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雅,呂振福,曹進成,武秋杰,丁國峰
(1.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6; 2.國家非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 鄭州 450006; 3.自然資源部多金屬礦綜合利用評價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6)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要綜合考慮資源稟賦、開發利用條件、環境承載力和區域產業布局等因素,建設103個能源資源基地,作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供應的戰略核心區域,大力推進資源規模開發和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肩負著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對優化礦產資源空間開發格局、轉變礦業發展方式、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
磷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所必需的有益元素,而磷礦是工農業生產中磷元素的主要來源,磷礦的最主要用途是制取磷肥(約占總消費量的66%)[3]。磷礦資源的功用及固有的天性,自然而然地就使其具有了顯著的“戰略屬性”。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把糧食安全問題提到了新的高度,在確保糧食安全的鏈條上,磷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是其關鍵節點[4]。同時全球磷礦分布呈高度集中態勢,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就有500億t儲量,約占全球總量的74%,中國磷礦儲量號稱世界第二,但占全球總量不足5%[5-6]。在此背景下,加強我國磷礦大型資源基地的研究,穩定磷礦資源的供給,對服務糧食安全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7]。
本文以《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中規劃的磷礦資源基地為研究對象,對全國磷礦2018年開發利用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基地內磷礦礦權分布、產能結構、開發利用指標、礦業固廢循環利用指標等進行了探討。
我國磷礦能源資源基地有3個,分別為滇中基地、貴州開陽—甕福基地、湖北宜興保基地,從區域分布來看,集中在云貴鄂三省。
2018年全國共有磷礦采礦權證272個,其中在產礦山149座;3個大型磷礦資源基地有采礦權141個,其中在產礦山105座。基地內磷礦采礦權數占到全國的51.83%,在產礦山占比更是高達70.47%,磷礦資源基地開發利用對我國磷礦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磷礦資源基地分布及礦山數量見表1。
能源資源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在國家宏觀尺度上,引導各類生產要素集聚,促進整體開采,提高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和規范化水平,形成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的戰略核心區域。磷礦能源資源基地的作用是要發展先進采選技術,加強中低品位礦利用,磷礦開采總量保持在1.5億t/a左右,保障磷復肥供應能力。

表1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分布及礦山數量情況Tab.1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phosphate resource bases and number of mines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內礦業集中度及產能利用率見表2。由表2可知,我國磷礦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內礦山總設計產能為9 855.50萬t。其中,大型礦山設計產能4 910.00萬t,礦業集中度為51.65%,高于全國磷礦的礦業集中度50.14%;基地內礦山實際產能為5 316.24萬t,其中大型礦山實際產能為3 000.98萬t,實際產能占比為56.94%,產能利用率為56.45%,高于全國磷礦41.33%的產能利用率。這表明磷礦資源基地產能占比高、開發情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基地磷礦資源的高質量發展,才可保障國家磷礦資源安全,實現國家對磷礦資源的宏觀調控。

表2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內礦山集中度及產能利用率Tab.2 Mine concentration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in the large-scale phosphate resource base
3個磷礦基地中,貴州開陽—甕福基地的礦石儲量豐富,質量上乘[8],利于大規模開采,礦業集中度為70.59%,遠超全國礦業集中度50.14%,同時產能利用率為80.45%,也超過全國產能利用率41.33%。湖北宜興保基地由于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9],磷礦停產、限產較為普遍,因此宜興保磷礦基地產能利用率為41.0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地總礦業集中度(51.65%)和產能利用率(56.45%)優于全國平均值。
我國磷礦大型資源基地內礦山平均開采回采率為86.33%,高于全國的84.55%。其中,基地露天磷礦開采回采率為95.83%,略優于全國的95.00%;基地地下開采的磷礦開采回采率為79.52%,高于全國的77.95%;基地聯合開采的磷礦開采回采率為95.17%,略高于全國平均值94.14%。基地內礦山開采技術水平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宜興保磷礦基地內均為地下開采,由于湖北磷礦典型的夾層結構,即中層富礦、上下兩層貧礦的結構,小型礦山多數只采中部富礦,基地平均開采回采率(74.73%),低于全國磷礦開采回采率(84.55%)。大型磷礦資源基地磷礦開采情況見表3。

表3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磷礦采情況Tab.3 Phosphate mining situation in large-scale phosphate resource base %
全國磷礦資源選礦產能利用率為26.66%,其中滇中基地為43.80%、湖北宜興保基地為29.54%,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貴州開陽—甕福基地的選礦產能利用率僅15.9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與該基地內采礦的產能利用率80.45%相差較大,表明貴州開陽—甕福基地內礦石入選率較低。各基地磷礦選礦廠產能利用情況見表4。

