采用獨立資質,且兩條線路相互獨立,相對獨立,可為道路全程照明供電,另一種方式為智能系統的通信、監控、氣象、交通等連接設施供電。UPS保證了照明電路停電時供電的可靠性。燈桿智能裝置的電源從機房雙回路的下接口布線。在停電或斷電的情況下,UPS保證燈桿智能裝置的正常運行。
管道安裝在每根智慧燈桿電纜連接軸附近均安裝有連接電纜的基礎,光纖分支裝置在井內,根據智慧燈桿輸送設備的類型、規格和數量,分支管道的數量根據所需要的電纜、類型、各種電纜截面積,預敷設4 ~ 8 50塑料螺紋管,實現智能燈燈桿底座與燈桿旁電纜布線井之間的連接。在鋪設主要管道時,應充分考慮長期發展需要。主、二次管道的管孔數量不少于6個75~ 110個穿線管的孔,其中25個小管插入主管道敷設光纖。城市支管的規格和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評價。主干管道管壁的顏色要根據各用戶部門的要求來選擇,以便于管道的鋪設和后期的管道維護。
4.平臺管理軟件模型
由于城市道路照明環境多變,室外氣象條件復雜,受天氣、交通流量、突發事故等因素影響,采用神經網絡模型難以及時準確地描述場景環境。建議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將模糊控制用于先進的神經網絡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邏輯分析和表達能力,上位機系統軟件將管理平臺上的各種數據、信息作為模型的輸入,以道路照明燈具的亮度作為模型的輸出,建立了控制模型。模糊控制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1)基于機動車和行人的自適應控制,道路照明亮度輸出的智能算法。
(2)智慧照明云平臺實現對燈具的遠程控制、亮度控制、電耗控制、圖像圖形顯示等功能。
(3)在智慧照明系統架構下,完成第三方場景的解決方案。
(4)基于云端大數據,研發分析算法,實現自我學習能力的智慧照明控制算法,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方法和云計算平臺結合建設和實施,打造當前優秀的智慧型城市道路。
結束語:
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道路的擴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張,機動車司機和乘客旅行的質量,更能有一個更好的旅行經驗,城市公共道路、更智能的技術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云計算,物聯網,它可以解決城市道路發展中的各種弊端和信息隔離,實現各個智能子系統的數據聯合與共享,包括行人、車輛等數據的互聯,實現城市道路的智能化。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智慧燈桿技術規范:DBJ/T15-164—2019[S].2019.
[2]楊志軍,葛長俊,張劍,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務區智慧照明管理系統[J].建筑電氣,2019(2):55-59.
[3]曲騰.基于城市智能照明感知系統的數據融合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