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遼河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遼寧 盤錦 124010
受研究區五塊資料采集方式不同[1]及地表地質條件的影響,五個區塊的單炮能量、極性存在較大差異,造成拼接部位存在振幅、頻率、相位以及能量的不一致性,給后續地表一致性處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由于地下地震地質條件復雜,斷裂系統發育、構造埋深變化大、縱橫向波場變化劇烈,潛山內幕波阻抗小。常規疊前時間偏移很難獲得較理想的偏移成像效果,本次研究開展疊前深度偏移技術研究,提高資料橫向分辨率,以搞清潛山結構及目的層成像。
2.1 疊前一致性拼接處理技術 通過采用精細極性、時差、相位調整、地表一致性振幅補償、地表一致性反褶積及地表一致性剩余靜校正等技術[2],解決了資料的極性、時差、相位、能量、頻率、靜校正等一致性問題。
2.2 能量及覆蓋次數調整技術 從原始資料分析可知:研究工區覆蓋次數差異巨大,造成能量差異巨大。對于能量調整,通過采用空間相對振幅補償和空間采樣能量調整方法,消除能量差異大的問題。首先用空間相對振幅補償,可以在時間和空間方向上調整地震數據振幅,保持由于構造變化造成的能量差異,消除地層屏蔽和采集因素造成的能量差異、消除采集腳印、壓制剩余隨機噪音。其次采用空間采樣能量調整,應用泰森多邊形原理,疊前分偏移距根據共反射點空間分布密度的加權算法,來進行能量調整,消除因覆蓋次數不均勻帶來的能量不均勻(圖1)。

圖1 能量調整前剖面(左) 能量調整后剖面(右)對比
2.3 疊前深度偏移處理技術 本次疊前深度偏移[3]綜合應用物探、測井、地質等信息,從地質和地震兩個層面進行合理協調,最終提高建模精度。同時,該一體化建模流程還具有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方便多人同時建模。最終資料的品質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剖面的成像效果和信噪比都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技術的應用,處理資料存在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對比新、老處理的偏移剖面可以看出,最終疊前深度偏移成果剖面偏移歸位合理,潛山內幕成像效果較老資料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圖2)。

圖2 老處理老剖面(左) 新處理新剖面(右)對比
在沈旦堡地區疊前深度偏移處理中,研制開發了一系列針對性處理技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大規模連片疊前深度偏移技術系列,提高了資料的品質。