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耀榮,羅春蓮,周艷華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要求2022年高校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顯著提升。但目前高職院校多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對美育不夠重視[1],課程思政教育形式比較單一,美育與課程思政較少能融入專業教育中,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不強。護士職業素養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是將美學、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護理倫理與法規等人文學科知識與護理學科相結合,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綜合課程。因此,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護理人才,本研究將美育融入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思政中,采用“珠鏈模式”進行教學,旨在探討一種適用于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教學模式。
選擇我校2019級護理專業專科學生446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2人,女生384人;專科1班40人,2班和3班各62人,4、5、6、7班各60人,8班 42人;16人來自外省,其余均來自廣東省。入學時隨機分班,年齡(18.28±2.11)歲。隨機抽取1、2、4、6班共 222人(男生 30人)為試驗組,3、5、7、8班共 224人(男生32人)為對照組,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入學成績、授課師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燕主編的《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保穎怡主編的《護理倫理與衛生法律法規》(第二版)。護士職業素養共40學時,其中理論30學時,實踐10學時,開課時間為第一學期。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班各配備3位主講教師和1位實驗員,其學歷、職稱、年齡結構相同,兩組授課進度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試驗組采用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的“珠鏈模式”。兩組課程評價方式相同。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不融入美育和課程思政;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講授法為主,輔以PBL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課堂討論法等,側重于專業知識的講授。
1.2.2 試驗組 采用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的“珠鏈模式”進行教學。在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教學中,以美育和課程思政融合為一條教學主線,將一個個知識點如珍珠一般串聯起來,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讓美育與課程思政完美結合,渾然天成,寓教于樂。教學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反饋階段。
(1)準備階段。①建設配套教學資源。包括課程標準、輔助教材、課件、教案、反思日記等。教學資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與保障,教學實施前組織課題組成員對其進行更新與補充。課程標準是根據學科內容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是教材編寫和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考核學生學業成績和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2]。因此,在修訂課程標準時,按照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根據課程美育和思政教育理念設計教學環節,通過豐富授課手段,實施多元化美育與思政教育,設計合理的評價方法。輔助教材主要為教學的典型素材(教學相關案例、典故、時事等)。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美育和思政教育元素,設計思考題,更新相應教學課件和教案,保證教學順利開展。反思日記要求學生將專業學習與美育和思政教育中的學習心得、學習中存在的疑問記錄下來,促進學生感悟美育與思政教育。②明確教學內容與美育、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護士職業素養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富含美育與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可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進行[3],將傳統中華美育理念、護理職業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有機融為一體,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實現協同育人。課程教學內容與美育、課程思政協同教學目標見表1。

表1 教學內容與美育、課程思政協同教學目標
(2)實施階段。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可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PBL-CBL-TBL”三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課堂或網絡討論法、反思日記法、信息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將美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①“PBL-CBL-TBL”三軌教學法[4]:在上課前,教師精選專業課程案例,找到專業課程與社會現實、學生思想動態的契合點,提出問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內成員分工合作進行案例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精神,實現美育與思政內容的自我教育。教師現場進行指導與點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社交禮儀的應用、不良心理的應對等知識點可采用該教學法。②情景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剖析本課程對應的工作崗位,通過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下的語言溝通和實踐操作,將思政教育具體化,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嚴謹負責、博愛、濟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美感[5]。如畢業生應聘禮儀、護患沖突處理等可應用此教學方法。③課堂或網絡討論法:針對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或網絡上發起融入美育與思政教育的話題討論,最后進行總結。學生踴躍發言,充分討論,觀點碰撞,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于無形之中糾正錯誤的思想觀念。如護理倫理與衛生法律法規中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可采用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④反思日記法:專業課程充分實現育人作用的關鍵在于學生積極參與并有所體驗與感悟。因此,專業教師除了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與感悟,理解和認同教學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反復強化,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6]。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以作業形式布置,讓學生課后堅持寫課程學習反思日記,課代表督促檢查執行,教師不定期抽查,以點評方式進行引導和強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提升學生感悟效果。⑤信息化教學:隨著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高校課堂可利用QQ群、微信公眾號推送一些與護士職業素養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典故、熱點新聞、經典案例等,融入美育與思政教育,使教育工作更接地氣和更具活力,提高美育與課程思政的育人水平。
(3)總結反饋階段。課程結束后,課程負責人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總結,將知識點進行梳理,查漏補缺;也可通過信息化技術采取個性化反饋,如QQ、微信等方式;同時結合反思日記,引導學生思考與感悟,進而理解和認同教學中所傳遞的美育和思政教育理念,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7]。
包括課程成績和授課效果評價兩個方面。(1)課程成績。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成績,由平時考試成績(護理禮儀和綜合情景訓練考核各1次,分別占總評成績的20%)和期末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組成,采用百分制。(2)授課效果評價。結合文獻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內容為一般資料、美育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知道、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
數據全部錄入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描述采用(±s)表示,統計推斷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
表2 兩組學生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成績比較(±s,分)
組別 平時考試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 總分試驗組對照組tP 90.50±8.33 85.25±7.21 3.181 0<0.05 85.76±5.93 83.12±5.34 0.397 3>0.05 87.66±6.46 83.97±5.86 2.625 8<0.05
表3 兩組學生美育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比較(±s,分)

表3 兩組學生美育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比較(±s,分)
組別 美育教學目標樹立正確審美觀念 陶冶高尚道德情操4.23±1.99 4.12±1.96 0.3088>0.05塑造美好心靈4.42±2.02 3.96±1.21 2.0540<0.05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激發職業情感,不忘初心 強化職業精神,牢記使命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驗組對照組tP 4.25±3.77 4.21±1.99 0.3017>0.05 4.39±2.01 4.01±1.13 1.9770<0.05 4.41±2.03 3.86±1.30 2.4918<0.05 4.43±2.04 3.87±1.66 2.333<0.05
美育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起著重要作用[8]。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在高校大力開展課程思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育與課程思政是相通的。美育與德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兩者有異曲同工之效。本研究在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教學中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設計“珠鏈模式”。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專業知識掌握沒有差異,但是試驗組平時成績與總評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的“珠鏈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在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教學中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讓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培養美的品格和美的情操,具有以美立德的重要作用[9]。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本組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在塑造美好心靈和激發職業情感,不忘初心及強化職業精神,牢記使命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的“珠鏈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使學生對護士應具備的基本審美觀念和道德情操有較強的認同感。美育的引入可以增強思政魅力,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寓教于樂,使教學內容生動,課堂氣氛更活躍,有助于提升授課滿意度。
護生是未來醫院臨床一線的生力軍,是重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護士職業素養課程對于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程教學中深化美育和課程思政,傳承和弘揚職業價值理念勢在必行。現代護理的創始人南丁格爾認為“護理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護士被譽為“白衣天使”,意味著應從內而外透露出護理藝術的美感。在護士職業素養課程中融入美育與課程思政,使護理教育與美育、思政教育相得益彰,充分利用審美情感,通過對美的欣賞、追求和創造,將真、善、美的理念滲透學生心靈深處,并內化成價值觀。同時護理是一項助人的事業,中華傳統美育思想[9]與“精業、慎獨、博愛、濟生”的護理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學生不僅要學好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還必須傳承護理職業精神并發揚光大。
綜上所述,在高校課程教學中融入美育和課程思政,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護士職業素養課程融入美育和課程思政“珠鏈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綜合職業素質,促進護理事業發展。另外,由于存在個體差異,課程教學中學生價值觀的內化情況以及課程的綜合評價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