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蘊,肖智偉,徐月貞 ,趙艷杰 ,孟 娜,趙學榮 *
(1.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69036部隊,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確保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做出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的決定,并于2020年2月4日發布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線上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等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以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目前,各慕課平臺、學術資源平臺等均響應國家號召免費開放,為線上授課提供了巨大便利。面對疫情,利用線上教學、網絡教學開展遠程授課,在確保師生安全的同時將疫情對春季學期教學安排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直接導致教學設計的成敗。因此,研究網絡學習環境下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對于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以及改善學習成效具有一定意義。現以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在校2017級、2018級、2019級共計17個班級871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確定線上教學環境中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的變量[2],采取問卷形式對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有助于教師依據現有常規教學模式設計線上的教與學,這對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次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自行設計的問卷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滿意度影響因素、線上教學滿意度問卷3部分。滿意度影響因素包含學生、教師、課程、平臺4個維度。學生維度含7個因素,依次是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學習背景、成效期望、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交互行為;教師維度含4個因素,依次是助教行為、教學能力、活動設計、學習獎勵;課程維度含3個因素,依次是考核方式、課程彈性、資源特征;平臺維度含3個因素,依次是資源呈現方式、平臺功能設計、學習氛圍。調查對象為我校護理學院2017級、2018級、2019級級本科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問卷星回收數據,有效問卷871份。以問卷星的數據建立SPSS數據庫,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Spearman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年齡17~23周歲,男性占15.50%,女性占84.50%;2017級占19.17%,2018級占43.28%,2019級占37.54%。
2.2.1 線上教學相關情況 調查對象中,45.58%的學生喜歡課堂面授,43.74%的學生喜歡面授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選擇單純線上學習的只有10.68%;在所有線上授課平臺中,較受歡迎的是中國大學MOOC(95.64%)、學習通(95.18%)、雨課堂(87.60%);授課途徑中,99.54%的學生選擇釘釘,77.50%的學生選擇QQ群;在“你認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哪個更適合線上教學”的問題上,77.96%的學生選擇理論課,說明大多數學生認同理論課較為適合線上教學;在“整體而言,你是否愿意使用線上平臺進行學習”中,大多數學生(89.44%)能夠接受線上教學,但選擇非常愿意的只占13.55%。見表1、圖1。
2.2.2 線上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得分情況 線上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量表中有4個維度17題,1~7題為學生維度,8~11題為教師維度,12~14題為課程維度,15~17題為平臺維度。每個維度中依據不同的要求設置問題,每道問題選項依次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依次賦分5分、4分、3分、2分、1分。4個維度平均得分在3.44~3.87分之間,從整體得分而言,學生對目前線上教學基本滿意。影響因素各維度具體得分見圖 2~5。

表1 線上教學相關情況1(n=871)

圖1 線上教學相關情況2
圖2顯示:學生維度各項得分中以成效期望變量“我認為課程在線學習有助于提高我的學習成績”得分較低,這可能與學生缺乏線上學習經驗,開始接觸后表現出對線上教學效果的期望不高。從學生維度整體來看,學生對線上學習還是比較認可的,以自我效能感變量“我認為自己具備在線上平臺進行學習所需要的網絡操作能力”得分最高,認為自己已充分具備線上學習的能力。

圖2 學生維度各項得分
圖3顯示:教師維度中,活動設計變量“我認為在線學習中設置一些相互討論、評價的活動讓我比較滿意”、學習獎勵變量“優異的線上課程表現作為成績加分項參考能夠提高我在線學習的滿意程度”得分較低。考慮原因,可能是線上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缺少必要的互動環節,同時因為線上教學表現受各種因素限制,并不能完全代表教師教學的整體表現,相對而言,學生更傾向于依據綜合表現來評估學習效果。而助教行為、教學能力變量得分較高,在滿意度影響因素調查中更能得到學生認可。

圖3 教師維度各項得分
圖4顯示:課程維度中,考核方式變量“我認為每一個在線學習活動任務都有明確的考核評價會讓我比較滿意”得分較低。考慮原因,可能是疫情期間學生并未進入學習狀態,不樂于接受煩瑣的學習評價方式,認為其增加了學習負擔。同時更多的學生樂于接受依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的方式。資源特征變量“我認為學習資源分類明確并且有對應的拓展資源可以學習讓我比較滿意”得分最高,提示學生樂于接受分類明確的學習內容,比較期待在常規學習外拓展學習內容。

圖4 課程維度各項得分
圖5顯示:平臺維度中,以學習氛圍變量“我認為提供個性化反饋服務的學習氛圍會提高我學習的滿意程度”得分較低。可能是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直播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順利開展線上教學,缺少了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相應反饋的一環,導致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從整體來看,學生對線上教學平臺的功能設計還是比較滿意的。資源呈現方式變量“我認為提供文本、視頻、PPT等多樣化的資源形式能夠提高我學習的滿意程度”得分最高,提示相對于單一的內容呈現,學生更傾向于豐富內容的呈現形式。

圖5 平臺維度各項得分
2.2.3 線上教學滿意度與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線上教學滿意度分別與學生維度、教師維度、課程維度、平臺維度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Spearman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由調查結果可知:4個維度與線上教學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40、0.797、0.789、0.776,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見表 2。

表2 線上教學滿意度與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各層次院校均開展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線上教學模式,同時也是第一次全國范圍內實施線上教學。在這次疫情面前,各高校要面對諸多困難和障礙,但同時也迎來了改變的機遇和挑戰。各學校應充分利用好這次線上教學的機會,改變原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推動院校教育信息化普及,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根據此次研究結果,同時結合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啟示。
此次研究結果發現,在學生維度中,自我效能感變量是影響線上教學滿意度的關鍵因素。Wang等[3]學者發現,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更傾向于采用線上學習,他們更有信心完成網絡學習任務,學習成績相對較好,滿意度也更高,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只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學生是否愿意繼續學習,同時對所在教育機構的滿意度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反饋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于雙方的共同進步。
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隊伍對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大多數研究卻忽視了這個問題[4]。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線上教學模式,教師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態度與能力都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及時更新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能力,才能適應目前的教學需要。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必須對學生做到有效和及時的幫助、反饋,保持積極良好的教學態度,讓學生感受到積極的回應,幫助學生擺脫消極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本研究發現,課程維度中考核方式變量并未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究其原因,可能是疫情期間對于線上學習的考核方式和標準并不明確,學生過多地考慮線上學習負擔,且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從未接觸過線上教學評價指標。但嚴格細致的考核評價方式確實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相較于傳統面授教學,增加了線上教學評價模塊,取代了“只以最終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依據”的方式,這樣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吸引學生進行線上學習。
相較于傳統面授的單一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平臺更加方便快捷,內容更為豐富,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要求降低,彌補了傳統面授教學模式的短板。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會發現很多問題,如個性化服務缺失、系統穩定性差、兼容性差、客戶終端使用單一等。Bharati等[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平臺能否為學習者提供可靠的教學服務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也發現,在平臺缺乏個性化反饋服務時會導致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下降。而對于線上學習平臺而言,必須重視平臺功能設計完善和資源及時更新,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習者參與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