表4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內磷礦選礦廠產能利用情況Tab.4 Capacity utilization of phosphate ore dressing plant in large phosphate rock resource base
我國磷礦大型資源基地內礦山平均選礦回收率為87.30%,高于全國平均值82.37%。其中,大型礦山磷礦選礦回采率為87.36%,高于全國大型磷礦的82.02%;中小型礦山及小礦磷礦選礦回收率為87.04%,高于全國的83.56%。各基地磷礦選礦回收率情況見表5。

表5 大型磷礦資源基地內磷礦選礦回收率情況Tab.5 Recovery rate of phosphate ore beneficiation in large phosphate rock resource base
依據行業標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指標及其計算方法》(DZ/T 0272—2015)[10-11],計算礦產資源新“三率”指標,得出全國磷礦綜合利用率69.64%,大型資源基地磷礦綜合利用率為75.36%。
2018年,我國磷礦山共排放廢石554.90萬t,年利用廢石315.80萬t,平均年廢石利用率為56.91%;大型資源基地內共排放廢石369.66萬t,年利用廢石258.74萬t,平均年廢石利用率為69.99%,基地內廢石利用情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磷礦大型資源基地廢石利用情況見表6。滇中基地年廢石利用率為18.7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開陽—甕福基地、湖北宜興保磷礦基地年廢石利用率分別為94.61%、10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貴州開陽—甕福基地僅有一家露天開采,其余均為地下開采,湖北宜興保基地均為地下開采,廢石用于采空區的填充,故廢石利用率較高;而滇中基地以露天開采為主,故廢石利用率較低[12-13]。

表6 我國磷礦大型資源基地固廢循環利用情況Tab.6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 in a large-scale phosphate resource base in China
我國磷礦大型資源基地廢石排放強度為0.38 t/t,即每生產1 t磷精礦排出廢石0.38 t,優于全國磷礦廢石排放強度0.46 t/t。其中,滇中基地和宜興保基地的廢石排放強度分別為0.27、0.29 t/t,優于全國平均值。
2018年,我國磷礦山共排放尾礦10 063.49萬t,年利用尾礦849.35萬t,平均年尾礦利用率為8.44%。其中,大型資源基地中磷礦山排放尾礦為9 705.55萬t,年利用尾礦536.47萬t,平均年尾礦利用率為5.53%,低于全國平均尾礦利用率8.44%(表6)。
宜興保基地尾礦充填采空區技術應用較多,年尾礦利用率為135.14%,減少了尾礦堆積量,此技術值得推廣。滇中基地磷礦露天開采為主,尾礦利用率僅為0.48%。
我國磷礦山尾礦排放強度8.41 t/t,即每生產1 t磷精礦排出尾礦8.41 t。大型資源基地中磷礦山尾礦排放強度為10.03 t/t,高于全國平均值。其中貴州滇中基地尾礦排放強度為18.73 t/t,貴州開陽—甕福基地尾礦排放強度為3.17 t/t,宜興保基地尾礦排放強度為0.55 t/t。
(1)2018年,我國3個磷礦大型基地中在產礦山占全國的70.47%,實際產能卻占全國的56.94%;磷礦大型基地礦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1.65%和56.45%,而全國的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0.14%和41.33%,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基地內平均開采回采率為86.33%,與全國平均值84.55%基本持平;基地內選礦產能利用率為25.88%,略低于全國平均值29.89%;基地內平均選礦回收率為87.30%,優于全國平均值82.37%;基地內磷礦綜合利用率75.36%,優于全國平均值69.64%;基地內年廢石利用率為69.99%,優于全國平均值56.91%;基地內年尾礦利用率為5.53%,略低于全國平均值8.44%。整體來看,基地內磷礦礦產開發利用技術水平優于全國平均值。
(2)基于磷礦資源的重要性,國家加強對磷礦資源的保護性利用[14]。“十三五”礦產資源規劃提出的磷礦開采總量保持1.5億t/a左右,2018年全國磷礦設計產能1.38億t,實際產能9 335萬t。表明對磷礦開發強度的控制工作已有成效,這將大大延長我國磷礦資源開采使用年限,保障磷礦資源的供應安全。
(3)我國磷礦礦石的入選率還較低,磷礦選礦技術有待提高。目前低品位礦石選礦技術難度和經濟成本明顯提高,磷礦價格大幅下跌,又擠壓了中低品位難選磷礦綜合利用微薄的利潤空間,企業減少了對低品位礦石的加工處理,更放棄了對磷礦伴生資源碘、氟、稀土的回收[15]。企業應進一步加大技術開發,破解中低品位及其共伴生資源開發利用的瓶頸,實現技術與經濟均可行的目標,滿足礦產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推動綠色礦業發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