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葉,張瑞星,劉廣民
(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全國各高校大學生不能如期入校學習。教育部辦公廳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高校陸續有序地開展了網絡直播教學,但由于家庭成為學習的主要環境并且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導致網絡課堂發揮不了最大作用[1]。對于學生來說,居家學習比在校學習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覺性[2]。本研究旨在了解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有序組織教師進行遠程授課的網絡直播課堂中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態度和注意力的現狀,為高校護理專業線上教學提供依據。
通過便利抽樣法選擇某大學大一至大四的護理學在讀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297人(70.9%),男生122人(29.1%)。學校針對大一至大三年級統一開展了2020春季學期課程教學,部分實習醫院對大四學生尚未實習的科室線上直播學習課程。
1.2.1 研究工具 由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網絡學習態度量表、網絡學習注意力量表三部分組成。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級等共8個條目。網絡學習態度量表和網絡學習注意力量表由王改花、傅鋼善研制,兩個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 0.894、0.779,達到判斷標準,量表均采取李克特5點計分。網絡學習態度量表共10題,分別有認知(4題)、行為(3題)、情感(3題)3個維度;網絡學習注意力量表共8題,分為正向題(4題)、反向題(4題),為單維度量表,均分越高表示該心理特征水平越高[3]。
1.2.2 資料收集方法 于2020年3月1日—3月5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發放電子問卷,將填答時間少于40秒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問卷共26題,雖然不同學習者閱讀水平不同,但根據試測,完整填寫問卷最少需40秒),剩余有效問卷共419份,有效率93%。
1.2.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不同類別學生的網絡學習態度和注意力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者進行LSD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大一至大四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態度量表總均分為(3.32±0.64)分,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認知維度均分為(3.47±0.79)分,行為維度均分為(3.34±0.89)分,情感維度均分為(3.15±0.56)分。t檢驗顯示,不同網絡學習工具、通信方式、是否有隨堂練習、是否參與師生互動在學生網絡學習態度上存在差異(P<0.05);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級、家庭人均月收入在網絡學習態度上存在差異(P<0.01)。兩兩比較發現:大四年級網絡學習態度優于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大三年級網絡學習態度得分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1 000元的學生網絡學習態度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 000元的學生,見表1。

表1 不同類別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態度得分比較(n=419)
大一至大四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注意力量表總均分為(3.20±0.45)分。t檢驗顯示,不同性別、網絡學習工具、通信方式以及是否有隨堂練習、是否參與師生互動的學生在網絡學習注意力得分上沒有差異(P>0.05);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級、居住地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學生網絡學習注意力得分沒有差異(P>0.05),見表 2。
3.1.1 不同年級學生網絡學習態度的差異 馮廷勇等[4]認為,學習態度是通過個體與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不斷變化的,特別是在有明顯階段性特點的大學中這一變化更為突出。不同年級網絡學習態度得分中大三學生得分最低。隨著學業層次升高,非智力因素對學習適應性的作用越來越大[5]。大一新生對大學學習抱有較強的求知欲和熱情,學習態度好,其出現的學習適應問題與大三學生帶有明顯情感體驗色彩的學習適應不良有很大區別[6]。薛軍利等[7]研究顯示,大三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與其他年級學生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在行為傾向和情感品質方面;馬苓等[8]研究顯示,大三學生較其他年級在消極回避型上有著更強的學習動機,這些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同時,大四學生得分最高,與劉璟瑩等[9]的研究結果相符。畢業班學生開始關注畢業后的去向,對自己以后的就業能力、生活方向等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此時學生學習動機較強,學習態度較好。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護理本科生,教育者應注重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其認識護理學的價值,并樹立正確的網絡學習觀和就業觀,從而端正網絡學習態度。

表2 不同類別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注意力得分比較(n=419)
3.1.2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學生網絡學習態度的差異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同網絡學習工具、不同網絡學習通信方式的學生在網絡學習態度上存在差異(P<0.05)。分類匯總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學生的學習工具和通信方式顯示,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使用Wifi進行網絡學習的學生比例越高,使用電腦的占比越高,網絡學習態度得分越高,網絡學習效果越好。家庭收入較高的學生家庭提供了Wifi網絡直播學習環境,網絡狀態更加穩定,并且收入較高的家庭為學生提供了電腦進行網絡學習,而手機屏幕較小,會對網絡學習過程中的視聽效果造成影響。此外,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通常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進行網絡直播課程學習,而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學生需要在家庭公共區域聽課學習,更易受到他人的干擾,從而影響網絡學習效果。對家長來說,只有做好氛圍營造和監督的準備、與各科教師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支持學生的線上學習[10]。
3.1.3 課堂參與度對網絡學習態度的影響 網絡學習后留有適當的隨堂練習、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師生互動交流的學生網絡學習態度得分更高,網絡學習效果更好。高艷麗[11]認為,教育者通過靈活運用互動教學方式,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頻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留有隨堂練習使學生感受到網絡學習的目的性,學生迫于隨堂練習的壓力而產生了提高學習效果的動力,網絡學習效果更好,因此教育者可以通過采用啟發式教學,學生匯報,教師點評等教學方式,加上科學地引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以提高學生參與度以及對課程內容的興趣。
本研究中的人口學資料與網絡學習注意力無關(P>0.05)。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生注意力容易被無用信息干擾,造成注意力分散的現象[12]。孟繁軍[13]指出學習注意力的影響因素有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心理壓力和學風。因此教育者可以通過幫助護理本科生樹立合適的人生目標、指導學生掌握宣泄壓力的能力、傳授多樣的學習方法等,以提高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注意力,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保障網絡學習效果。
護理本科生網絡學習態度和注意力總體水平較高,在學習態度中的情感維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習態度和注意力對于護理本科生在校學習效果有著重要意義,提高網絡學習態度和注意力應考慮多方面因素。本研究以某大學護理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補充了網絡學習現狀在護理領域的研究,為線上護理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