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政
摘要:在現代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極為關鍵,將會對建筑整體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同時地基以及樁基礎施工作為建筑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基礎,其施工效果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但因地基以及樁基礎施工中存在多變性、危險性以及施工難度大的特點,要求施工企業熟練掌握該施工技術,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規范,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將施工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地基與樁基礎的整體施工質量,保證高層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層建筑;地基基礎;樁基礎
1導言
現代建筑類型多、種類多、工程要求也不同,在各種類型的建筑施工中有必要對基礎施工質量進行高度重視,對地基基礎、樁基礎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隨著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相應的極大地提高了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而每道環節的施工技術、質量控制都會直接關系到建筑整體質量,特別是建筑基礎工程,更是能夠充分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雖然在各種建筑工程中存在各種類型的建筑,但是在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方面地基處理、樁基礎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這兩種施工技術,這也是做好高層建筑工程的首要任務。
2地基基礎與樁基礎的理論
2.1地基基礎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能向建筑地基傳遞建筑物的荷載,構成成分主要是土體及巖體,能起到支撐建筑物的關鍵性作用。在整個建筑工程中,良好的建筑地基基礎能保障建筑物的穩定性,同時也能促進建筑物整體強度提高,可有效滿足建筑物的荷載需求。建筑地基通常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兩種主要類型,其中天然地基是自然形成,具有埋深比較淺的特點。而建筑人工地基是采取相應的施工措施達到實際建設需求,一般有較深的埋深程度。
2.2樁基礎
建筑樁基礎的主要構成有承臺和基樁兩部分,具有較大埋深特征,是常用在現代建筑建設中的特殊地基。在超高層建筑等重要工程中,建筑樁基礎可有效應用在建設施工中,可達到高強度及穩定安全等多種標準要求。在現代建筑建設中,淺基礎的應用難以保障整體建筑的穩定性,會有相應的安全隱患。而建筑樁基礎則有承載力強等應用優勢,可有效加固建筑地基,可廣泛應用在高質量要求的建筑建設中。
3高層建筑地基基礎常見施工技術
在進行高層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由于很多土體具有濕潤、膨脹等特征,承載力相對較低,將會對基礎穩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為實現地基沉降度的有效降低,提升地基基礎強度,需通過強度足夠高、穩定性足夠強的施工材料來進行軟土層的替換。在此過程中,可通過分層填土施工技術來保障整個土層替換環節的施工質量,避免縫隙和孔洞產生,保障土體密度滿足高層建筑工程的實際承載力需求。具體施工中,為讓地基基礎強度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可通過夯實處理技術對地基進行夯實處理,可讓高層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地基沉降得到良好控制。夯實處理技術主要有2種類型:機械碾壓夯實技術;振動夯實技術。具體應用中,應根據實際的施工需求并結合具體情況來進行夯實技術的合理選擇。如果土壤具有液化性質,土層中會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導致其承載強度不足。對于此類地基基礎,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先將土層中的水分排出,以此來達到土層固結效果。如果通過上述施工技術依然無法讓地基基礎達到具體的工程設計要求,也可通過化學方法來進行地基基礎土層的加固處理。主要應用方法是將水泥漿、堿液及丙烯酸銨等材料灌入到地基基礎土體內,將土體粘結在一起,達到良好的土體固化效果。但是此類施工技術需要較高的施工成本,且工藝流程也相對復雜,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予以應用。
4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
4.1預制樁的施工技術
預制樁施工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主要涵蓋了預制加工、起吊運輸、堆放整理、放線定位等工作,施工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制樁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與配筋率需要達到相關施工要求。二是如使用現場疊澆法來制作預制樁,則需要在樁與樁之間、樁與底模之間進行隔離工作,避免構件相互粘連,且上層樁的澆筑工作需要在下層樁混凝土強度達到30%以上才能開展[5]。三是起吊預制樁時需要保證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超過70%。吊點的選擇需要秉持吊點之間跨中彎矩與吊點處負彎矩大致相同的原則。四是在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才能進行運輸與沉樁。預制樁達到施工現場后需要避免再次搬動,避免樁身出現損壞。五是預制樁的堆放環境需要平整有序,堆放層數要適當控制在4層以內。六是合理安排沉樁順序,要秉持先大后小、先長后短的原則。預制樁錘擊沉樁的施工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精確控制入土角度,保證樁身、樁帽、樁錘三者的中心線重合。樁入土的垂直度偏差需要控制在0.5%以內。第二,對樁頭進行全面保護。樁頭、樁帽之間需要設置彈性襯墊,避免樁身受到沖擊應力而被損壞。第三,合理控制初期的錘擊落距,待預制樁入土穩定厚,落距需控制在1mm范圍內。當樁頂高于自然平地時,則可以使用送樁器將其送入土中。第四,實時觀察預制樁的入土速度、垂直角度、貫入度等數據,如發現異常情況則需要及時暫停打樁,采取應對措施。
4.2灌注樁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灌注樁施工有著非常大的難度,施工方法的不同,造成施工特點與施工難度存在很大不同,施工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工作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各種方法具有的特點,認真檢測樁體穩定性,更好的保證樁基礎質量,對于樁基礎施工過程當中的各種問題認真解決。在灌注樁施工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工作人員應當對灌注樁具有的施工優勢充分明確,控制和減少施工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難度,減少成本投入。灌注樁施工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應當對鉆孔有效性給予充分保障,通常可以運用人工挖孔以及機械轉孔相聯合的方式開展施工工作,通過機械設備進行鉆孔施工,必須要對鉆孔速度科學控制,以免孔洞有塌陷問題出現。通過面對一些特殊情況,利用機器設備進行鉆孔施工存在很大難度,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利用人工方式進行施工,在實際操作時,需要通過有效的措施,確保工作人員施工安全。完成鉆孔之后,將鋼筋結構及時在轉孔中放入,能夠有效確保孔洞穩定性,當鉆孔在一定深度時,應當合理擴大孔洞直徑,確保鋼筋結構以及混凝土材料能夠順利的深入其中,提高灌注樁的質量,并充分考慮不同護壁形式,轉孔灌注樁具體施工時,可以應用全套管施工以及泥漿護壁施工等。前者在施工過程當中,工作人員應當將場地周圍的雜物及時清理好。安裝鉆機與工作臺,在通過轉孔將鋼筋籠下放,將導管放入,澆筑混凝土,灌注樁施工相對來講比較簡單,操作程序不復雜。而在應用泥漿護壁施工技術時,工作人員不僅要及時清理現場安裝設備,還必須要有效埋設護筒,準備泥漿,進行鉆孔施工,清理孔洞,才能保證灌注樁施工質量。這兩種方法在應用過程當中,都有一定的優劣存在,具體應用時必須要結合實際科學選擇。
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高層建筑的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一定要全面了解實際情況,以此來選擇合理的施工技術。同時,施工單位也應對各項施工工序和技術標準加以嚴格遵循,并按照規定的技術參數進行施工,這樣才可有效保障施工質量,提升整體工程質量與安全,讓高層建筑的應用效果、安全性及其使用壽命得以保障。
參考文獻:
[1]盧偉鑫.高層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資訊,2016,14(25):42+44.
[2]潘文學.探究高層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的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6(47):3-4.
[3]王秀娟.高層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J].住宅與房地產,2018(30):162.
[4]崔以倫.加強高層建筑地基基礎與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分析[J].城市建筑,2013(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